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选择黄磷尾气变换制甲醇合成气的可行工艺流程,分析黄磷尾气部分变换制H2的不同工艺,即全量变换、部分变换、部分循环变换.根据黄磷尾气及所制合成气的特点,通过热量及变换率计算,选取部分循环进气方式变换制甲醇合成气,并通过中试试验验证黄磷尾气制合成气采取部分循环进气的方式可行且连续、可控.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查反应温度及氧气和生物质质量比对生物质煤气组分、碳转化率、气化产物分布以及残炭特性的影响,利用一套小型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系统进行了木屑的气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温度升高,H2的体积分数显著增加,而CO2的体积分数则明显减少,其中高温段(1 000~1 400 ℃)H2和CO合成气总体积分数达到了80%以上;CH4体积分数则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到1 400 ℃时,可忽略不计;1 400 ℃时,液体产物的质量分数只占到总产物的8%~10%,说明高温气化焦油量很少;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碳转化率随之迅速升高,到1 400 ℃时达到95%,其中600~800 ℃是木屑碳转化率升高最快的阶段;木屑的煤气产率也随温度升高而增高,到1 400 ℃时,煤气产率最高达到91%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气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spenPlus模拟平台,对含水率分别为10%,20%和30%玉米秸秆气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了空燃比在1~2范围内变化时,气化过程的主要性能指标:合成气成分、合成气低位热值、碳转化率和气化效率.并把气化剂空气温度从25℃提高到250 ℃对玉米秸秆气化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燃比小于1.6时,合成气低位热值和气...  相似文献   

4.
煤和废弃物共气化制备富氢燃料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利用煤、废木屑和聚乙烯废料进行共气化以制备富氢燃料气的研究.实验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气化介质采用空气和水蒸气.研究了气化温度和进料组成对气化过程,尤其是对气体产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组成中H2含量高达40%.而且,煤可以和高达40%的废木屑和聚乙烯废料进行共气化.当然,气化进料不同,气化产物也有所不同.煤与废木屑共气化时产物中的CO含量较高,而煤与聚乙烯共气化时烃类的含量较高.因此,通过控制进料可以得到不同组成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生物质间接液化中对合成气组成的要求,特别是H2与CO体积比要达到1.0~2.0,采用生物质低温热解炉结合高温气流床的生物质分级气化系统,研究气流床分级气化方式对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的影响.针对温度、一次气化时间等因素,研究合成气组分、H2与CO体积比、碳转化率、气化效率以及焦油质量浓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质分级气化和温度的升高均能够提高H2与CO体积比.生物质分级气化系统的最佳工况是一次气化时间为0.6s,当气化温度为1 100℃时,此时气化效果最好,气化效率达到75%,H2与CO体积比可达1.22,碳转化率达到96.3%.分级气化合成气中焦油质量浓度比传统气化明显减少,从5.46g/m3降低到了50mg/m3.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系统的理解在高压下一步法煤催化制天然气工艺过程中的动力学机理,本文以水蒸汽为气化介质,通过高压热天平中的热重分析,对神木烟煤在不同催化剂下的气化并甲烷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气化特性及催化气化反应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K15/Fe10/Ca5催化剂使煤转化成合成气的效率比较高,其次是K15/Fe10和K15/Fe10/Mn5,而求得其活化能分别为39.06,36.58和52.87kJ/mol,即反应速率最高的是K15/Fe10,其次是K15/Fe10/Ca5和K15/Fe10/Mn5。说明催化剂中加入碱土金属钙的氧化物,可提高气化气生成速度,而选择加入锰元素需慎重。该研究为一步法煤制天然气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Aspen Plus建立石油焦-氧气流化床气化制备合成气模型,用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相比较,发现模拟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并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气化温度、气化压强、氧气当量比(ER)、水蒸气与石油焦质量比(m(水)/m(石油焦))对合成气(H2+CO)体积分数、合成气产率、V(H2)/V(CO)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气当量比为0.45时,合成气体积分数、合成气产率达到最大;升高温度有利于制备合成气,当温度达到850℃时,合成气体积分数和产率上升的趋势比较小;高压不利于制备合成气;通入水蒸气可以调节V(H2)/V(CO)的值,当m(水)/m(石油焦)为3.5时,此时的合成气可以制备甲醇。  相似文献   

8.
以木屑作为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的原料,对比研究未改性、采用氨水和NaOH活化对SO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探讨木屑生物制活性炭对SO2吸附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未活化的、氨水活化以及NaOH活化的木屑炭对SO2的吸附量都增加;活化后的木屑炭吸附SO2的性能比未活化的木屑炭要好;NaOH活化的木屑炭比氨水活化的木屑炭吸附SO2能力强,NaOH比氨水的活化效果更好。采用生物质活性炭来吸附烧结烟气中的SO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所属单位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简介2800型HT-L粉煤气化炉是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核心、关键专利设备。其可将粉煤、氧气、蒸汽按一定的比例通过燃烧器进入气化炉,在气化室中进行燃烧气化反应,生成含有高温熔渣的粗合成气,一部分高温熔渣挂在复合水冷壁上,形成稳定的抵抗高温的渣层,其余熔渣和粗合成气进入激冷室。粗合成气在激冷室中被激冷水激冷降温,并蒸发水蒸气到饱和,同时熔渣迅速固化,通过分离装置实现合成气、液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气化技术研究开发获得重大突破,华东理工大学科研人员经过十多年努力,与兖矿集团和中国天辰化学公司合作,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粉煤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中试装置。  相似文献   

