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在女性伦理观上,汉传佛教一方面继承了大乘佛教“众生平等”观念,主张终极层面的男女同尊;另一方面深受世俗社会的偏见及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制度和修行中实行“男尊女垢”的价值倾向,汉传佛教也因此留下男女不平等的口实。  相似文献   

2.
在女性伦理观上,汉传佛教一方面继承了大乘佛教“众生平等”观念,主张终极层面的男女同尊;另一方面深受世俗社会的偏见及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制度和修行中实行“男尊女垢”的价值倾向,汉传佛教也因此留下男女不平等的口实。  相似文献   

3.
安佳 《饰》2010,(2)
本文以壁画造型中的变形心理和变形方法为主题,以傣族佛寺壁画为主线,探讨了中国三大佛教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在壁画造型上的差异.并指出,傣族佛寺壁画的造型方式不像汉传、藏传佛教壁画那样有规范的"粉本"和严格的章法.其造型尽显创作中的随意、自由和表现上的朴实、自然.这种特质,体现了特定文化背景下劳动者的生活理想、造型原则及其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4.
佛教建筑文化遗产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而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以 746 处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 采用历史断面法、空间分析法与传统地理模型方法, 探讨了我国历史时期佛教文化传播发展历程, 当前佛教建筑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及其选址与自然、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佛教在中国区域传播发展时序是先由西北向华北, 继而再向西南拓展, 同时经历了 “扎根-发展-饱和-收缩-再发展-再收缩”的历史轨迹; (2)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呈集聚型, 在华北平原形成高密度核心区, 省域范围内集中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四川、陕西5省; (3)国家级佛教建筑文化遗产具有“偏低喜山”“亲水近城”“偏名城古都”的空间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5.
根据巴蜀摩崖石刻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详述了遗存至今的窟室建筑、龛室建筑、窟檐建筑和摩崖建筑等4种空间类型的蜀中佛教建筑.指出巴蜀不同形制的摩崖石刻建筑是蜀中佛教建筑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提出巴蜀摩崖建筑所具有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内涵,必将丰富地域建筑文化内涵,并对现代建筑创作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招生启事     
《饰》2005,(1):48-48
2004年12月20日至2005年5月15日,国家博物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首次联合举办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特展。这次展览征集来自全国的155件(套)作品,包括西夏文字、西夏工艺、西夏佛教和西夏建筑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印度宗教建筑的空间模式,阐述宗教信仰对于原始建筑艺术的影响,印度宗教建筑是对佛教宇宙空间模式的象征表现,即称为“曼萘罗”的理想空间,运用现代建筑理论的构图分析方法研究这种构图形式,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具有超人的尺度与集中式的构图的纪念性建筑空间模式,文中运用完型心理学对这种建筑现象加以分析,揭示印度人民集体无意识创造理想宗教空间的意向,并以此结论解释整个亚洲地区殊途同归的复合文化体系,寻求宗教建筑在相同地缘文化背景下共同的亚洲血缘。  相似文献   

8.
吴哥神圣雄伟、格局均称、雕刻精美的历史遗迹,是建筑和艺术的伟大奇迹。身临其境,仍有着超乎想象的震撼!吴哥的建筑不仅指通常所知的吴哥窟,还包括吴哥通王城在内几百平方公里内大大小小的600多座建筑物。吴哥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大多源于印度南部输入的概念,印度教和佛教两大宗教的影响在高棉建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吴哥艺术的主题。以吴哥窟和吴哥通王城等为例,论述了吴哥建筑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及雕刻艺术等。  相似文献   

9.
涌泉寺在寺院选址、建筑布局、建筑外观造型与室内空间、建筑环境营造等方面均具有独到之处,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其较大的空间体量与灵动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直观的深刻感受,体现了福建山地佛教建筑中高度自觉的审美能力和精湛的空间处理技巧,是传统佛寺建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天津老城佛教建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我国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佛教化和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佛教寺院。天津现存佛教建筑布局具有本身特点,但基本上遵循中国传统佛教寺院的形制。  相似文献   

11.
唐代中期以来,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文化上出现了保守主义趋势,华夷之辨又重新盛行。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他们以华夷之辨为旗帜,从各方面批判佛教,打压了中国佛教的生存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佛教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留犊坊清真寺是寿县古城内一座历经明清两朝不断修建扩建的组合建筑,是安徽地区传统清真寺中的代表。文章从伊斯兰教宗教特点出发,分别从街区空间、院落空间、建筑功能、结构做法分析了建筑与宗教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文化交融的角度印证宗教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合。并在比较与国内其他地域传统清真寺共性和差异性过程中,发现留犊坊清真寺以其独特的重檐歇山带斗拱做法在建筑制度上高于内地多数传统清真寺奠定了在国内清真寺中重要地位。文章的研究和总结既能弥补对伊斯兰教建筑研究的不足,也能成为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等,指出巴蜀摩崖大佛窟分布规律及其形制特征,提出巴蜀摩崖大佛与山川、寺院交融,与环境共生所赋予的宗教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塔是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同时也是一座庞大的雕刻艺术宝库,通过对比泉州东西塔与福清瑞云塔雕刻题材以及排列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佛塔在2 0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由高不可攀的宗教建筑,演变成具有儒、释、道以及民间传统观念的多功能建筑,体现出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世俗化趋向。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佛教仍对中国社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经过汉魏两晋的发展,不断壮大,形成了组织化的佛教僧团,在社会上的影响越发显著。政府开始注意到佛教的巨大力量,并逐渐对其实施正式的管理,在南北朝建立和实施完整的僧官制度。文章对佛教僧官制度的源起、具体设置逐一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饮食文化传统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它是民间信仰和宗教仪式在中国人民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惯制。通过对中国宗教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文化价值进行研究,从而得出饮食不仅促使了宗教信仰的发展,反过来,宗教的发展也为人们信仰习俗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空间信息栅格体系结构是空间信息栅格的前期基础研究和顶层设计,对空间信息栅格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提出了空间信息栅格的概念;引入了基于开放栅格服务架构(open grid service architecture, OGSA)的设计思想;从门户、服务和资源3个层面深入研究了空间信息栅格的体系结构,并描述了空间信息栅格服务调用模型.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取材于宗教的取经故事,因此作品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不足为奇的。其中,佛教、道教的影响尤为突出。在小说中,吴承恩对待二教的态度是有区别的,既贬低道教,对佛教也是褒贬不一。这种情况可以从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窥其详情。  相似文献   

19.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与本土文化经过长期的磨合、撞击、调适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的平等思想吸引了中国普通妇女,但佛教与妇女的关系也受着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有歧视女性的现象,总的说来,佛教发展离不开女性,女性是佛教世界中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