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孔系组合夹具的一般定位方式,该定位方式包括工件定位边与定位元件之间接触边的类型及其组合形式,每一个定位方案由3个固定在基础板上的定位元件组成,其中定位元件包括圆柱销和半V形定位块以及两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提出了建立定位方案集合的实施算法,将3个定位元件在基础板上的位置问题分解为两个步骤。首先根据2个定位边的类型和位置,确定2个定位元件的所有可能位置集合,然后根据给定3个定位边以及其中2个定位边上的定位元件位置和类型,确定第3定位元件全部可行定位位置集合。该方法可用于建立孔系组合夹具可行定位方案集合。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中,多数钻床、铣床,镗床等夹具是用圆柱定位销和菱形定位销实现工件定位。圆柱定位销和菱形定位销多为实心轴。由于工件的重力而使工件孔与定位销形成固定位接触。当定位销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后就产生过度磨损,使定位孔与定位销之间产生过大的间隙而失去定位作用。经分析研究,认为利用转位法可提高夹具定位销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组合定位各元件限定自由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合定位方案是机床夹具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定位形式。为保证夹具设计的可靠性,组合定位方案中各组成元件的自由度分析是组合定位时夹具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组合定位方案分析的难点所在。针对组合定位方案分析的难点—确定组合定位中各定位元件实际限定自由度,从定位的概念和六点定位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相关文献和授课经验,给出组合定位中各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的分析准则,并通过典型实例地分析加以说明。该准则能够准确、高效的解决组合定位中各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的分析问题,有助于提高夹具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轨道起重机(以下简称轨道吊)大车定位技术较多,分别包括全球定位、场地及设备定位等多种形式,而场地及设备定位技术是一种更为稳定的定位方式.由于该定位形式也存在多样性,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大连国际集装箱码头改进型的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5.
赵宏光  赵天洛 《机电信息》2012,(12):129-129,131
阐述了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基于对平面定位以及长V型块定位两种情况给出了定位简图,利用六点定位原则以及原有的过定位定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有的过定位定义并不能够完全明确地解释该类问题,故对其定义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床夹具定位元件种类多、无固定设计模型和涉及数据资料多的特点,提出了机床夹具定位设计CAD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思路,建立了各种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计算的数学模型.在SolidWorks环境下,用VB开发机床夹具的定位元件库,通过定位误差的计算确定夹具设计的定位方案,实现机床夹具定位设计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声波在典型箱形结构中的传播特点,比较了2种布置方式下的线性定位方法,分析了其在焊缝声源定位时的误差,讨论了基于平面定位法的箱形结构声源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箱形结构的准确定位影响因素很多,需要将平面定位方法与线性定位方法等结合起来去实现焊缝处裂纹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定位胶结构定位这种新型的定位形式,并与机床行业中传统的定位方式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的用胶案例分析,比较了不同定位方式对机床某些性能参数的影响,充分论证了高精度定位胶结构定位在机床装配中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9.
黄堂芳 《机械》2008,35(12)
定位误差是机械加工误差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很多教科书都对其做了详细的分析,但由于不结合实际,不了解工件的定位方式,不了解工件上的定位基准,进行定位误差分析时,一般对工件的定位及失紧情况,工件的加工过程不十分重视,特别是对机床成形运动不重视,这势必对定位误差分析的结果带来片面性.本文主要从加工实际对定位误差作一些分析研究.首先要了解工件的定位方式,再找出工件上的定位基准,然后再判断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是否重合,从而对定位误差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要正确分析定位误差,首先要准确掌握与定位误差相关的基本概念,明确工件的装夹方法,加工过程,才能正确把握和理解定位误差的含义,这样,分析定位误差问题时就不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基于智能手机的人员室内定位追踪易受手机姿态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WiFi与可穿戴惯导模块的室内定位方法。通过固定在胸部的惯性测量单元实现行人航迹推算PDR)定位,消除手机姿态对PDR定位的影响,采用加权贝叶斯算法实现WiFi指纹定位,为PDR提供初始定位,同时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融合WiFi定位结果与PDR定位结果,以减少PDR的累积定位误差。最后,在真实室内环境中进行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加权贝叶斯WiFi定位算法相比于传统贝叶斯算法定位误差降低了51.9%,提出的融合WiFi与可穿戴惯导模块的定位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和稳定性,相比于纯PDR定位算法平均定位误差降低了65.2%,相比于完全利用手机实现的融合算法,在3种不同手机姿态下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下降了12.3%、39.3%和48.4%。  相似文献   

11.
