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崛起,中华文明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依托着大学的崛起和复兴。大学危机远处乃国家命运。在大学危机之深处,可以看到,现代大学的根基已不复存在,大学林立的年代,大学却失去了其本质。今天,谁又能为现实的大学命名呢?现实的大学距离“大学的本质”又有多远?大学安身立命的家在哪里?大学时刻在吐露其自身的真实,尽管现实的大学只是以现实的方式表明其现实的逻辑。大学吐露的真实并不为寻常所见。大学现象学的使命是:从现实的大学逻辑还原到大学的真实,让注目者看到在实际的行进中却被层层遮蔽的大学,从而有机缘面向大学实事本身。面向大学实事本身,这是以“大学”为学问、为工作目标的原始动机。在此意义上,亦是大学现象学的报晓。大学现象学与其说是教育现象学的组成部分,不如说是教育现象学的一个场地。  相似文献   

2.
《工具技术》2006,40(10):74-74
“目前,欧洲模具已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中国同行所带来的影响和压力,预计到2018年,中国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模具制造业基地之一。”这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亚力山大教授对中国的模具发展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院是一种官学系统之外的教育组织,它不依靠朝廷的正式诏令而建立,其主持者、管理者都没有纳入朝廷的官学教职之中。所以,在中央集权的古代社会中,书院具有一种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在书院创建、办学理念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一样,在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根植于不同的社会结构之中,二者的自治权差异十分明显。中国古代书院的自治权与家族自治权存在同构关系,正像家族自治权往往受制于皇权一样,书院的自治权也总要受到以皇权为主导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的限制。而欧洲近代大学的自治权则是与城市自治权存在同构关系,大学自治是城市自治的直接产物。中国书院和欧洲大学在自治权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二者根植的特定历史的社会政治结构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支撑着大学的脊梁,它潜移默化影响和造就一所大学的文化品格。它不仅对大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大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需要建设民主和谐,具有学术自由、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并将它提高到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以校园文化整合学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正在遭遇技术主义的深度控制,这大大束缚了大学人的个性和大学精神伸展的空间,其结果就是大学的工厂化,即大学成为人才批量生产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大学对追求知识与真理和锻造人格双重大学使命的背离。技术主义背后的支持是官本位的大学制度,我们需要重建大学制度,确立以追求知识与真理为中心的大学体制,以超越当下大学中越来越突出的技术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一直众纷纭,莫衷一是。在论述大学素质教育面向未来的精神实这后,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引入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探讨大学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联纱,论证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服从这一目标,大学素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点,以人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技术革命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辅助教学和辅助教育管理上的应用,预示了将在教育模式、教学手段上有一场重大的、真正的教育革命,这场革命将推动大学教学模式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我们都不难发现:当大学在中西方以独立的社会学术组织形态浮出历史水面时,它本源于学术活动的规律和逻辑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大学精神的彰显。故此。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精神传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则是潜心向学、追求学术的书院精神、中体西用的思想宗旨以及学术至上的大学理念。纵深的历史证实基于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是中西方现代大学制度肇始的思想根基与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对现实的观念表达,在大学成为“超级市场”后,大学管理面临着一些新挑战。随着大学管理观念的转变,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的管理权力,大学管理要民主化和科学化,建立咨询和协调机构,服务教育顾客。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新工艺》2007,(7):25-26
公司简介: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成立于1990年,源于欧洲十大学府之一的鲁汶(Leuven)大学。作为当时第一批欧洲快速成型技术服务机构之一,长期以来Materialise一直致力于RP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推广,处于世界快速成型技术的前沿。现在Materialise已发展成为全球RP快速成型/RT快速模具/RM快速制造解决方案的最大供应商,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公司提供包括Magics快速成型应用软件,3Matic基于STL编辑修改,Mimics影像处理等软件。目前,Materialise在欧洲、亚洲、美国等地区都拥有分公司及办事处。1999年起,公司获得了ISO—9001认证,此外公司在医学领域也获得了EN46001认证。Materialise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2005年3月Materialise上海代表处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作为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在大中华地区唯一直属办事机构,也是本地区唯一具有授予Materialise应用技术培训中心资格的权威机构,将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销售、培训、技术支持和工程咨询等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临沂大学校长韩延明教授和他的研究生枣庄学院徐愫芬讲师。将他们“历时五年。七易其稿”的《大学校训论析》(近期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样稿寄给我并嘱作序。据我所知,韩延明在1998年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对搜寻和研究大学校训兴趣盎然。在他200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理念论纲》一书的“附录二”中,曾汇集辑录了中外200余所大学的校训。嗣后.他广搜细核、笔耕不辍,经过多年的披肝沥胆,终而玉成《大学校训论析》一书。这是一部研究大学校训的力作:搜集大学校训数以千计,从历史到现状,从国内到国外,内容丰富,框架恢宏;论述校训功能,剖析校训问题,品评校训优庸,诠释校训渊源,索隐钩沉,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12.
用虚拟-实体经济博弈、战略-经济对话实例来界定“0和博弈”与“协议共赢”。笔者以1985~86年在Stanford大学的研究实践说明:在标准-计量平台上的产业链创新,从高技术革命到高铁革命.非合作博弈的Nash均衡,是技术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町大学始建于1924年,是美国南部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连续12年被美国权威部门评选为南部顶级大学综合排名前20位,其工商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尤具特色。陈国海教授于2009年3-4月访问哈町大学期间,就哈町大学的MBA教育对Behel教授和Metheny主任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哈町大学的工商管理教育,特别是MBA教育在质量保障体系、道德与完人教育、宗教教育、文件夹作业及其评审、在线课程教学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于中国而言,是建设科学中国。科学中国的观念基础在于科学发展观,后者的精神实质是人文。而人文,则又是大学的基本品格。大学以人文精神为灵魂。作为以创新为己任的组织,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肩负着培养人才,引导科技创新,和为制度创新、文化进步奠定基础的重任。大学人文,正是大学完成新的历史使命、为科学中国提供智慧源泉的精神根基。建设科学中国,必须加强大学人文。  相似文献   

