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连科  王忠英 《钢铁》1994,29(3):40-43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小渣量研究了BaO-BaCl2(或BaF2)-Cr2O3系脱磷剂对高铬铁水脱磷时,脱磷剂中溶剂(BaCl2和BaF2),氧化剂(Cr2O3和Fe2O3),渣量,铁液中原始〔%C〕和〔%Si〕,以及温度对脱磷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小渣量研究了BaO-BaCl_2(或BaF_2)-Cr_2O_3系脱磷剂对高铬铁水脱磷时,脱磷剂中溶剂(BaCl_2和BaF_2)。氧化剂(Cr_2O_3和Fe_2O_s)、渣量、铁液中原始(%C)和(%Si),以及温度对脱磷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速钢W6Mo5Cr4V2的脱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守平  刘道弟 《特殊钢》1998,19(6):27-30
在30kg感应炉上用CaO-Na2CO3-CaF2-FexO(MoO3)渣、MoCl6粉剂和Al-Ca合金作脱磷剂对高速钢W6Mo5Cr4V2进行脱磷试验。结果表明,CaO-Na2CO3-CaF2-FexO渣的脱磷效果最好,一般脱磷率可达26% ̄56%。  相似文献   

4.
BaO—CaO—Na2O—CaF2—Cr2O3渣系的不锈钢脱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兴  韩其勇 《特殊钢》1998,19(4):21-24
测定了1500℃时磷在BaO-CaO-Na2O-CaF2-Cr2O3渣子和0.12C-0.71Si-18Cr不锈钢熔体之间的分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渣系的不锈钢脱磷能力比CaO基渣好,与BaO基渣相当。  相似文献   

5.
王世俊  董元篪 《铁合金》1996,(2):1-4,30
通过CaO-BaO-CaF2渣系和Fe-Mn-C-P熔体间的平衡分配实验,研究了BaO、CaF2、温度及锰铁中碳、锰含量对磷、锰平衡分配的影响,并计算了CaO-BaO-CaF2渣系的磷酸盐容量及P2O5的活度系数。  相似文献   

6.
王庆祥  陈丹峰 《炼钢》1998,14(6):31-34
向CaO-CaF2-Fe2O3脱硫磷剂中添加少量苏打,不仅能显著提高原脱磷剂的脱磷能力,还能同时脱除可观数量硫的效果。此外,文中还初步研究了CaO-CaF2-Fe2O3-Na2CO3熔剂对铁水同时进行脱磷脱硫的最佳组成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CaO-BaO-CaF2渣系和Fe-Mn-C-P熔体间的平衡分配实验,研究了BaO、CaF2、温度及锰铁中碳、锰含量对磷、锰平衡分配的影响,并计算了CaO-BaO-CaF2渣系的磷酸盐容量及P2O5的活度系数.  相似文献   

8.
钢包埋弧泡沫渣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忠英  刘来君 《炼钢》1997,13(2):8-11
针对50tHP.EBT电炉-60tLE精炼炉生产工艺,开发了以CaO-SiO2-Al2O3-CaF2为基的埋弧泡沫渣操作工艺,并对各工艺因素对冶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锰铁合金用BaO—卤化物渣系脱磷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上型  董元篪 《钢铁》1998,33(1):26-28,52
通过BaO-卤化物渣系和锰铁合金之间磷的分配平均实验,测定了实验渣系的磷酸盐容量。结果表明,脱磷剂中不同卤化物的加入对增大渣系脱磷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按大小顺序为BaF2〉BaCl2〉CaF2〉CaCl2,实验得到CaO替代BaO,MnO2替代BaF2时对渣系脱磷能力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用BaO-BaF2系熔剂对锰铁合金进行氧化脱磷工艺性实验,实验发现,采用56%BaO-24%BaF2-10%  相似文献   

10.
郭上型  董元篪 《钢铁》1998,33(1):26-28,52
通过BaO-卤化物渣系和锰铁合金之间磷的分配平均实验,测定了实验渣系的磷酸盐容量。结果表明,脱磷剂中不同卤化物的加入对增大渣系脱磷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按大小顺序为BaF2〉BaCl2〉CaF2〉CaCl2,实验得到CaO替代BaO,MnO2替代BaF2时对渣系脱磷能力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用BaO-BaF2系熔剂对锰铁合金进行氧化脱磷工艺性实验,实验发现,采用56%BaO-24%BaF2-10%  相似文献   