“一面两销”定位是机械加工中工件与夹具、夹具与机床定位方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介绍了一种可调整式“一面两销”定位装置的设计特点,通过定位销基座的方式完成定位销和机床夹具本体的连接,同时具有位置可调性,从而满足定位销的位置优化。相对于固定式“一面两销”定位装置,在专用夹具设计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便捷性、优越性和兼容性,能够针对夹具定位误差进行补偿校正,有效地消除各种定位误差带来误差影响,提高一面两销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工件加工的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12.
大孔径连杆加工的定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孔径连杆的结构特征满足一面两孔的定位条件,通过对常规一面两孔定位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提出了三种针对大孔径连杆定位元件的结构改善手段,达到提高定位精度,提高定位元件耐用度,保证整批零件定位一致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曹波  王世博  鲁程 《仪器仪表学报》2022,43(10):108-117
采煤机自主定位装置的长期定位精度是煤矿智能开采的关键。 针对当前采煤机定位精度难以满足自动开采的需求,提 出了采煤工作面端头自动校准惯性导航定位系统的方法,构建了基于 UWB 系统的井下局部定位系统,对采煤机位置进行修正 纠偏,能实现采煤机长期循环自主定位的策略。 考虑 UWB 系统在非视距(NLOS)环境下的定位精度较低,提出了基于不等式 约束的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CSRUKF)定位算法;为了进一步消减 NLOS 误差的干扰,提出了基于考虑运动速度的抗差泰勒 级数(VRTS)算法对定位结果进行优化,提升最终的定位精度。 以 UWB 定位系统和移动平台为基础,开展了模拟端头定位的 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CSRUKF-VRTS 方法能够减小定位误差,提高 NLOS 环境下的定位精度,x 轴、y 轴和 z 轴的平均误差分别 由 0. 332、0. 404 和 0. 306 m 降低到 0. 266、0. 212 和 0. 159 m,对应的平均精度分别提升了 17. 4% 、47. 5% 和 48. 1% 。 所提的采煤 工作面端头循环定位策略为采煤机实现长期自主定位提供新的思路,为非视距环境下的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LAMOST并行可控式光纤定位系统定位单元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LAMOST光纤定位系统中球焦面上4000根光纤端部位置需要进行快速、精密定位的特点,根据定位目标多、定位速度快的要求,提出了定位系统总体控制方案、分析4000个光纤定位单元的扫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室内定位是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运动控制和协同作业等任务的前提条件.利用单目视觉定位原理,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视场的室内移动机器人绝对定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室内多移动机器人同步动态定位,解决了大视场环境下多相机非线性标定和视场融合问题,相机标定精度提高了52.6%.为提高移动机器人动态定位精度,设计了基于光信标的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组合定位中的各个定位元件在单个定位时所限制的自由度,给出了一种在组合定位时的各个定位元件所限制自由度的判断准则,并以具体实例说明准则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磁流变抛光中回转对称非球面工件的高效率精确自定位问题,提出了基于迭代最近点的改进两级定位方法。根据磁流变抛光特性和恒浸深控制要求,确定了磁流变抛光工件非调平自定位原理。针对经典迭代最近点算法应用于回转对称非球面工件定位存在解不唯一及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构建初始迭代矩阵实现了位姿唯一的指定性匹配,并提出了空间垂直映射方法,减小匹配点云的规模,提高了计算效率。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进后的两级迭代最近点精确定位方法。最后,以Φ100 mm凹形抛物面熔石英工件为对象进行了抛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两级精确定位方法满足磁流变抛光的定位要求,定位精度在多次实验中均优于9μm,平均定位时间为7.3 min,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件的定位效率。  相似文献   

18.
WIFI和RFID的矿井机车实时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矿井机车高效调度的前提是对机车进行定位。提出了用RFID技术绝对定位和测算位移相对定位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实现矿井机车的精确定位。同时,通过井下无线局域网WIFI实时上传定位信息,实现了调度室与机车实时显示机车位置的功能,为机车调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