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寺沟-银洞梁背斜南翼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初步查明的次级褶皱就有四个,从北向南依次为北枝次级倒转向斜、北枝次级背斜、南枝次级向斜和南枝次级紧闭背斜,寺沟铅锌矿产在南枝次级紧闭背斜的南翼,是典型的背斜控矿,该背斜向西倾伏,西部仍有找矿潜力。该区褶皱发育,控矿的南枝次级紧闭褶皱相对非常紧闭,宽度小、高度低,不容易判断、识别,这就给深部找矿带来难度。用常规钻探探矿方法,准确探到南枝次级紧闭背斜(矿体)的几率较小,用钻探控制深部矿体一是要准确判断、预测深部背斜(矿体)位置;二是要从已知背斜(矿体)开始,沿矿体倾伏方向小间距向深推进。  相似文献   

2.
二里河铅锌矿矿体受背斜控制,矿体沿背斜鞍部向东延伸,倾伏角18°~25°,倾伏向110°左右。鞍部矿体平均厚度12.81 m,矿体倾角平缓,采矿回采率低,一直是矿山研究探讨的课题。经过二十年的摸索,采用"预控顶爆力运搬房柱采矿法"效果较好。把鞍部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第一步回采矿房,在矿房回采之前,先用浅孔沿矿体顶板切开矿体(切顶,把矿体与顶板围岩分开),暴露顶板,用锚杆对顶板进行全面系统的预先锚固,然后爆力运搬方法回采矿房;第二步回采间柱,这种方法安全简便、回采率高,很值得类似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3.
东塘子背斜北翼存在含矿隐伏背斜,背斜(矿体)在铅硐山铅锌矿与东塘子铅锌矿采矿范围的边界线附近,长度80~100 m,厚度2~5 m,铅+锌品位在10%左右,矿体向南倾,向西侧伏,侧伏向290°左右,侧伏角35°~40°,目前该矿控制的高度在200 m以上,最低标高在1 350 m。该矿为手搬崖铅锌矿在采、探矿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盲矿体。该矿的发现提醒我们勘查不能留死角,为以后的找矿、资料开发又多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4.
木洞沟深部存在木桐沟隐伏背斜,其北部为寺沟隐伏背斜,南部为东塘子隐伏背斜,三个背斜均呈近东西向平行排列,都是由东向西侧伏,三个隐伏背斜特征极其相似,寺沟、东塘子隐伏背斜深部找矿都取得了可喜成果,木桐沟隐伏背斜,尤其是南翼未开展过深部找矿工作,根据其地质特征,及与相邻的寺沟、东塘子隐伏背斜对比,木桐沟深部,尤其是深部隐伏背斜南翼是寻找深部隐伏盲矿体的最佳部位,具备找矿的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应积极开展木桐沟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泥堡金矿床为以断裂型为主、层控型为辅的复合型矿床,呈近北东向的F1断裂控制了该区断裂型主矿体(Ⅲ号矿体),层控型矿体分布于构造蚀变体(SBT)及F1上、下盘龙潭组地层中。泥堡背斜、二龙抢宝背斜与F1(F4)断裂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组合,二龙抢宝背斜为泥堡背斜南翼受F1逆冲过程中形成的次级褶皱。推测F1、F4为与深部大断裂相连的成矿热液运移通道,建立泥堡金矿床成矿模式,预测泥堡背斜核部及北翼、F4断裂、二龙抢宝背斜南翼深部(1500-2000m)及临区非同一褶皱体系的大坪子背斜具一定找矿潜景。  相似文献   

6.
梁旭辉 《甘肃冶金》2010,32(4):75-78
焦沟铅锌矿床位于西成矿田中段,吴家山背斜西部倾伏端转折处南翼。地层属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上部层。成因与生物点礁灰岩有密切关系,成矿类型属热水沉积弱改造型。该规模虽小,但成矿地质条件较为特殊。本文仅就其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作一浅议。  相似文献   

7.
朱志全 《云南冶金》2005,34(4):14-19
通过采矿区揭露的地质构造,结合整个拉拉基底形式和特征,对拉拉地区地质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河口复背斜的南翼是由一系列的次级背斜、向斜组成,并存在近东西向和一系列北西向、近南北向的断裂组合,矿区矿体的分布受近东西向同斜倒转背、向斜控制,被各组断裂切割;并从矿体与构造、地层、变质、热液的关系,分析了落凼矿区矿床的成因,总结出矿床可能的成矿模式,构造-热液复合成因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太阳寺—庞家河多金属成矿带,先后发现了西安河金矿、湘潭子金银矿、庞家河金矿和柳梢沟金银铅矿等大—中型矿床,而寺合金矿与柳梢沟金银铅矿毗邻。寺合金矿位于东峪—太阳寺断裂北侧的震旦—奥陶系丹凤群中,区内近EW-NEE向次级断裂较为发育,岩浆岩活动明显,矿化蚀变限定在构造变形带内,范围基本与矿体范围相一致,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和方铅矿化。该区矿体较薄,多赋存于次级断裂中。本次研究以寺合金矿为切入点,分析了寺合金矿乃至太阳寺一带的控矿因素,认为该区具有“三位一体”的控矿特点,并指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山东招远界河金矿矿体定位机制研究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孙丰月  李绪俊 《黄金》2009,30(7):14-18
通过对界河金矿控矿断裂的产状变化及其活动方式与金矿体赋存位置关系的研究,揭示控矿断裂在主成矿期表现为左旋正断活动的动力学特征,金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为断裂构造走向上偏北、倾向上倾角变陡的局部引张扩容部位。矿体向SW侧伏,侧伏角为40°~70°,且总体上保持似等距分布。结合区域含矿下限的分析和矿体空间产状模式,推断Ⅳ和Ⅶ号矿体沿SW侧伏方向向下可能出现第二矿化富集带。  相似文献   

10.
龙头沟金矿是近年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泥盆系砂岩中,成因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在介绍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控矿条件,指出矿体主要受近EW向断裂控制,断裂倾向与地层相反,并且围岩岩性、蚀变强弱和矿体产出标高均对矿体的形态和品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近年外围工作进展,提出本地区今后找矿勘查工作应围绕走向剪切断裂、区内矿化蚀变带及外围化探异常开展,同时对背斜南翼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