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砂岩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因为经过了多阶段、多套层系井网开发,所以递减加快,措施效果变差,油田稳产难度增大.通过对萨中油田各类油层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及对水聚驱现场试验的研究,认为多层砂岩油田在特高含水期,应适时构建三次采油井网,采取先期水驱加密调整挖潜,后期实施三次采油的加密调整方式,实现油田的长期稳产.在此基础上,以中区西部为例,依托原井网,部署了3套加密调整井网.通过新井完钻后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再认识,优化射孔选层,优化封堵、补孔手段等,加密调整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改善了开发效果.并分析了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效果及开采特征,改进了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层系井网部署及射孔选层方法.  相似文献   

2.
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自2004年开始综合含水率超过了90%,进入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这一阶段的油田开发特点、开发规律与中高含水期有着较大的差别。根据大庆长垣油田的开发经验,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对特高含水期的开发规律、开发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明确了特高含水期的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指明了主要开发调整技术措施,为寻求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控含水、降递减的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各个评价指标的关系,利用逻辑分析、灰关联度分析及矿场统计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出包括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年注采比、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储采比)、水驱状况(含水与采出程度)、油水井综合生产时率、措施有效率和吨油操作成本等12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并制定了其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这些指标的权重,进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体系,经实践证明了该体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使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向方法科学化、程序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老油田的调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河油田Ⅷ-Ⅸ油组注采井网综合调整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双河油田Ⅷ-Ⅸ油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依靠单项措施难以改善单元整体开发效果的特点,在深入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注采井网综合调整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应Ⅷ-Ⅸ油组特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方法,制定了注采井网综合调整对策,进行了井网综合调整部署,实施后取得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河油田Ⅷ-Ⅸ油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依靠单项措施难以改善单元整体开发效果的特点,在深入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注采井网综合调整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应Ⅷ-Ⅸ油组特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方法,制定了注采井网综合调整对策,进行了井网综合调整部署,实施后取得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明确剩余油开发潜力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综合考虑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空间分布、富集程度、耗水特征及经济可动性,从剩余油可动用资源、区域可开发潜力等方面,提出了剩余油可动用系数以及剩余油可采潜力因子2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类评价综合指标集;在此基础上,利用Xie-Beni指数改进了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对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进行无监督聚类评价,形成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类评价新方法。以孤岛油田西区北为例,开展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类评价以及挖潜调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精准确定剩余油潜力优势部位,针对孤岛油田西区北Ng3-4单元的各类剩余油潜力评价结果,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指导了单元层系井网互换转流线调整工作,措施调整后单元提高采收率2.1%,可采储量增加29×104 t。  相似文献   

7.
本书集中反映了近几年科研技术人员对胜地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油田开发及经营管理的研究成果。包括胜地油田特高含水期的滚动勘探开发、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的监测、描述及挖潜、综合调整、堵水调剖、聚合物驱、井下作业、注采工艺、油气集输、计算机应用和油藏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8.
特高含水期(含水大于90%)是注水开发油田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仍有较多储量可供采出。江汉油田经历了五十年的开发与调整,目前综合含水已高达89%,绝大部分油藏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多数油井含水高达95%以上。虽然面临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等问题,但水驱油藏仍在开发中占主导地位。通过采取特高含水期主要技术措施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对提高采收率进行探讨,为油田水驱开发单元特高含水期的开发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萨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存在的主要矛盾,系统总结了"十五"期间油田开发调整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效果:扩展采用新型适用技术,剩余油描述技术形成系列;水驱开发调整技术取得新突破,水驱指标得到进一步控制;聚驱综合调整技术不断完善,聚驱采收率进一步提高;先导性试验取得新进展,开发技术储备有新突破.并提出了"十一五"及以后油田开发的主要攻关方向,对萨北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前言喇嘛甸油田1973年投入开发,经过近30年的开发调整,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田呈现出“三高一难”(综合含水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综合调整挖潜难)的特点。同时,取芯资料表明:强水淹厚度仅占10.7%,中、弱水淹及未水淹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