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红外光谱动态跟踪了端羟基不饱和聚酯/TDI共混树脂固化反应过程,研究表明固化过程中发生了端羟基不饱和聚酯树脂与异氰酸酯(TDI)的扩链交联反应.并借助红外光谱动态测试对固化体系作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采用漫反射模式(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可直接对固体表面化学基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在DRIFTS上安装热台,实时监测不同反应温度时异氰酸酯基的含量及其变化,可实现在固体表面原位表征端羟基聚丁二烯(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HTPB)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的聚合反应.通过不同温度时异氰酸酯基(—NCO)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计算了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可准确监测HTPB与TDI的聚合反应,且实时快捷.  相似文献   

3.
不饱和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饱和聚酯在有机蒙脱土存在下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不饱和聚酯预聚体双键在980cm^-1处、苯乙烯双键在912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谱带积分所得峰面积的计算,得到了不同反应时间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中双键的转化率.对相同条件下纯不饱和聚酯固化反应与不饱和聚酯/蒙脱土复合体系固化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由于蒙脱土的存在,使得固化反应在初期产生一定的诱导期.这表明蒙脱土对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有一定的阻聚作用.  相似文献   

4.
酚醛树脂/聚氨酯复合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端羟基封端和端羧基封端的聚氨酯(PU)预聚物分别与酚醛树脂(PF)固化,制备了两种体系的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该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两种不同的增韧机理进行讨论,冲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PU预聚物均能提高PF的冲击强度,增韧效果与PU质量分数WPU有关,而端羧基PU能使冲击强度达到最大,显示了互聚网络增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端异氰酸酯基聚醚(ITPs)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了ITPs和EP之间的化学反应及改性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体系的热性能,并测试了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ITPs作为枝链接枝到环氧树脂上:随着加入ITPs质量分率增加,其固化体系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上升,当ITPs含量为10%时,两者达到最大值: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ITPs的含量增大而降低:当ITPs质量分率大于15%时,过量的ITPs与改性环氧树脂会形成相分离。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发泡聚氨酯材料的界面粘接性能,利用二乙醇胺与环氧树脂反应合成端羟基环氧树脂,再将其涂敷于发泡模具的内表面,加入聚氨酯羟基组分并与稍过量的异氰酸酯组分混合均匀后发泡成型,制得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泡沫材料.研究了合成反应的温度、时间、配比以及反应动力学方程.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产物的环氧基特征吸收峰消失,且羟基特征吸收峰增强变宽,说明环氧基参与了反应并生成了端羟基环氧树脂.性能测试实验的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具有凝胶、固化快等特点,环氧树脂链段的引入可以将聚氨酯发泡材料的界面粘接强度提高约57%.  相似文献   

7.
通过聚乙烯(PE)与丙烯酸二羟基乙酯进行氯化原位接枝得到氯化聚乙烯接枝丙烯酸二羟基乙酯(CPE-cg-HEA),其支链的反应性官能团—OH,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共混反应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CPE-cg-HEA/TDI);并探讨了影响共混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CPE-cg-HEA/TDI的分子结构在共混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分子链的断裂,降低了黏流温度,使共混反应过程在80℃以上时,不易进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用二溴新戊二醇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反应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它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当溴含量为18%时,其氧指数达到30.5,并用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合成固化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树脂的阻燃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红外(IR)分析了用顺酐(MA)和反丁烯二酸(FA)与聚酯(PET)等反应合成不饱和聚酯(UPR)的反应机理,用放热曲线(SPI方法)和DSC研究了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而讨论了不饱和双键活性对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二溴新戊二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反应不饱和聚酯树脂,它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当溴含量 18%时,其氧指数达到30.5,并用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合成固化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树脂的阻燃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低粘度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低粘度端羧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配方与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该树脂与异氰酸细化学工人混,得到了一种具有粘度低、活性高、力学强度好、并可常温常压成型的树脂体系。  相似文献   

12.
The morphology,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nsaturated polyester(UP) resin modified with TDI were studied via dynamic FT-1R spectra, SEM, DMA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companying with the cured cross-linking reaction of UP resin, TDI can firstly react with UP and produce polyurethane(PU), and then UP and PU form the cross-linking nets together. The impact fracture section morphology of modified UP resin manifested the typical sea- islands structure. Testing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showes that for introducing of PU, the TDI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toughness and strength of UP resin. When the ratio of TDI/UP (w/w) was 7.5%, the modified UP resin exhibited the bes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flexural strength of 125 MPa, impact strength of 18 kJ·m^-2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72 MPa.  相似文献   

13.
A fibre-optic interface stress sensor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UP resin/ glass fibre adhersive interface. During the adhersion agent curing, the contract stress accompanies with dimension contracting, the thermal stress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caused by curing heat and the procedure of interface stress transmitting were all traced and determined, the micro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P resin/glass fibre adhersive interface are determined. Also, the longchain softness couple agent has effcet on decreasing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UP resin/glass fibre adhersive interface and enhance the interface adhersive strength is verified.  相似文献   

14.
通过聚巳二酸乙二醇酯和甲苯二异氨酸酯(TDI)预聚后,用芳香族胺(MOCA)扩链合成浇注型聚酯聚氨酯弹性体,用FTIR法跟踪研究了不同软、硬段配比对固化初始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发现了浇注液的凝胶时间随预聚体NCO含量的降低或添加KD添加剂而被延长.对合成的不同硬段含量聚酯聚氨酯弹性体的应力一应变行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型低压片状模塑料增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低压片状模塑料的3种单一增稠体系,讨论了各种增稠剂用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性能的影响情况。分析对比了各种增稠剂在增稠过程中的优缺点,从而采用联合增稠剂的方法,即将碱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用氧化镁)与结晶树脂、端异氰酸酯基化合物与结晶树脂联合增稠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研究表明,联合增稠剂的增稠效果比单一增稠剂的增稠效果要好,更加符合低压模塑的粘度和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饱和聚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XRD研究了不饱和聚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有机粘土的晶层间距膨胀,用有机粘土制备的不饱和聚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XRD曲线中反映粘土晶体结构的布拉格衍射峰已经消失,粘土在复合材料中已达到纳米级分散;宏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机化粘土添加量适当的情况下,不饱和聚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可实现增韧增强;同时其耐热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酯改性己二胺固化剂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烯酸酯类对己二胺进行改性,作为环氧树脂的室温固化剂。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固化剂的氨解变化,讨论了改性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产物的拉伸、弯曲、冲击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改性的己二胺固化剂可以在室温下固化环氧树脂,所得的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由衣康酸和1,4-丁二醇合成的不饱和聚酯二元醇---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作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硬段,合成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对-NCO 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及原料比、引发剂、衣康酸含量对不饱和聚氨酯涂膜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TDI和PBI质量比为1∶1.5时,在温度为80℃,反应时间2h,DBTDL质量分数为1%,BPO 质量分数为1%的条件下合成的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成膜后光滑、透明、平整,硬度为6H、附着力等级为1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用于室温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新型引发剂/促进剂系统,讨论了引发体系各组分浓度变化对室温固化活性即凝胶时间、固化时间、放热峰、产品硬度以及树脂储存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