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拥有历史文化的街区若仅停留在过去,会逐渐被时代淘汰,因此提出了空间规划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微空间的改造研究。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意义、改造涉及的问题及结合空间规划视角进行微空间改造等三种角度分析,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重新对街区微空间进行升级,实现城市文化与历史文化双重结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旧城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滞后于消费社会下人们新的商业需求,对其整体改造,是一项激发城市商业活力、重塑城市形象的综合工程。整体改造中,要遵循总体规划、强化功能、文化导入、创造效益的原则。温江区南浦—凤溪特色商业街区的整体改造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强化了街区原有的餐饮、休闲等商业功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商业文化主题,力求营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商业业态良性发展的特色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3.
翁萌 《山西建筑》2010,36(23):30-31
对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区立面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有关城市商业街区的特点和街景改造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改造城市商业街街景的三个手法,指出在旧城更新、城市需要新的面貌这个大的背景下,进行城市商业街区的街景改造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严送炜 《城市建筑》2014,(26):193-193
历史街区商业改造的消费文化特性是集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文化、建筑空间、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表现、体验式设计理念以及新型商业业态的综合体现。本文主要结合案例,进一步探讨了历史街区改造项目消费文化特性的设计体现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商业改造的消费文化特性是集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文化、建筑空间、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表现、体验式设计理念以及新型商业业态的综合体现。本文主要结合案例,进一步探讨了历史街区改造项目消费文化特性的设计体现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对历史街区商业建筑进行改造时,经济转型与消费心理改变了业态运营模式。文化逐渐作为消费的同时,也为改造更新提供了整合城市文脉,形成地域特征的可能。以南昌万寿宫商城立面改造实践为例,面对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经济和文化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方案基于城市整体的视野,分别以传承建筑风貌、历史街区修复、城市空间激活为导向,采用消隐、拼贴、整合等手法进行改造。从点、线、面三种不同的空间层次,分析研究当前国内历史街区商业建筑立面改造策略与方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商业步行街区外部空间环境上,能很好地凸显城市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商业街区的外部空间环境质量及其建筑格局形态可以作为参照物,使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及评价更为深刻。文章以郑州百年德化商业步行街的改造设计为研究基础,对城市商业街区的改造设计方法进行了有意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评析了该商业街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塑造的成败之处,相应地提出改造设计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过程中,湖州历史文化和生活模式需要延续和发展,对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改造研究,寻求街区改造与城市经济的结合点,使街区改造与城市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希望能够给类似项目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特色文化商业街区的灵魂和精髓所在,而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则是实现城市文化传承与展现的重要空间载体。研究将文化与文化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及发展充分融合,通过对文化的解构,重新提取文化元素,并将其进行重组,以此全面引领街区功能、空间以及人们行为的重构,并实现街区的重构与再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成为城市内部老旧街区改造中的核心,很多城市在老旧街区改造过程中寻根溯源,通过巧妙的设计,形成了彰显本地区域符号的空间特征。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锦州市本地的历史和文化,深入调研古塔公园街区现存的发展建设问题,尝试利用地域文化对古塔公园老旧街区进行发展定位和改造设计,以期为锦州古塔公园街区未来的发展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曹宇 《福建建筑》2014,(3):104-106
厦门位于泉州平原和漳厦平原的中心,九龙江海口,在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港风景城市,也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民族路大学路传统商业街区位于大生里和演武路之间,南边依附于"厦门港",更有老厦门所熟知的"沙坡尾"和"避风坞"。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现有的历史商业街区已经不能满足变化中商业模式的发展需求。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内涵,它们大多存在于阡陌古道、有生命的大街小巷里,同时也赋存着大量人文遗迹的历史商业街区上。所以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来激发商业活力的潜力以及对原有的商业空间模式进行更新改造变成了我课题方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要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方文脉的传承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能够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该文以城市微更新为基础,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苏州市盛泽银行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系统阐述盛泽银行街历史街区具体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合适的后期改造措施。最后得出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活力再生策略:提升人居环境、保护街区文化特色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这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娟 《福建建筑》2015,(2):1-3,24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风貌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展示和传承古都的历史文化、传统商业、建筑艺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路网改造设计情况,重点介绍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商业街区的角度出发,提出对该街区交通改善的措施及路网工程改造方案。以期为同行们提供可借监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14.
珠海市莲花路街区存在商业空间不成系统、商业集聚力缺乏、公共空间缺乏活力、步行街过大的人流量影响地面环境等问题,需对其进行城市空间的立体化改造.规划保留旧的城市轴线以延续城市文脉,开辟新的城市轴线以发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并力图使新的休闲娱乐轴线与莲花路历史文化轴线实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黎懿贤 《城市建筑》2023,(10):50-53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保留着不同的空间特征。如何推进片区整体建筑风貌改造,以及对片区建筑进行置入、保护及修缮,是街区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难题。在符合城乡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的城市设计背景下,文章探究了将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与改造过程中的必要性,提出把握片区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的城市设计理念,并针对不同风貌的建筑提出不同的设计与改造路径:新建建筑置入、建筑单体改造、建筑群落整合、建筑功能置换。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院门街地处西安市古城区中心地段 ,是西安市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地区。通过对北院门街的现状调研 ,从街道的尺度及氛围、物质环境的改善、街区风貌的整体保护等方面提出将其改造为商业步行街 ;并对改造时应注意的以及改造后会出现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力图使改造后的北院门商业步行街能够更加体现出其历史文化特色及民族特色 ,吸引更多的游客 ,缓解城市中心地段的交通压力 ,增加古城西安的特色及活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福州老城区也在翻天复地的变化,福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更新工作也在不停的进展。除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还有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占据了市中心经济商圈的重要地段,然而历史不能被遗忘,历史街区的价值应该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被唤醒。本文的探讨对象就是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以她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征作为核心内容进行一系列讨论,并在最后试谈其改造的策略,以期给朱紫坊街区改造实践工作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代表了一种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隆福寺商业区是北京最有特色的传统商业区之一,但该地区经过改造后,商业却发生了萎缩。其原因是项目定位不准、对市场及竞争形势认识不足、经营管理不善、交通组织不利,规划设计也有一些不足。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商业模式要多元化,商业设施的规模、档次要与社会消费水平相吻合。建议要提高对保护传统商业区特色的认识,改造的规模要适度,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是不断摒弃旧有事物的过程,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限制发展。为平衡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发展的必需性,我国大量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成基于现代体验式消费需求和满足城市社区生活需要的户外商业步行街区。本文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常见问题,归纳国内古今商业街特点,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引入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成果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哈尔滨"果戈里"商业街改造后引发的问题,探讨城市商业街道乃至旧城改造的建设模式,以及未来的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