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BAMO-AMMO)无规共聚物为预聚物,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1,4-丁二醇(BDO)为固化剂,三羟甲基乙烷(TME)为交联剂,制备了BAMO-AMMO/TDI/BDO/TME含能粘合剂胶片,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溶度参数、DSC和DMA的表征。在TME的质量分数为(TME+BDO)的30%时,胶片的拉伸强度可达6.34 MPa,延伸率为475%。BAMO-AMMO胶片与硝酸酯类增塑剂的溶度参数相近,具有良好的相溶性。随着TME含量的增大,胶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依次为-33.52℃(w(TME)=10%),-32.37℃(w(TME)=20%),-31.25℃(w(TME)=30%),-31.81℃(w(TME)=40%),-30.64℃(w(TME)=50%),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在-70℃胶片出现β次级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BF_3·THF)为催化剂,用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大分子引发3,3-双氯甲基氧杂环丁烷(BCMO)开环聚合得到三嵌段共聚醚,再经过叠氮化反应得到聚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聚叠氮缩水甘油醚-聚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PBAMO-GAP-PBAMO)三嵌段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凝胶渗透色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对聚合反应和叠氮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时间为8 h、PECH与BCMO的质量比为1∶2,并以N,N-二甲基乙酰胺作叠氮化反应溶剂时,得到的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6242,叠氮取代率达98.2%;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6.1℃,热分解温度为235. 1℃。  相似文献   

3.
以三氟化硼四氢呋喃络合物(BF_3·THF)为催化剂,用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大分子引发3,3-双氯甲基氧杂环丁烷(BCMO)开环聚合得到三嵌段共聚醚,再经过叠氮化反应得到聚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聚叠氮缩水甘油醚-聚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PBAMO-GAP-PBAMO)三嵌段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凝胶渗透色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对聚合反应和叠氮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时间为8 h、PECH与BCMO的质量比为1∶2,并以N,N-二甲基乙酰胺作叠氮化反应溶剂时,得到的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6242,叠氮取代率达98.2%;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6.1℃,热分解温度为235. 1℃。  相似文献   

4.
用热重-红外-质谱(TG-IR-MS)联用技术对三嵌段共聚物的热分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Ozawa公式和Kissinger公式研究了聚3,3-双叠氮甲基氧杂丁环/叠氮缩水甘油醚(PBAMO/GAP)三嵌段共聚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得到其分解活化能为148.40 kJ/mol,指前因子lnA=33.5s-1,通过Grane公式计算得反应级数n=1。最后,对不同产物的红外和质谱特征峰进行了归属,实验结果证明,PBAMO/GAP三嵌段共聚物的分解产物主要有CH4/CH3+、N2O、NO2、N3/HN3、HCN+、CHO+和NH2+,其主要分解机理与一般烷基化合物相同,主要过程为CH2-N3分解为氮宾,氮宾经重排生成亚胺,随后有NH3生成。但其分解过程中存在经过-CH2N3进一步分解得到N3和HN3的特殊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无水AlCl3为催化剂、ClCH2CH2Cl和NMP(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为复合溶剂,由二苯醚(DPE),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DCTPC)和4,4′-二(α-萘氧基)二苯酮(DNBP)通过亲电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主链含1,4-亚萘基结构的氯化聚芳醚酮酮无规共聚物.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n(AlCl3)∶n(DCTPC)∶n(DNBP DPE)=0.06∶0.01∶0.01,预聚合温度小于-10℃下反应2h,再逐渐升温至25℃左右反应约8h.研究了DNBP结构单元及含氯侧基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用IR、DSC、TG、WAX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在193~212℃的温度范围内均只出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转变峰,且随着共聚物中DNBP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其Tg逐渐升高,而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逐渐降低.同时由于芳环上氯取代基的影响,降低了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Td),但仍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并且明显提高了阻燃性能和溶解性能.当x(DNBP)<30%时,共聚物仍为半结晶性,并选择n(DNBP)∶n(DPE)在10∶90~30∶70范围内为理想的聚合物加工成型条件.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随着DNBP结构单元的引入逐渐增加,而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却有所下降.该类共聚物的拉伸强度可达78MPa以上,拉伸模量在2.8GPa以上,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含氟氧杂丁环及其聚醚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以氧杂丁环为母体的两类含氟单体,即3-和3,3-双全氟烷氧甲基氧杂丁环(FOX)和多氟氧杂丁环(环上氟代)的合成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前一类含氟单体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的含氟聚醚的特性及其在含氟弹性体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两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PVA为分散剂,甲基丙烯酸(MA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两性聚合物乳液表面施胶剂。讨论了反应条件的变化对乳液稳定性及施胶应用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合成条件:采用种子聚合法,n(DMC)/n(MMA)/n(BA)/n(St)=1∶1.5∶1.6∶2.4,w(KSP)=0.6%,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 h。DSC测量出玻璃化温度为56.8℃;TEM显示乳胶粒呈球状;粒径分析显示乳液平均粒径为107 nm。以2.0%的聚合物乳液进行表面施胶时,可使施胶度达到13 s,拉毛速率达到2.9 m/s。  相似文献   

