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整机耦合装配模型与活塞环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干式缸套的失圆变形。在考虑缸套失圆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活塞环结构参数对窜气量、机油消耗量和摩擦损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了活塞环径向弹力、开口间隙和侧向间隙对窜气量、机油消耗和摩擦损失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活塞环结构参数中,二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窜气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油环开口间隙和油环侧向间隙对摩擦损失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汽油机活塞油环矮型环窜气机油消耗量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因燃油经济性、功率和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带来的机油消耗量增大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减小第1和第2道气环的开口间隙,测试了活塞环性能及活塞环张力,而且还研讨了活塞第3环岸泄油孔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研究的结果是减少活塞第1环岸处的窜气回流、合理控制较低的活塞环张力及活塞第3环岸开泄油孔,可降低机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3.
1前言 地球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对汽油机来说特别形成燃料费用的上升。面对汽油机燃料费用上升,对于活塞环来说可将其总的弹力降低而形成低摩擦损失,以及使用低摩擦系数材料而获得低摩擦损失。 为了降低总弹力,可将目前的活塞环环高尺寸减少,在确保缸壁接触压力条件下,由于薄型化而降低弹力。而将过去的三环组改进成一片气环和一片油环组成的二环组,也应予考试。再则,关于低摩擦系数材料方面,使用高硬度而表面粗糙度较细时能得到较好的效果(等离子喷镀等)。 本文讨论薄型三环组型式对机油消耗量和窜气性能的影响。特别是着眼第一环的运动情况,活塞第二环岸的刚性,并对其性能的稳定性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4.
1 前 言 近年来,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开发了双顶置式、多气门化的高性能发动机。同时也可净化环境、降低燃料费用。 为了降低燃料费用,在材料轻量化的同时,越来越多采用低摩擦化结构。活塞组的摩擦损失约占发动机全部摩擦损失的40%,开发低摩擦损失的活塞环并使之实用化已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活塞环的低摩擦化试验,过去着眼于低弹力化和环高薄型化,同时也在从事三环组改进成二环组的开发。二环组开发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是机油消耗的稳定降低。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活塞组瞬态摩擦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塞组摩擦损失占整台发动机机械损失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减小活塞组的摩擦力能有效地改善燃油经济性。本文着重用瞬时IMEP 法对活塞组瞬态摩擦力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此外还探讨了发动机负荷和转速,机油粘度,机油添加剂,活塞环道数和径向弹力等因素对摩擦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润滑油对发动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动机中影响机油消耗的因素也很多。本文针对不同的缸盖护罩、活塞、二道气环和油环背压,在电控汽油机上进行了机油消耗量的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总机油消耗主要包括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和强制通风口机油消耗两部分,其中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占总机油消耗的90%以上;改进型缸盖护罩能有效冷凝机油蒸汽,降低机油的蒸发消耗;对二道气环的改进能减少活塞环的磨损,并提高刮油效果;确保活塞与气缸贴合的更好,能有效阻止窜气的发生;油环背压的增加能够改善刮油效果,但由于同时增加了活塞环的磨损,在实验后期机油消耗量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功率车与经济车没区别,改善燃油消耗已成为汽车的重大课题,人们的愿望是在低燃油消耗的情况下,开发高性能车。 因此,在开发车用发动机时,为了提高机械效率,致关重要的是降低机械摩擦损失。降低机械摩擦损失,改善燃油消耗的效果很大,特别是轿车用发动机,大多在部分负荷下工作,其效果更大。 因此,发动机可动部件的小型化、摩擦力的降低、降低泵作用损失等,改成为改善燃油消耗的重要措施。 本文以降低活塞组摩擦力为主,研究其降低的方法。 在活塞组的摩擦力中,活塞环的摩擦力占很大部分,作为降低摩擦力的方法,是降低活塞环的张力,因为油环的张力比其他环的大,所以油环的低张力化对降低摩擦力很有效。 另外,以减少活塞道数降低合计张力为目标,其动向是两道环化,两道环化可实现活塞组的小型轻量化,还可得到降低合计张力的作用。但是,油环的低张力化和两道环化会带来机油消耗量的恶化,因此必须研究改善密封性的措施。 本文以油环低张力化和两道环化为重点,叙述2—3个改善密封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对发动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动机中影响机油消耗的因素也很多。本文针对不同的缸盖护罩、活塞、二道气环和油环背压,在电控汽油机上进行了机油消耗量的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总机油消耗主要包括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和强制通风口机油消耗两部分,其中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占总机油消耗的90%以上;改进型缸盖护罩能有效冷凝机油蒸汽,降低机油的蒸发消耗;对二道气环的改进能减少活塞环的磨损,并提高刮油效果;确保活塞与气缸贴合的更好,能有效阻止窜气的发生;油环背压的增加能够改善刮油效果,但由于同时增加了活塞环的磨损,在实验后期机油消耗量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孙维勤 《柴油机》2000,(5):45-46
新的或经过大修后的6135型柴油机,其排气管内有时有排机油的现象,以致造成下述不良后果。首先,未燃烧的机油随废气排出,使机油的消耗量增加;且由于机油燃烧不完善而产生大量积炭和其它燃烧生成物,从而造成:喷油嘴卡死、漏油或雾化不良,影响了柴油机的正常工作;活塞环(特别是第1道环)结胶;活塞环过热弹力下降;燃烧室温度过高而引起缸盖产生裂纹;加速活塞环、缸套、活塞等零件的磨损。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故障,使其寿命大为降低。影响柴油机排气管排油的因素较多,就6135型柴油机来说,根据多次试验…  相似文献   

10.
