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鸣和丝鸣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丝鸣?如用手抓蚕丝纤维(成块状),则产生“GuGu”或“GiGi”的鸣音。这是何等独特的音色,叫做丝鸣。它和蚕丝的光泽、手感被并列为蚕丝的三大特性。而在穿着蚕丝织物时,则叫“衣料摩擦音”、“蚕丝摩擦音”。很多人、对这种音很欣赏,令人体会到穿着蚕丝的实感和身。已愉快的感触。“丝呜”是蚕丝特有的现象,是其它纤维绝对不能真正模拟的特性。生丝不发生丝鸣,但不管如何精练,练减率约15%以上的精练蚕丝,或大或小发生鸣音。据推测,丝鸣是精练蚕丝摩擦发生的声音。日本蚕丝产品的丝鸣弱,而意大利制的蚕丝产品有优良的丝…  相似文献   

2.
对聚酯仿真丝纤维的丝鸣化处理进行了探讨,取得以下结果:(1)制备了具有较好发声效果的聚酯纤维丝鸣处理液;(2)制订了相应的工艺措施以提高丝鸣处理效果的耐水洗性能;(3)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模量较低、纤度较小的异形CDPET纤维(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具有较好的发声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一年来,聚酯纤维制品的“丝感”处理逐渐流行,现在这种处理仍在继续增长。这种“丝感”处理,能弥补聚酯纤维冷硬感,变得和丝一样柔软和丰满。这个效果,是溶解聚酯纤维表皮,使纤维变细、变软,由于构成机织物和针织物组织中的长丝变细,而造成织物疏松而形成。和一般的整理相比,“丝感”处理最不同的是这种处理有近于变性的性质;而一般的整理,如防水防油、防静电、柔软或硬挺、防污整理等,是在保有原来特性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本一些厂商相继开发了涤纶缝隙纤维。它们的特点是:在一根根纤维的纤维轴方向,有连续的微米大的微细缝隙。其中,东丽公司开发的涤纶纺真丝,是在三叶形的顶点上加上缝隙,形成三花瓣断面,不但在风格上和光泽上更接近于蚕丝,而且将纤维与纤维或用以制织的仿真丝绸与仿真丝绸相摩擦时,会发出幽雅悦耳的丝鸣声。丝鸣与蚕丝的光泽和服用舒适性被并列为蚕丝的三大特性。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涤纶在光泽和服用舒适性上仿蚕丝。虽说早在10年前,就开发了用化学方法对涤纶仿真丝绸进行丝鸣整理,即将油酸1毫升和马来酸2克溶解于甲醇100  相似文献   

5.
陈雁 《国外丝绸》1994,(6):28-30
本文介绍了用KES—F系统测试得出的8组织物的一般特性。这8组织物是根据纤维成份,织物结构和特种后整理方法进行分类的。以其丝织物作为参考对比,经碱减量处理的涤纶织物除了表面性能以外,均与真丝织物非常相似;用氨水处理的棉织物也具有一定的真丝手感;超细纤维织物柔软平滑,但不具有明显的丝鸣感,而丝鸣正是真丝织物的典型特征。织物结构对织物的硬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织物的滞后性没有影响。涤纶衬里织物具有较高的弯曲刚度,涤棉交织物具有较高的剪切刚度和滞后,这两组织物的仿真丝效果较差。剪切性能和弯曲滞后在所研究的织物中,对手感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前以聚酯纤维仿制天然丝绸织物颇为盛行,主要方法是采用苛性钠水解聚酯纤维表面不太致密的疏水部分,造成略为粗糙或有凹凸波纹状的纤维表面。这种特性可改善聚酯纤维硬挺的手感,赋与织物柔软、轻、  相似文献   

7.
丝鸣整理     
丝鸣和光泽、手感一样,是真丝的特性,为真丝摩擦时振动所发出的鸣音。研究表明:生丝不会产生丝鸣,必须经过精练后脱去丝胶,再通过酸处理,才可获得良好的丝鸣。  相似文献   

8.
蒋蕙钧 《纺织学报》1993,14(11):4-7,18
丝鸣是蚕丝的风格特征之一,通过分析它的谱证,发现这种效果具有典型的乐声结构。通过对丝鸣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丝鸣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乃是这种纤维具有特殊的摩擦特征,它对改善触觉风格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丝绸》1979,(11)
7911014.丝鸣机理[b] (日)诸岗英雄:纤维学会志(日)35(2)50-55(1979)。叙述了丝鸣的定义、改善丝鸣的处理方法及丝鸣的波形与频率等,认为丝鸣特征音频率为8千赫芝。文中从丝纤维垂直交叉摩擦振动和附着滑动两个方面着重讨论了丝鸣机理。附图17、参14。(郭文英摘,张时康校)  相似文献   

10.
细旦纤维一般是指1.0旦以下的纤维。用于衣料织物的细旦纤维主要分为,0.01~0.1旦用于仿麂皮人造革或仿麂皮起绒织物的超细纤维,和0.3~1.0旦用于仿真丝绸织物的细旦纤维。仿麂皮人造革和起绒织物采用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 或采用聚酯和聚酰胺等的混合纤维。仿丝绸则采用细旦聚酯纤维,由历来常规的纺丝法或与之相类似的纺丝法制造。这类纤维的特点是柔软,表面积大,具有独特的色光,最重要的特  相似文献   

