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作为优化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完善总体规划制度和促进总体规划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城市转型和规划改革双重背景下,评估工作具有复杂性.结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年)实施评估》实践,从终期评估特点出发,对评估的作用、内容框架、技术方法及若干趋势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新时期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在规划内容、实施状况和实施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问题和运行质量的诊断,关注实施过程,并从未来适应性出发做出趋势研判,为总体规划调整修编提供支撑,同时还要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提高对城市空间特征和运行过程的解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该文将超体积生态位与系统论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的生态住宽度主观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牛萌  刘华  穆晓红 《园林》2024,(1):48-57
识别城市受损生态空间是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集中在宏观尺度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微观层面的生态修复技术,而对城区尺度受损生态空间的辨析及精准识别研究较少。以海淀北部新区和亦庄新城为研究案例,通过建设期十余年的数据系统研究组团式和集中式城市生态空间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城市受损生态空间识别评价体系并识别评价受损生态空间。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受损情况有所差异,生态廊道中河流沿岸的生态空间受损最严重;而城市受损生态斑块多集中在高级别道路交叉口区域。因此,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升的重点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特点结合,保障组团间或城市外围环城绿带,同时增加内部生态斑块的生物多样性和连接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动态测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利用西安市1988、2000、2007年三期遥感影像,分析西安市1988-2007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利用PSR模型构建了西安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HP法确定权重,采用遥感影像确定模型中的自然组分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生态安全动态进行了尝试性评价;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状态与土地利用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袁艳华  徐建刚 《城市规划》2015,39(5):105-112
以长汀县汀州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环境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敏感性生态风险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借助最小耗费路径模型,构建县城潜在的生态廊道,形成以山体、绿地等为主的斑块,绿带、河流为主的景观廊道,河流、绿地组成复杂多元化的网络体系,土地利用作为景观基底,城市景观要素形成的三维空间为城市景观体,形成"斑-廊-网-基-体"模式的立体生态空间。构建汀州城区景观生态网络体系,探讨其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以期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对山地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本底分析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空间规划等必不可少的规划内容,为城市用地、人口和产业布局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以赤峰市为例,运用生态学理论和GIS技术,选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地质安全、生境、沙化6个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重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一般敏感4个等级。利用AHP方法确定因子权重,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进一步划定生态管控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发展建议,为城市用地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借助遥感技术监测城市总体规划动态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以徐庄镇总体规划为实例进行监测分析,探讨了徐庄镇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明确了遥感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实效性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鹏飞 《华中建筑》2008,26(11):100-103
该文以武汉市蔡甸新农地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新思路。蔡甸新农地区位于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之一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的南部,规划针对这一属性特征,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对基地生态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模式进行构建,并由此最终确立了蔡甸新农地区合理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武汉市蔡甸新农地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新思路。蔡甸新农地区位于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之一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的南部,规划针对这一属性特征,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对基地生态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模式进行构建,并由此最终确立了蔡甸新农地区合理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空间信息是城市宝贵的资源,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资料,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地下空间作为新型国土资源进行管理。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研究和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并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承载力分析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乔柳 《室内设计》2010,(2):58-61
在归纳总结山地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山地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的规划重点,综合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和禁限建要素等分析了如何对规划区空间管制用地进行有效组织、进而制定空间管制用地分区和管制导引,并依托ArcGIS9.3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山地城市空间管制研究方法,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空间管制规划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赵珂  巫昊燕 《室内设计》2013,28(4):61-65
地形复杂、生态敏感以及多地缘移民的社会融合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云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云阳县城迁建十余年来城市建设所出现问题的全面解析,以"生态维护与培育"为第一要义,综合运用生态适宜性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方法,探索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地和谐的三峡库区移民新城建设的生态规划途径,构建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契合的城市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面对城市中人与自然的矛盾,针对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生态考量的不足,总结有关生态规划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及实践,充分融合规划学与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剖析城市规划方法与城市生态服务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生态专项规划,并理清其规划思路、目标、方法与内容,构建城市生态专项规划的总体技术框架。首先,理清用规划来调节、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思路框架,提出优化格局、调节过程和提升功能三大调节机制;其次,确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总目标;再次,构建"SAPPE"生态规划"五步法";最后,确定生态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战略与目标、适宜的城市规模、合理的用地比例、协调的城市结构与布局、充分的生态空间和创新的规划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筑生态化的生态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峡丰 《山西建筑》2008,34(5):29-30
指出生态位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将超体积生态位与系统论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城市建筑生态化为目标的生态位宽度主观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秉承"哲学为基础、科学理论为依据、技术为手段"的评价等级体系,在自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共存的生态价值认知范式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以内、外绩效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空间绩效评价体系和内、外绩效协调度模型,以及绩效发展强度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撑下实现量化结果的空间化表达。实例证明可得到城市生态空间绩效与协调性的数量结构特征与时空变化特点,可识别高效的生态空间格局、定位低效空间,能从数量分布与空间分布方面更全面地了解城市生态空间的质量,协助判断城市发展的趋势。以期为城市评价工作提供新的视角,为城市生态空间质量的监督、监测提供一种可更新、可视化的时空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开展的城市生态规划多集中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空间尺度较大,可操作性较差,难以落实。随着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地位的确立和对具体片区建设管理力度的加大,城市生态规划亟待延伸到城市控规层面,以确保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能够落实到后续的土地开发建设中去。本文以中德生态园生态规划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控规层面生态规划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生态规划与城市控规衔接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园林》2019,(9)
构建城市生态网络是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当下城市生态网络构建方法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以鸟类为对象,进一步探讨城市生态网络构建过程中在斑块质量评价、廊道阻力判断以及研究视角选定等方面存在的科学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方法与策略,同时亦为城市生态网络的科学构建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效益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检测体系,作为评判开发区相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通过对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还有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空间效益水平低于城市,违背其设立的初衷,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开发区相对于城市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借助GIS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以生态服务为核心价值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客观评价方法。基于Birkeland的"提供生态服务的正开发"理论,提出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能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途径。从绿色基础设施所能够提供的两大与植被有关的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与碳调节出发,以上海临港新城为基地展开研究,创立易于操作、直观的生态服务效能评价的计算机方法技术,即GIS生态服务评价模型(GEEM),通过对十二大生态因子的研究,阐述生态服务效能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形态的耦合机理,对进一步优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形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叶枫  李辉  徐艳 《风景园林》2020,27(10):19-22
城市中的自然空间在城市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基于湿地资源调查评价的深圳市湿地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为例,并在以往城市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城市自然空间保护方法及建议:1)湿地保护规划从“零”突破;2)科学管控城市自然空间,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协同发展;3)注重城市自然空间与城市合理的干扰互动,并加强城市自然空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