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熔融纺丝法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和高密度聚乙烯(PE-HD)熔体的拉伸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LD、PE-LLD和PE-HD熔体的熔体强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拉伸应变速率和温度的升高,PE-LD、PE-LLD和PE-HD熔体的拉伸黏度下降;随着挤出速率的提高,相同应变速率下,PE-LD、PE-LLD和PE-HD熔体的拉伸应力和拉伸黏度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聚乙烯光氧老化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法、热分解动力学Coats-Redfern方法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类型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PE-HD)、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低密度聚乙烯(PE-LD)]在氙灯光氧老化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动力学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PE-LD的热稳定性下降幅度最大,且主要集中于老化后期;老化初期PE-HD,PE-LLD和PE-LD的活化能均下降较快,表明此时三者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老化现象,分子链断裂较为强烈,而老化后期活化能下降幅度顺序为PE-LDPE-LLDPE-HD,表明这个期间PE-LD的老化最为强烈;PE-LD比PE-HD和PE-LLD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下降更为显著,且主要集中于老化后期,PE-LLD的力学性能下降幅度次于PE-HD。3种聚乙烯光氧老化容易顺序依次为PE-LDPE-LLDPE-HD。  相似文献   

3.
用DSC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茂金属线形低密度聚乙烯(m-PE-LLD)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PE-LD)、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共混时PE-HD、PE-LD、PE-LLD不同加入量对m-PE-LLD非等温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HD与m-PE-LLD共混使样品结晶峰变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有所提高,说明两者有较好的相容性与共结晶行为;PE-LD的加入使共混物结晶峰变宽,说明PE-LD与m-PE-LLD共结晶行为较差,存在部分相分离,但在PE-LD含为20%时有最大结晶度,结晶速率有所提高;PE-LLD的加入对m-PE-LLD非等温结晶和动力学影响较小。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共混使球晶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4.
杨帆  朱军  关莉  张宝林 《中国塑料》2020,34(11):6-11
HPR1018HA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高强度茂金属聚乙烯(PE-mLLD)薄膜专用树脂。本文探究了HPR1018HA在加工时不同加工参数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HPR1018HA的落镖冲击性能显著改善;随着吹胀比的提升,HPR1018HA的落镖冲击性能显著提升。同时探究了HPR1018HA与常见的低密度聚乙烯(PE-LD)、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LLD)进行共混使用时薄膜性能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当HPR1018HA与熔体流动速率为0.3 g/10 min的PE?LD进行共混时,当PE-LD的含量低于50 %时,薄膜的拉伸强度下降18 %左右,直角撕裂强度的变化率小于5 %;当HPR1018HA与熔体流动速率为2.0 g/10 min的PE-LD进行共混时,薄膜的拉伸强度整体下降约为40 %。当HPR1018HA与熔体流动速率为1.0 g/10 min的PE-LLD进行共混时,随着PE-LLD含量的增加,力学性能整体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直角撕裂强度出现了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轮胎生胶片隔离保鲜专用膜的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层共挤吹塑法制得薄膜,研究了表层中高密度聚乙烯(PE HD)/低密度聚乙烯(PE-LD)共混比例、各种添加剂对薄膜与轮胎生胶片之间的剥离及生胶保鲜状况的影响,探讨了芯层中再生料、填料添加量等对薄膜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用 PE-HD 与 PE-LD 按1/1到2/1比例共混,再添加1.5%~2.0%(质量分数,下同)的防黏母料及3.0%~3.5%的抗紫外线母料,芯层用30%高强度的茂金属聚乙烯掺混20%线形低密度聚乙烯、40%再生料及10%填充料.可以生产出同时具有隔离、保鲜功能且成本低的轮胎生胶片隔离保鲜专用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低密度聚乙烯(PE_LD)、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茂金属线形低密度聚乙烯(m-PE—LLD)、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原料直接吹塑农用棚膜进行农田扣棚试验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各种树脂对生产PE功能性农用棚膜的适用性,并尝试从各种树脂基础分子结构角度对农膜的耐老化性能进行解释。试验结果表明:m—PE-LLD附脂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PE-LD和EVA树脂,EVA树脂在透明性方面占有优势;在耐老化性能方面,m-PE-LLD和EVA树脂无论扣棚时间还是测试数据均比PE-LD要好,从连续取样测试数据看出PE-LD断裂伸长保留率下降趋势明显,而m-PE-LLD和EVA树脂则是拉伸强度保留率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热封温度对PET/Al/PE包装膜热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多种实验工况研究热封工艺参数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Al/聚乙烯(PE)复合薄膜热封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封温度对热封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破坏模式对热封区域表观判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热封材料PE的热性能,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PET/Al/PE有效热封温度为110~160℃.  相似文献   

8.
选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酰胺6(PA6)、茂金属聚乙烯(mPE)和改性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为原料,制备了3种三层共挤阻透薄膜PA6/EVOH/PA6、PA6/PE-LLD/mPE和EVOH/PE-LLD/mPE。通过对原料树脂热性能与流变性能的分析,探讨了三层共挤薄膜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所得3种共挤薄膜中以PA6/EVOH/PA6三层共挤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氦气阻透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茂金属聚乙烯与普通聚乙烯共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一种双峰分布茂金属聚乙烯(mPE)与普通聚乙烯(LLDPE或LDPE)共混料吹塑薄膜,测定mPE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LDPE(LDPE)中加入20%mPE制成共混料,其吹塑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提高20%,穿刺强度提高60%(100%);另外发现,当在LLDPE(LDPE)中加入20%~80%mPE时,薄膜的穿刺强度和撕裂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高熔体流动速率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与低密度聚乙烯(PE-LD)混合作为载体,不添加任何分散剂制成不同颜料浓度的蓝色母粒。研究了该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母粒的着色性能以及分散性能,并与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蜡作为分散剂的PE-LD色母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颜料浓度为30 %(质量分数,下同)时,以PE-LLD/PE-LD作为载体,不用添加任何分散剂,制品的力学性能和色彩性能都可达到使用要求;但当颜料浓度达到40 %及以上时,以PE-LLD/PE-LD为载体和添加聚乙烯蜡2种加工方法都不能得到合格的制品。  相似文献   