8.
以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TMBP)和2-氯乙醇为原料两步法合成了3,3’,5,5’-四甲基联苯-4,4’-二羟乙基醚。探讨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碱用量、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TMBP)∶n(NaOH)∶n(2-氯乙醇)=1∶3.0∶2.5,反应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110℃条件下,总转化率达95.9%,纯度达99.1%。并用红外、质谱以及核磁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水溶液三元共聚,合成了两性高分子PADA。通过考察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pH值对产物特性黏数和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得出了PAD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AM)∶n(DAC)∶n(AMPS)为90∶6.5∶3.5,引发剂占体系的质量分数为0.4‰~0.65‰,其中n(过硫酸铵)∶n(亚硫酸氢钠)为1∶1,反应温度25℃~40℃,pH为4.0~6.5。合成的PADA特性黏数η为1820 mL/g,阳离子度7.0,残留AM单体含量0.2%。产品用于污泥调理,滤饼含水率可降至77.8%。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活性、易分离、低腐蚀性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催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与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_3F)开环共聚,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V)封端,制备高分子量端乙烯基含氟硅油的方法。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单体比例、催化剂量、封端剂用量等因素对开环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核磁、红外测试分析共聚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试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通过热分析法测试共聚物热分解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研究结果表明n(D_4)∶n(D_3F)=7∶3、n(D_4)∶n(V)=75、催化剂量为7%(质量分数)、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8 h时,开环共聚反应达到最佳,获得的端乙烯基含氟硅油产率为80.27%,平均分子量高达64 064 g/mol。  相似文献   

11.
1,4-二叠氮-2,3-二叠氮甲基-2,3-二硝基丁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基甲烷为原料合成了1,4-二叠氮-2,3-二叠氮甲基-2,3-二硝基丁烷,总收率为37.8%。采用1HNMR﹑IR和MS对目标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三羟甲基硝基甲烷的合成中,结合反应机理确定了氢氧化钙的用量为:n(CH3NO2)n(Ca(OH)2)=1001;通过对催化剂浓硫酸﹑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和对甲苯磺酸的比较,得出对甲苯磺酸为中间体2,2-二甲基-5-羟甲基-5-硝基-1,3-二氧杂环己烷合成的较优催化剂;分别采用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和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对甲苯磺酸酯与NaN3反应,发现磺酸酯基易离去,叠氮化反应更易进行,收率较高;叠氮化反应的较优溶剂为DMSO。DSC分析表明,1,4-二叠氮-2,3-二叠氮甲基-2,3-二硝基丁烷的分解峰温为223.46℃。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含联炔多炔丙基的单体N,N,N’,N’-四炔丙基-1,4-双(3-氨基苯)-丁二炔(TPBAPB),通过红外、核磁、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TPBAPB的结构。以TPBAPB与4,4’-联苯二苄叠氮(BAMBP)热聚合条件下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三唑树脂(H-PTA),利用红外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树脂的固化行为,并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和热失重分析考察了炔基与叠氮基不同摩尔比对树脂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固化(80℃左右),当炔基与叠氮基的摩尔比为1.2∶1.0时,固化后的树脂具有最佳的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到298℃,在氮气中5%的热失重温度(Td5)达到363℃。  相似文献   

