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市停车泊位短缺、利用率低、“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选取济南市作为案例,从问题总结、成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继而提出了解决城市公共空间停车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以期解决城市公共空间的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生视域下我国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问题的解决应实现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核心是公平分配路权和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如:公共交通路权优先;经济杠杆限制小汽车使用;发展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倡导绿色出行、友好驾驶;实现公共资源均等化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城市停车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如何应对城市停车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最后指出我国城市停车问题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城市停车问题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因停靠站设置不合理,公交停靠站的交叉口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瓶颈,影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本文从公交停靠站的车辆到达以及分布特征入手,提出了基于排队论和实际运营计划两种公交停靠站规模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6.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为促进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更快更好发展,基于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调查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机动化早中期的城市停车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机动化早、中期停车场建设水平 ,总结了其主要停车政策。指出其停车政策的发展经历了 3个阶段 :增加停车场容量 ,积极使停车供给适应停车需求 ;通过控制城市中心区停车场容量达到控制交通需求的目的 ;利用停车政策促进城市交通结构调整。针对我国当前停车场建设水平等实际情况 ,提出如何适当增加城市停车场容量、确保基本停车需求得以满足应是当前我国城市停车政策要考虑的问题。要将停车政策和调整城市交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对停车问题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停车设施的性质与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停车设施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大城市的停车问题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 注。但较长时期以来,在停车设施的性质、属性与合理分类上缺乏统一认识,给停车设施规划、建 设、管理以及停车问题研究带来许多不便。为此,本文运用经济学观点和时空资源观点全面分析 了停车设施的性质、属性,并提出了两种合理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落后于实际需求;停车未能真正产业化;有关停车方面的管理体制不顺.提出了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指出城市停车问题是一个政策问题,通过相关政策管理措施,完全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停车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论述了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的实施步骤及设计方法,为缓解当前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解决交通问题不能只着眼于单纯的交通供给量,而需要从转变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思路出发。实现"公交优先",建立一个便捷、经济、合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公共交通体系,这对于广州市的交通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道路路边停车设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静态交通同动态交通一样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一部分,静态交通不仅是交通问题,而且是一个土地利用问题,城市土地有限,不可能满足静态交通需求,还需要在不影响动态交通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才能即满足停车需求。本文从研究路边停车设置着手,提出了路边停车设置条件和方法,以规范路边停车设置和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秩序,充分利用道路空间,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程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停车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论述了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的实施步骤及设计方法,为缓解当前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机械式停车方式具有明显的节地效应,特别在城市居住区小汽车停放场地不足的问题日趋突出的形势下,应予推广运用.在同其他停车方式比较的基础上,对机械式停车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投入、环境效益方面论述了机械式停车方式在居住区中运用的可能性.采用机械式停车有助于节约投资,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M.J. H. Mogridge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2013,30(4):181-193
The road traffic engineer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gestion and delay to road traffic in urban road networks by increasing capacity. He does this by computer control of traffic signals, by traffic management (one-way systems, banned turns etc.), by junction design, and to a limited extent by building new or improved roads. Such increases in capacity do not increase traffic speed if traffic demand is sufficiently high. However, they do increase the risk of traffic jams when blockages of the network, and especially of junctions occur, because there is increased traffic on essentially the same network as before. Traffic speed in congested road networks is set by an equilibrium with the best alternativ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It can only be improved if public transport is improved and road space devoted to the more efficient user of space, the bus or tram, or, if demand is sufficiently high, by the construction of segregated rail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目前许多城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从影响交通模式选择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缓解交通问题的理论方法,并且针对交通方式的合理分工、有序衔接进行了研究,从理论的角度解决了困扰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