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黄土地基中静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某工程采用静力压桩施工工艺完成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性状及影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议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估算方法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并对影响极限端承力发挥的若干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若干结论,对具体工程勘察设计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单桩极限承载力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的GRNN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收敛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直私桩承载力高,对其试桩曲线没有统一的确定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多足以相对的允许下沉量确定其允许承载力。本文分析了大直径桩渐进破坏的特点,提出了判定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荣生 《工程质量》2003,(3):14-15,51
介绍了桩基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用经验公式法(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查表法)估算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在打桩机型号确定后,用打桩公式法(动荷载试验法)试算该桩的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和打桩经验贯入度;把以上估、试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三项值和打桩经验贯入度作为控制打桩质量的初步指标,结合高应变动力检测法取得工程桩试桩检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最终贯入度和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以上三种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均满足了设计者给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从而确定用打桩最终贯入度为主,控制订桩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钻孔灌注桩侧壁摩阻力极限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定桩竖向受荷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周的土体破坏是桩土界面土体受剪破坏,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即为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利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利用文中模式计算的桩侧极限承载力值与静载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解释了基桩静载试验中桩侧极限承载力远大于根据工程勘测报告参数计算的桩侧极限承载力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载荷试验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螺纹桩承载性能的研究.分析了螺齿宽度、螺距等桩型参数对螺纹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对外径相同的直径桩与螺纹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静载荷对比试验研究.螺纹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较相同桩外径的直型桩极限承载力稍高,螺齿宽度对螺纹桩的极限承载力影响非常明显,随螺齿宽度的增加螺纹桩的极限承载力增大;螺距对极限承载力影响也较为明显,随螺距的减小,螺纹桩的极限承载力增大.螺纹桩在低荷载水平下,桩侧阻力沿桩身均匀发挥,桩端阻力较小,随荷载水平的增大,桩端阻力大幅提高,并提出螺纹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试验中观察到的土体破坏模式,建立了相应的破坏机构,用上限法对c-φ土中刚性桩的横向承载力进行了三维极限分析。将破坏土体分为3个塑性变形区,假设了满足运动边界条件的合理速度场,建立了求解光滑刚性桩横向承载力上限解的数学模型。通过极限分析发现光滑刚性桩承载力的上限解与差分解相差不大,并利用由有限差分法得到的规律对光滑桩承载力的上限解进行了修正,得到了粗糙桩承载力的粗略解。三维极限分析为计算刚性桩横向承载力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竖向管式格栅加筋碎石桩可能的破坏模式,针对不同的破坏模式,提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针对各破坏模式,分析了格栅单宽极限抗拉强度、加筋深度、桩径和摩擦角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对承载力提高作用显著,且桩径越小,提高作用越明显;加筋深度越大,单桩极限承载力越大;单桩极限承载力随桩径的增大呈非线性递增关系,桩径越大,提高越显著;摩擦角越大,承载力提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实际工程中,由于工程桩静载试验未真正达到极限破坏状态,静载试验数据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判定尚不完整,故提出了曲线拟合法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文章结合工程试验,对泡沫混凝土劲性桩静载数据进行指数曲线拟合,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值,并与数值分析及实测静载极限承载力值进行对比分析,以预测泡沫混凝土劲性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陆俊 《山西建筑》2006,32(22):128-129
通过考虑成桩过程中混凝土的压灌技术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推导出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公式和应用在复合地基方面的置换率,并用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校核,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祁彦泰 《山西建筑》2002,28(7):38-39
在大面积的填土地基上做桩基础,桩的负摩擦力的计算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某工程进行实际单桩极限承载力,负摩擦力的计算及预测情况及实际单桩承载力计算进行分析比较,误差甚小,证明了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4个PHC管桩有限元模型,分析桩型(AB型和A型)、箍筋间距和箍筋直径对PHC管桩受弯承载力的影响。比较了公式和有限元计算得出的极限弯矩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AB型管桩的受弯承载力大于A型管桩的受弯承载力,减小箍筋间距和增大箍筋直径不能提高PHC管桩的极限弯矩,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大于公式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可以显著提高桩承载力的桩侧桩底注浆技术,研究了桩侧桩底注浆提高承载力的机理,对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其静载试验结果作了分析,得出了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相似文献   

15.
对于特大桩距的复合桩基,当单桩为摩擦桩(或端承力较小的端承摩擦桩)时可认为各桩的工作状态将从弹性支承转为完全塑性支承,即塑性支承桩。在满足整体安全度的前提下,可令各单桩工作荷载接近或等于其极限荷载,其余荷载由地基土承担,最终的沉降状态由地基土的抗变形能力控制。介绍了基于此概念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对整体安全度及沉降验算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进方法和设计建议,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比较吻合,在设计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论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合肥地区建筑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并探讨了关于单桩承载力确定、成桩质量、承载力检测的一些问题,并对该桩型今后在合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异形灰土井桩桩型效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方法,在经过大量非线性弹性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陕甘黄土地区的柔性桩——灰土井桩的桩型对桩竖直承载力的影响,并与现场试验的实测结果对比,证明了桩型效应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可靠性.指出改变圆柱形桩型而采用圆楔形桩型是提高灰土井桩承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易念平  张信贵 《工业建筑》2008,38(2):109-113
通过对南宁盆地泥岩上某失效桩基工程7根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综合评定,认为规范规定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按照依次去掉高值后取平均,直至满足极差不超过30%的条件,不利于充分发挥桩基的承载力,按工程的特点与荷载等对失效桩基工程进行处理,并按变形进行控制是可行的办法。同时根据南宁盆地泥岩的物质组成、工程特性和力学性质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独特的互层性地层构造使泥岩软硬相间难以进行风化带划分,在包括水、岩相互作用、机械扰动及时间效应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泥岩地基上的钻孔桩失效的概率比较高的特点,对泥岩地基工程桩基失效与泥岩的诸多特殊工程性质进行分析,指出桩基承载力不足是由于桩端与嵌岩段泥岩承载力下降造成的。钻孔桩成功与否并不因为桩端承载力取值低而会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9.
分析软土地基静压桩承载力的时效性机理,介绍了几种研究承载力时效性的经验公式,充分说明认识承载力时效性的科学性和利用此规律的巨大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几本主要规范 ,对终止加载条件、极限承载力判断标准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并就实际检测工作中如何选用规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