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水沟—南沟矿区位于南秦岭印支期褶皱带东段。区内发育有冷水沟斑岩型铜矿床和南沟构造热液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南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区内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斑岩体外围的基底构造层及与岩体的外接触带中。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蚀变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结合冷水沟斑岩型铜矿成矿特征构成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系列。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在柞水—山阳矿集区有望形成大型铜金矿床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阿羌火山岩分布于昆北晚古生代岩浆弧带内,成岩于二叠纪,来源于地幔,形成于裂谷环境,主要为一套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岩,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后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在阿羌火山岩内已发现同生顺层产出的塔木其铜锌矿,为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多期成矿的苦阿铁金矿,铁矿体是同生矿体,为火山沉积成因,金矿体为后期构造热液活动叠加形成。综合分析阿羌火山岩中可寻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沉积成因铁矿、蚀变岩型金矿和热液型金铜矿。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锡林浩特—苏尼特左旗地区找矿环境及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地层、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与金矿的有机联系,对该地区金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区内多数金矿床(点)受构造控制明显,成矿主要与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次火山岩及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以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及中低温热液型为主。最后,结合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建立了区域找矿综合模型,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指出苏尼特左旗以东至锡林浩特广大地区具备较大的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区内与程家坑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密切相关的有利地层为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地层,有利构造部位为韧性剪切带内,有利石英脉为韧性剪切带中与剪切作用同期或后期的石英脉,有利矿化为黄铁矿化和毒砂化。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定该金矿为叠加型金矿,以蚀变糜棱岩型矿石为主,剪切带石英脉型为辅。其成矿模式为随着韧性剪切带的不间断发展,动力变质作用下的含金热液沿剪切带上升,在韧脆性、脆性域造成不同类型金矿化的叠加。  相似文献   

5.
小宛南山金矿集中区包括2个矿床和3个矿点,矿石类型有4种:石英脉型,蚀变糜棱片岩型,钠长石岩型,次生石英岩型。矿化规模大,品位较低。金矿化集中区受中晚元古代绿岩带控制,金矿床、矿点的定位受绿岩带中火山岩机构及次火岩体控制,含金矿化带的定位受次火山岩岩体周围的韧性剪切带控制,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构造控制金矿体。根据上述控矿规律,选出2个成矿远景预测区。  相似文献   

6.
康古尔金矿床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热液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本文研究了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元素垂向分带序列特征及成岩时代、成矿时代与区域构造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第Ⅱ到第Ⅴ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分别为157.8℃、244.8℃、158.3℃、138.2℃,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特点,成矿流体盐度和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0.1%和0.97g/cm~3,显示中等盐度和中等密度特征;As、Sb等前缘晕元素出现在元素垂向分带序列的中间或下部,呈明显的反分带特征;成矿时代集中于290.4Ma~282.3 Ma和263.8Ma~241Ma两个区间,分别与火山岩就位、次火山岩侵入和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后期走滑剪切作用时间强烈吻合。综合研究,认为康古尔金矿具有两期热液成矿作用,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鄂拉山构造带区域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发育,成矿背景良好,三叠纪鄂拉山组地层是研究区内主要的含矿岩层。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是区内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矿床属火山喷发期后热液型矿床或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矿床。矿体露头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和矿化体关系比较密切的构造是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蚀变带,该两组断裂构造是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找矿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台金矿床产于燕山早期左行直剪作用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带中,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都较为特殊,成矿作用过程复杂。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金的迁移、沉淀机制和成矿作用阶段等成因特征,认为:河台金矿床的定位受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因素的控制;成矿物质来源是多源的,但主要来源于震旦系c组地层,其次是来源于深源岩浆热液;矿床成因类型归纳为韧性剪切带中有深源叠加的层控型热动力变质+热液循环富集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从微观尺度探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目前,关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研究方法和较为完善的研究内容。而关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模式也有诸多研究,不少学者根据对不同矿床实例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成矿模式,有“二阶段论”、“三阶段论”甚至“四阶段论”等说法,其中以博氏的“三阶段论”影响最大。试图从微观尺度,通过分析微观构造变形,成矿元素的活化机制、迁移富集机制及沉淀机制等方面,来探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影壁山金矿行政隶属于葫芦岛市连山区锦郊乡,区域基底岩石为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及各种混合岩类,中生代燕山期深成、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体(次火山岩)沿要路沟—锦西断裂构造展布。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由于断裂构造活动及中生代岩浆热液、火山热液作用,矿区内蚀变、矿化程度较强,本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及火山角砾岩筒内,区内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热液型金矿,工业类型为含金火山岩型。破碎蚀变带、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等是本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