11.
CaO-SiO2-Fe2O3-MnO2-MgO-P2O5系熔剂对钢液脱磷、回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1853K的温度下,利用CaO-SiO2-FeO3-MnO2-MgO-P2O5系熔剂,对钢液进行脱磷、回磷实验,研究熔剂碱度CaO/SiO2和氧化性(Fe2O3+MnO2)对钢液脱磷、回磷的影响,研究得出,防止钢液回磷的先决条件是:控制熔剂碱度和氧化性大于其临界值。实验发现,用适量BaO取代CaO基熔剂中的CaO,可有效控制钢液的回磷。  相似文献   

12.
通过CaO-Bao-CaF_2-CaCl_2渣和Fe-Cr-C-P熔体间的分配平衡实验,研究磷、铬在该渣中的行为。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渣中的BaO和CaCl_2含量,磷酸盐容量增加,铬酸盐容量的变化则较小。根据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说明,该渣对fE-Cr熔体具有较理想的脱磷保铬能力。在此基础上,在实验室内用该渣对含铬30%的Fe-Cr合金进行了氧化脱磷的应用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和BaO和Fe_2O_3添加量可获得大于50%的脱磷率,铬几乎无烧损。  相似文献   

13.
连铸保护渣基料挥发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回归正交设计确定了连铸保护渣基料(CaF2-CaO-SiO2-Na2O)挥发率与碱度、Na2CO3、CaF2含量、温度及时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分析结果表明,在碱度较低或时间较短时,Na2CO3、CaF2含量对挥发率影响不大;在上述5个因素中,温度对挥发率影响最大,而Na2CO3对挥发率的影响超过CaF2。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试验基础上,选用二元(CaO-CaF2)和四元(CaO-CaF2-Al2O3-Na2CO3)2种脱硫剂在电炉初炼条件下,进行了3种工艺方案的脱硫对比试验,讨论了氧化性出钢条件下各种因素不锈钢脱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强化脱氧和改进挡渣工艺,采用四元系脱硫在该条件下取得较好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5.
CaO—Al2O3—CaF2—SiO2—MgO五元精炼渣系的起泡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测定了1530℃下CaO-Al2O3-CaF2-SiO2-MgO五元精炼渣系的起泡性能。得出炉渣起泡指数与炉渣光学碱度、渣中Al2O3及CaF2含量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炉渣的光学碱度和CaF2含量对起泡指数有较大影响,而Al2O3含量对起泡指数影响很小。具有最佳发泡性能的炉渣成分中CaO,Al2O3,CaF2,SiO2,Mg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06%,30.00%,7.00%,8.94%,10%。研究结果还表明:炉渣起泡指数与炉渣粘度成正比,而与表面张力和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CaO—BaO—CaF2—CaCl2渣对铬铁系合金的氧化脱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CaO-BaO-CaF2-CaCl2渣和Fe-Cr-C-P熔体间的分配平衡实验,研究磷、铬在该渣中的行为。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渣中的BaO和CaCl2含量,磷酸盐容量增加,铬酸盐容量的变化则较小。根据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说明,该渣对Fe-Cr熔体具有较理想的脱磷体铬能力。在此基础上,在实验室内用该渣对含铬30%的Fe-Cr合金进行了氧化脱磷的应用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和BaO和  相似文献   

17.
高速连铸保护渣的粘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aO-SiO2-Na2O-CaF2-Al2O3-MgO渣系,通过测定熔渣的粘度、凝固温度和粘性活化能,研究了连铸保护渣的粘性特征与碱度、NaCO3含量、CaF2含量、Al2O3含量和MgO含量之间的关系。利用连铸保护渣的粘性特征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设计满足一定粘性特征的连铸保护渣。  相似文献   

18.
《铁合金》1994,(3)
铁合金文摘THJ1558-1568THJ1558TF611TF641.1利用CaO+CaCl2+Cr2O3熔剂进行合Cr铁熔体脱磷的热力学研究[AThermodynamicStudyofCaO+CaCl+Cr2O3FlunesusedfortheRe...  相似文献   

19.
李运刚 《有色矿冶》2000,16(3):22-24
利用化学平衡法研究了1250℃下的SiO2-CaO-FeO-Fe3O4(Fe2O3)-ZnO渣系Fe3O4含量与其它组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工业炼铅炉渣的成份范围内,SiO2的含量升高,Fe3O4的含量就下降,CaO含量升高,Fe3O4的含量也升高;FeO含量的变化,对Fe3O4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如下二种渣系:A:CaF2:Al2O3:MgO:TiO2=77:10:9:4;B:CaF2:Al2O3:CaO:MgO=60:20:10:10,用于GH132合金重熔。实验结果表明;渣系A对钢锭Ti成分不均匀性的控制好于渣系B,并且渣系A也能获得与渣系B大致相同的表面质量。渣系A进一步用于批量生产中也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