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城市空间布局信息分析(如城市建成区范围、城镇体系布局、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城市环境污染等)、城市变化监测(城市扩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等)及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监测(监测未经批准的建设工程及检查规划批准项目的落实情况)等方向有广泛应用。由于遥感影像具有重复成像的特点,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动态反映变化的过程信息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波  黄凤  邓军 《山西建筑》2011,37(22):211-212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分析(如城市道路和交通、城市人口分布、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等)、城市变化监测(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等)以及规划实施情况检查三个方面,并作了简要分析,以期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的发展及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高分辨卫星遥感的发展,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深度、广度方面都将有进一步的拓宽提高,解决当前限制卫星遥感应用的问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平 《山西建筑》2008,34(15):353-355
对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其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遥感在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深度、广度方面的拓宽提高,提出了解决当前限制卫星遥感应用问题的建议,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驾驭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手段。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它伴随着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全过程,是保障城市规划有效实施和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指城市规划管理局),管理的对象是城镇、乡村的具体规划项目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影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日新月异,极大的提升了各行各业工作效率和效益,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在特高压输电工程环保水保管理中的应用,重点从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环保水保管理中的原理、应用范围、操作流程、实施过程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输电线路工程环保水保管理(含通道清理环保水保方面工作)。本文既为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辅助开展环保水保管理工作做了有益的尝试,也为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环保水保管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后对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在输电线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城市规划中的出现诸多通病,如规划万能、违法审批建设、规划万变、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先审批后规划、擅自设立开发区等,表明了我国整个城市规划体系的滞后。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为城市规划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主要是对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空间布局、景观设计、文化、活动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划,这诸多因素构成了一个城市独有的风格与特色。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的景色、城市发展中的特色进行详细的规划与设计,尤其是对城市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搭配,对各方面因素在城市中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城市规划的管理与控制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对整座城市进行设计的前提基础。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对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分析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发展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城市规划审批决策体制的正义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规划审批决策是城市规划的关键,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整个城市公众福利的充分实现,而兼具正义与效率价值的城市规划审批决策体制应为城市规划审批决策的关键。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行政最终决策体制缺乏正义与效率。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作为一种革新城市规划审批决策体制的有益尝试,目的在于以城市规划委员会集体决策的方式取代过去行政首脑个人决策的方式。但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还名不符实,尚须在赋予城市规划委员会独立的审批决策权、改变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方式与监督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决策过程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刘利刚  吴凡 《风景园林》2017,24(12):117-124
海绵城市有助于缓解中国城市与雨水处理模式相关的四大问题,即水资源缺乏、城市内涝、水生态破坏与水质恶化、地下水位剧降。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水利与给排水、建筑设计等各专业认知并解决各自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首先需确定不同城市的主要问题,进而从产业规模与类型、城市空间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开发模式各角度选择合适的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策略;海绵城市规划应在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和地块空间布局层面形成有利净化和消纳雨水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海绵城市规划应融入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总规、控规和详规等各阶段进行良好的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应逐步从事后的改造型规划,向事前的引导型规划转变。以北京林业大学硕士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迁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为例(该课程由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专业组成的教师团队指导),对宏观城市级别的海绵城市总体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