13.
刘跃军  谢伟  刘亦武  刘磅 《功能材料》2012,(16):2176-2180
以己二酸、1,4-丁二醇和尿素为原料,在氩气环境下,通过高温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可降解的己二酸-丁二醇-尿素共聚物,并对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差示量热扫描(DSC)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丁二醇和尿素的总量与己二酸(n(丁二醇+尿素)∶n(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6∶1,丁二醇和尿素(n(1,4-丁二醇)∶n(尿素))的摩尔比为5∶1,最高反应温度为22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且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03%,总反应时间10h,所得到产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可达12700,其颜色、热稳定性和降解性能等较好。  相似文献   

14.
可溶性聚对苯乙炔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脱氯化氢法,从1,4-双氯甲基-2,5-二甲基苯(BCMDMB)和1,4-双氯甲基-2-甲氧基-5-己氧基苯(BMMOHOB)分别合成出了聚(2,5-二甲基)对苯乙炔和聚(2,5-乙氧基)对苯乙炔;并对BCMDMB和BCMMOHOB的共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摩尔比率R(R=BCMDMB/BMCMOHOB)的减小,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增大,当R=2/9时,共聚物在室温下可溶于氯仿中,成膜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HOPV-co-MOBOPV)].研究表明,P(DHOPV-co-MOBOP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 nm;当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l:1和6:...  相似文献   

16.
二胺结构对线形缩聚型聚酰亚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3',4,4'-二苯醚二酐(OPDA)与六种不同结构的二胺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通过逐步聚合,合成了线性缩聚型聚酰胺酸,并通过热关环制备了聚酰亚胺,探讨了二胺结构对其热性能及粘接性能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固化后的聚酰亚胺已经完全酰亚胺化.差示扫描量热(DSC)结果表明,聚酰亚胺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随着结...  相似文献   

17.
淀粉与DADMAC-AM接枝共聚反相胶乳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淀粉、丙烯酰胺( A M)、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D A D M A C)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合成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及在造纸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改变投料方式、控制两种单体适当的配比,可以获得较高分子量和阳离子度的稳定胶乳产品。通过造纸滤水性试验发现,当将本品用量为 0.05% 加入造纸系统,填料留着率与目前普遍采用的两种试剂——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相比,数值都高。因此,它是造纸业很好的助留助滤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适于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的低熔体黏度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采用2,2′,3,3′-三苯二醚四甲酸二酐(3,3′-HQDPA)和3,3′,4,4′-三苯二醚四甲酸二酐(4,4′-HQDPA)的混合物与3种不同的二胺单体合成了3种系列的苯乙炔封端的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其中二胺为4,4′-二氨基二苯醚(ODA),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DB)和2-苯基-4,4′-二氨基二苯醚(p-ODA)。文中系统地研究了酰亚胺预聚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对预聚物的聚集态结构、熔体黏度及对固化后薄膜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ODA和TFDB不同,p-ODA的特殊化学结构使得由它合成的酰亚胺预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为750)表现为无定形态,并在低温区具有极低的熔体黏度。它在200℃至280℃区间内任意温度恒温2 h后,熔体黏度都低于1 Pa·s,更适宜RTM成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模型法对聚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PBAMO)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并用热重-红外-质谱(TG-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产物。PBAMO表现出了独特的热分解过程,TG曲线中在210℃~270℃叠氮基团的分解失重之后没有第二个明显的失重台阶;PBAMO第一阶段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50 kJ/mol,当分解率大于0.4时,活化能降为负值。TG-IR-MS结果表明,在叠氮基团分解时释放的热量加速了剩余氮原子的氧化还原过程,主要产物形式为NO,主链中的氧原子被消耗掉,从而导致了碳链骨架的大量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