11.
POE和mPE增韧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兰杰  刘得志  陈占勋 《塑料》2005,34(6):28-32
采用废木粉填充高密度聚乙烯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采用茂金属聚乙烯(mPE)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对复合材料进行增韧,并阐述了它们的增韧机理,讨论了增韧剂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和硬度的影响,综合评价了两种冲击改性剂的增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对高密度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均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单就增韧效果而言,POE优于mPE,但在其他性能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硬度以及耐热性等方面,mPE明显优于POE。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乙烯(PE)、聚烯烃弹性体(POE)和碳酸钙(CaCO3)共混制备了聚合物类颗粒流道调整剂,考察了不同CaCO3含量和PE与POE比例条件下的PE/CaCO3、POE/CaCO3、PE/POE/CaCO3三类颗粒流道调整剂的密度、熔点熔程、黏结性能、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颗粒流道调整剂的密度随CaCO3含量增加而增大,实现了1.05~1.20 g/cm3范围内可调;结合PE的熔融特性和POE的黏结性能,实现了黏结性能由PE/CaCO3共混物熔融黏结转为POE/CaCO3、PE/POE/CaCO3体系软化黏结的可控调节;通过调节CaCO3含量、PE与POE比例可以改变流道调整剂颗粒的熔点熔程和拉伸强度,相同CaCO3含量时PE/POE/CaCO3体系颗粒的拉伸强度随PE含量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HDPE/LLDPE/POE薄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热塑性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进行改性,研究了LLDPE和POE对共混体系薄膜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的影响,探讨了LLDPE增强HDPE的机理。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LLDPE,使HDPE/LLDPE薄膜的拉伸强度较纯HDPE薄膜有所增加,而单位冲击破损质量则有所下降。当w(LLDPE)为15%时,HDPE/LLDPE薄膜的拉伸强度提高21.6%,薄膜的单位冲击破损质量降低23.0%。在HDPE/LLDPE/POE三元体系中,当w(POE),w(LLDPE)分别为10%,15%时,薄膜的拉伸强度、单位冲击破损质量、断裂伸长率比纯HDPE薄膜分别提高2.3%,113%。36.0%,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高密度聚乙烯(PE–HD)/聚甲醛(POM)体系的相容性,采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作为相容剂,研究MPEG对PE–HD/POM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EG的加入提高了PE–HD/POM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范围内随着MPEG用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不断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PEG的加入改善了共混材料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导热绝缘的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六方氮化硼(PE-LD/PE-g-MAH/h-BN新型泡沫塑料,研究了相容剂PE-g-MAH的加入、h-BN含量对PE-LD/PE-g-MAH/h-BN泡沫体系导热性能、绝缘性能、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MAH有利于增加PE?LD与h?BN的界面黏结,增强泡沫体系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其热导性能;当h-BN含量为30 %时, PE-LD/PE-g-MAH/h-BN泡沫体系的导热率为0.256 W/(m·K),相对于PE-LD/h-BN泡沫体系的0.217 W/(m·K) 和纯PE-LD泡沫体系的0.039 W/(m·K),热导率分别提高1.18和6.57倍,同时保持较好的绝缘性和热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在流变仪混炼器中密炼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茂金属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炭黑(mPE/PE-LD/CB)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共混温度、转速等工艺因素对mPE/PE-LD/CB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同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转速30 r/min、温度180 ℃、共混时间10 min;随着mP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提高、导电性增大,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型的旋转芯棒薄膜吹塑设备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薄膜,并研究了该设备模具流道环流协同作用对吹塑聚乙烯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聚乙烯薄膜呈现一种互锁片晶结构;芯棒转速的提高对聚乙烯薄膜样品的结晶度、片晶厚度也有一定增益作用,使得结晶更完善;聚乙烯薄膜的拉伸性能和撕裂性能随芯棒转速提高都有所提升,尤其是横向力学性能,横向拉伸性能最大提升幅度为25.75%,横向撕裂性能最大提升幅度为27.64%;同时,该技术实现了在不影响聚乙烯薄膜的纵向热收缩率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其横向热收缩率,提升幅度可达128.41%。  相似文献   

18.
朱道峰 《中国塑料》2021,35(8):100-104
以自制接枝共聚相容剂,将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分别与全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LLD)和回收聚乙烯(rPE?HD)共混改性,采用具备免干燥和侧面强制喂料系统的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rPET/PE合金片材(rPET与PE质量比为80∶20),研究了不同厚度合金片材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rPET制备的合金片材产品外观品质保持较好; rPET/PE合金片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中拉伸强度大于39 MPa,断裂伸长率随片材厚度增加而递减,厚度为2.5 mm的rPET/rPE合金片材拉伸强度为39.7 MPa,断裂伸长率为21 %,冲击强度为12 kJ/m2,适合应用于吸塑箱包、土工格室等;免干燥和侧面强制喂料系统,可以减少合金片材加工流程,节约能源,设备产量提了117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