11.
使用氢氧化钠对微孔型聚酯纤维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重点研究了碱减量工艺中氢氧化钠浓度、碱处理时间和温度对微孔聚酯纤维织物减量率以及断裂强力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减量率与处理织物吸湿性和抗起毛起球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大氢氧化钠浓度、延长碱处理时间以及升高碱处理温度都有利于减量率的提高,但是会导致织物断裂强力降低,当使用0.8%wt氢氧化钠溶液、在100℃处理60min时,减量率可控制在10%左右,纤维断裂强力下降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2.
经编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因受张力的影响,不同性能的长丝进丝比例与理论数出入较大。在计算产品成本时,要求有一个较精确的各种丝的比例。测定织物含丝比例的传统作法是将织物拆开,把不同的纱线分别称重计算。但是经编织物的组织结构不同,很难拆分开来。根据各种纤维对有机溶剂或酸类等化学药剂有着不同敏感性这一特点,本文介绍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去交织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纤维的方法来测定它们之间的含量比例。  相似文献   

13.
涤纶变形丝双面纬编针织物起毛勾丝的因素很多,包括纤维的纤度、鬈曲度、刚性、纤维与纤维的摩擦、线圈长度、结构以及整理加工等。一般轻薄稀疏的织物,纱线拈度低的织物,集圈织物和染色后未定型的织物比较容易起毛勾丝。根据仪器测试和部分试穿情况,亦说明大多数凸纹织物或集圈织物容易起毛勾丝。在穿着中凡是经常摩擦的部位,均容易起  相似文献   

14.
普通粘胶纤维和莫代尔粘胶纤维作为纺织原料,可以纯纺或与其它纤维混纺,它们均适用于机织和针织。普通粘胶纤维与莫代尔粘胶纤维通常与聚酯纤维混纺,其混纺比一般为35%粘胶或莫代尔纤维/65%聚酯纤维;或50%粘胶纤维或莫代尔粘胶纤维/50%聚酯纤维。粘胶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聚酯纤维使混纺织物具有强力,  相似文献   

15.
6.纤维应力松弛、纤维间摩擦和织物变形回复的综合论述在测量织物变形回复中,纤维间摩擦和纤维粘弹性的相对重要性在文献中远没有说清楚。在某种条件下的测量表明,纤维弯曲或起皱后,剩余变形主要是纤维粘弹特性的直接结果;在其他条件下可以表明,在织物弯曲一回复循环后,纤维间摩擦可能占剩余  相似文献   

16.
1.绪言所谓起球是指在织物表面上由一根或数根纤维形成毛羽而相互纠结呈球形状态。当由长丝构成织物时则在织物表面上产生钩丝,而由短纤维构成织物时则在织物表面上起球。在穿着和洗涤中起球容易发生在摩擦部分,如果产生时,会损坏织物外观,虽然在织物强度等方面仍可充分使用,但却丧失  相似文献   

17.
合成纤维约占全部纤维消费量的一半,并广泛应用于纤维和纺织技术的各个领域.尽管许多种以合成聚合物加工的纤维都被认为是有潜在价值的商品,但聚酯纤维是市场的主宰. 聚酯纤维方面的一项新的、非常重要的进展是将其用于加工"有美感"的织物.这类纤维被称作"新合纤".这一名称源自最初开发出这种丝的日本发明者.加工这种丝的工艺大都采用低速技术,所加工的双收缩长丝是2根或2根以上具有不同沸水收缩性长丝的机械组合.这种机械组合是通过沿长丝长度方向进行以空气诱导的、重复和连续的网络组合、加捻组合或合股组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聚酯纤维对于分散性染料有高的亲和力,热转移印花工艺大多应用于纯聚酯纤维织物。棉纤维对于分散性染料很少或几乎没有亲和力。转移印花工艺对于棉和聚酯纤维交织织物是可以进行的,但花纹仅固着在聚酯纤维上,其可能改善的程度取决于二种纱线交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起球测试实际是轻微摩擦测试。不同测试方法的区别在于被测织物的准备及织物进行摩擦的方式和类型。织物中的人造纤维更容易起球,这是因为当织物纤维因受摩擦而断裂时,纤维会在织物表面形成突起,就像小钩子一样钩住松散的纤维颗粒,从而产生起毛或起球现象。实验室测试如何能再现该起球现象使其与实际使用状况相符呢?锡莱亚太拉斯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验室测试仪器,以满足纺织行业测试织物起球特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因素与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起毛起球,使织物外观恶化,降低织物的服用性能。多年来,尤其是自合纤织物大量问世以来,人们对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分析起毛起球因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起毛起球机理 织物在实际服用过程中,不断经受缓和摩擦的作用,织物表面纤维被钩刮引出丝环,或被磨断,露出丝端,因此在织物表面呈现出许多毛茸,即为起毛;这些丝端毛茸在继续摩擦中如不能及时脱落,就会互相纠缠,揉搓成球状小粒,即为起球。再经或长或短时间的穿着后会逐渐脱落。这一过程就叫起毛起球,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起毛,表面纤维突出于织物表面,形成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