15.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学创办人之一,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短暂执掌过北京大学。结合马相伯的心路历程,可观其对中国大学教育独特的设想和追求:为了实践教育救国之宏愿,马相伯年过六旬,不惜毁家兴学,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在人才培养上,以融合中西、贯通文理为理念,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在学校管理上,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为旨归,培养师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强调大学之大,在道德高尚和学问高深;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为了避免当时政治和宗教的干扰,主张教育独立,并要求学生摒弃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以获取真才实学为重。马相伯的大学教育思想既与西方大学精神的传统相契合,又有着强烈的国家富强和民族自立意识,今天仍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师:一项学术性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职能的成功发挥有赖于对大学教师职业属性的把握和理解。大学教师职业成长与变迁的历史与实践证明,大学教师是一项以知识传播和科学探索为内容的学术性职业,是一项与大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术性职业,是一项需要学术自由权利呵护的学术性职业。  相似文献   

17.
大学社会评价是指除政府和高校以外。社会评价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用人单位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大学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需求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我国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大学社会评价的起步阶段(1985年~1992年Jt二是大学社会评价的探索阶段(1993—1998年);三是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研究我国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历程。总结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对发展我国大学社会评价活动和完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个性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具体分析了中世纪大学、洪堡时代的德国大学、美国的“赠地学院”等西方教育史典型时段中大学个性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动态性关系,认为西方大学的大学个性主要体现在大学自治及学术自由,而高等教育资源以制度赋予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章程是大学自治的根本法律依据。通过追溯1650—1780年哈佛学院以特许状为法律渊源而衍生的大学章程体系的初期发展.探讨了以哈佛学院特许状及监事会章程为源头的早期大学章程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特许状赋予了哈佛大学的法人地位.监事会章程及相关法案不断调整和完善监事会和院务委员会的权力分工,形成了哈佛大学监事会和院务委员会共同治理的管理传统,奠定了大学章程在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宪章地位,保障了哈佛大学的学术自治。  相似文献   

20.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