11.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探索姜玄珍(化学系)近年来,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CO+H2)成为十分吸引人的课题[1-3]。因为它(CH4+1/2O2→CO+2H2……(1),△H=-8.5koal.mol-1)是温和放热反应,所制合成气之比H2/C...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化学反应平衡假设,建立水煤浆气流床气化炉的平衡模型.以H/C和O/C摩尔比、灰分的质量分数为输入变量,考察了煤中C、H、O元素的相对摩尔量和灰分质量分数对气化炉性能的影响,为工业气化炉选煤、配煤和变煤种等操作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化温度下,随着O/C摩尔比的升高|有效合成气产率降低,比氧耗增加,随着H/C摩尔比的升高|有效合成气收率略微增加,而比氧耗变化不大|煤中O元素的相对摩尔量对气化炉的性能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然而随着灰分质量分数的增加,有效合成气收率降低,比氧耗增大.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原料煤的组成变化,及时调整气化参数,优化气化炉的运行,提高气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对5000 t/d煤气化经甲醇制备丙烯的工艺进行了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对该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获得准确的工艺数据,如煤气化消耗用水量、甲醇及烯烃合成中排放的废水排放量、组成及pH等性质。提出将废水代替新鲜水作为汽化剂用于煤气化炉的用水策略并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废水用作汽化剂对合成气组成和汽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气化条件下,废水中甲醇等有机物污染物基本可以完全转化为CO,H2,CH4及部分CO2和H2O,在合成气中的残留量低于10 ppb,且气化温度仍保持在1 500℃左右。实施改造方案可行后,可实现节水24万t/年。  相似文献   

14.
正所属单位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简介3200型HT-L粉煤气化炉是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核心、关键专利设备。该设备将粉煤、氧气、蒸汽按照一定比例通过燃烧器进入气化炉,在气化室中进行燃烧气化反应,生成含有高温熔渣的粗合成气,一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氧气气化和水蒸汽气化的能量分析及火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文献数据,研究了木屑在800℃,900℃,1 000℃,1 100℃和1 200℃时氧气气化和水蒸汽气化所产气化气的能值、火用值、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结果表明:氧气气化所得气化气体的能值、火用值、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9 433.49~12 972.63 kJ.kg-1,8 382.97~11 166.42 kJ.kg-1,40.30~49.77%和34.76~42.21%;水蒸汽气化所得气化气体的能值、火用值、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14 323.61~19 608.99 kJ.kg-1,12 814.82~16 400.45 kJ.kg-1,54.70~66.28%和47.58~56.04%。水蒸汽气化所得气化气体呈现出较高的能值、火用值、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从而表现为一种更好的气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CO加氢作用来利用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是制备乙醇和其他重要化工原料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一反应不是自发的,要得到收率及选择性高的产物,合适的催化剂起着关键作用。近30年来,众多研究者致力于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合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现有的催化剂均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要想实现这一反应过程的工业化应用,仍需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的优缺点。同时对C2含氧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助剂及载体如何提高催化剂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CO加氢作用来利用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是制备乙醇和其他重要化工原料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一反应不是自发的,要得到收率及选择性高的产物,合适的催化剂起着关键作用.近30年来,众多研究者致力于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合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现有的催化剂均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要想实现这一反应过程的工业化应用,仍需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的优缺点.同时对C2含氧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助剂及载体如何提高催化剂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制甲醇是甲醇合成较为经济的一种途径,煤气化和甲醇合成过程中工艺与设备的选用直接影响到甲醇产品的质量。通过对比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3种气化工艺,阐述煤制甲醇装置中煤气化和甲醇合成的工艺路线选择,得出大型煤制甲醇的煤气化宜选气流床气化技术;对比干粉煤气化和水煤浆气化2种流化床工艺,前者优于后者。结合煤制甲醇的实际生产经验,介绍几种甲醇合成塔的选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合成氨装置合成气中氨体积分数测定的时间长、操作繁琐等问题,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合成氨装置合成气中氨的体积分数.该方法通过六通阀进样,经chromosrob-103填充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热导检测器(TCD)检测,外标法定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 84,相对标准偏差为1.68%.该方法较吸收法分析速度快...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指导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的目标组成,为生物质间接液化制取甲醇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基于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生物质基合成气合成甲醇的热力学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计算了不同温度、压力和初始组成下反应体系的平衡组成,及其对CO、CO2平衡转化率和甲醇平衡收率的影响.并以4种不同组成的生物质合成气为初始原料,对甲醇合成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温度增大系统压力有利于生物质基合成气的转化;生物质合成气的初始组成是甲醇合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原料气中的H2/(CO+CO2)量比比例,降低CO2/CO量比比例,有利于提高甲醇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