“切口密封活塞环”(气环),即原始结构创新,将普通活塞环沿径向间隙漏气的各种切口,改成沿径向搭接闭合,气体密封,不漏气的长弧切口,燃气不下泄,增加气缸压力;进而改进(油环)控制机油不上窜。突破发动机活塞减环,实现多年来专家们研制发展新一代提高比功率和性价比的“双环活塞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活塞环动力学及其对润滑油流动(输送)等影响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讨论并展望了活塞环动力学及其对润滑油流动(输送)等影响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活塞环参数设计时,一般均需要对其工作应力进行校核,通常人们都认为其安全系数应该不低于1.5,即工作应力不超过材料抗弯强度极限值0.67倍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评判标准?本文用活塞环疲劳强度试验的方法,对YH31材料无镀层活塞环进行试验研究,希望探索出其工作应力的设计极限值。试验研究表明,对于YH31材料无表面镀层活塞环,工作应力设计值不超过材料抗弯强度极限值的0.60倍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3.
颗粒度计量油相颗粒标准物质保证颗粒度领域的量值溯源与传递。本文结合国内外颗粒度计量油相标准物质发展与应用,详细分析了我国颗粒度计量油相标准物质组成、分类、研制和应用.说明现有的种类与颗粒度计量领域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基本相适应,满足颗粒度领域的计量量值传递体系的服务需求,利于颗粒度领域的计量管理和量值统一。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无力故障较常见,但是原因较多;主要有油、气和机器自身故障.有针对性的分析,及时更换故障零件并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发动机本身的问题是造成动力不足的另一不容忽视原因;常见的是活塞、缸套的早期磨损;燃料喷射系统的故障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缸盖有故障的情况也对柴油机输出功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机油消耗,一二环闭口间隙的联合设计被得到应用。闭口间隙联合设计的功用在于控制活塞环的轴向运动及调节二环岸间气体压力以达到对机油消耗及漏气量的控制目的。笔者通过降低二环岸间气体压力来达到降低机油消耗的目的,尽管这么做可能引起二环的浮起。同时窜气对机油消耗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星  程伟胜 《内燃机配件》2011,(10):16-17,20
本文结合主机厂提供的待开发内燃机的参数,利用AVL Excite Piston & Rings软件对新开发机型的活塞动力学和环组动力学进行模拟并计算内燃机的漏气量和机油耗。通过计算结果从而对内燃机的漏气量、机油耗等性能进行预测或改进设计,更好地辅助新机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机油稀释现象是发动机常见的试验表象之一,尤其是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机油稀释较明显。机油发生稀释后会破坏机油使用性能,降低运动粘度,严重时还导致机油压力下降,零部件功能丧失,发动机可靠性下降。主要分析一款1.8L GDI缸内增压直喷发动机产生机油稀释的影响因素进而对机油牌号、机油温度、水温、SOI角度、曲轴箱通风系统、活塞漏气量、喷油器布置方式进行Benchmark分析及优化验证,为改善增压直喷发动机机油稀释现象提供解决方法,机油稀释包括燃油喷射稀释和机油挥发稀释,重点探究的方向是燃油喷射稀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叙述了汽车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条件,系统地分析了涡轮增压器的损坏形式及损坏原因.对影响涡轮增压器使用寿命的关键性零件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提高涡轮增压器主要零件的自身能力和正确使用与维护两方面提出了延长涡轮增压器使用寿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rough a great deal calculation,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tator parametric and rotor electromagnetic system of 1000MW turbo-generator are performed by using Ansoft Maxwell Rmxprt12.1 software. Besides.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generator, the geometry dimensions of the stator and rotor, type and sizes of the slots, coils and windings parameters and the way of windings connection are determine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systems of generator stator and rotor was constructed by Ansoft Maxwe112D3D 12.1, and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or was analyzed and simulated. The 3D geometric models of turbo-generator we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by using PROE software, and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generator structure was built by ANSYS workbench 11.0. In additi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tator iron core, stator frame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has shown that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for large turbogenerator that are put forward by this paper should be optimal. and the design plan and method suggested by this paper should be feasible. The paper provides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r turbo-generator than 1000 MW.  相似文献   

20.
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活塞环与气缸套间的润滑、摩擦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内燃机实际运行过程中,缸内工作过程循环变动及活塞气缸套间动接触导热直接影响到润滑油膜的状态,因而活塞环在缸套中的不同位置时的摩擦、润滑状态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活塞环组稳态热混合润滑的基础上,考虑到活塞组一气缸套动接触系统瞬态传热,建立了活塞环组的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运用该方法可模拟出活塞环组润滑、摩擦特性,并可预测出不同瞬时润滑油膜的温度场、压力分布、油膜厚度、摩擦功和摩擦热等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