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可检测驾驶员驾驶状态的装置,使用图像传感器采集驾驶员的面部信息,通过图像识别,分析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当探测到驾驶过程中存在疲劳驾驶情况时,装置可以进行必要的报警,减少疲劳驾驶行为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从而,改善交通状况。实验表明,装置在驾驶过程中,不会对驾驶员造成任何干扰,可以正确、及时、有效的识别疲劳驾驶情况,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驾驶行为容易出现失误,比如感知失误、操作失误、判断失误等情况。在高速公路交通系统中,驾驶员应用模块是保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模块。文章在高速公路交通系统模块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操作失误都导致交通事故的出现,而引起驾驶员失误的情况非常多,比如驾驶员的自身素质、疲劳困倦的驾驶问题等。为了有效进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提升,进行驾驶员的安全驾驶素质的提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雷达式非接触生命监测技术是融合雷达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于一体,无需任何电极或者传感器接触生命体,以电磁波为探测媒介,间隔一定距离,并可穿透非金属介质,如衣服、被褥、纱布等物体非接触、远距离、无约束的检测到人体的呼吸及心脏跳动等信息,进而提取出人体的生命体征参数。本研究通过在安全带上安装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监测系统,收集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心跳频率,进行信号处理,实时判断驾驶员的生理体征情况,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理论及时发现并提醒即将进入疲劳驾驶的驾驶员。采用生物雷达技术检测生命信息,不仅弥补了接触式检测疲劳驾驶技术的局限性,而且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4.
侯曼妮 《西部皮革》2023,(16):118-1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公共交通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关注公共交通安全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可穿戴产品的智能化日益显著,通过对触觉反馈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旨在运用可穿戴产品帮助驾驶员降低认知负荷,运用可穿戴产品检测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向皮肤传递周围环境信号,实现更安全的驾驶过程。具体分析影响公交车驾驶安全的要素,总结得出公交车驾驶员的可穿戴产品设计的设计原则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半自动辅助驾驶,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驾驶环境的检测和识别变得非常关键。文章采用语义分割的DeeplabV3+网络车道线对检测,不仅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而且在检测的性能和效果上要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设计思路,即通过多传感器检测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生理信号,应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信号发送至终端设备,并通过信息融合的手段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完成对驾驶员驾驶状态的监测和疲劳驾驶的预警。与市场已有的产品相比,该设计拥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低的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数量不断上涨。随之而来酒驾交通事故频繁出现,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除了立法方面完善和管制,还应关注酒驾车辆及驾驶员的检测力度和方式,从根本上控制酒驾并遏制其危害行为的发生。目前采用的防酒驾系统具有较好实用性,但在降低查处人力和财力基础上,如何防止检测时作弊、主动实时检测、识别车内其他人饮酒而驾驶员没有饮酒等情况存在问题,而本系统采用多通道融合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酒驾检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车驾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驾驶人疲劳驾驶、酒驾醉驾,副驾驶乘坐1.4米以下乘客以及汽车的防盗安全等问题,如何降低汽车行驶风险和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YOLOv4目标检测算法的汽车安全行驶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智能识别、硬件检测和计算机等技术,为汽车安全行驶创建一个新的系统,融合这些技术使得驾驶人在出行途中可以更加安全放心。  相似文献   

9.
驾驶员驾驶操作行为是人、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获取影响驾驶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驾驶安全各因素的权重分析,对保证驾驶安全,预防和控制驾驶员差错事故的发生,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一种新型汽车智能大灯,通过灯组的布局改变("C"型或直列型)以及独立控制各LED灯珠,最终实现汽车在会车时,系统检测会车车距,根据距离远近动态调整大灯的照射范围及照射明暗程度,以保障会车时大灯不会直射来车驾驶员的同时提供自己车辆驾驶员最大的照明视线。汽车转弯时,保持汽车大灯与转向方向一致,同时加大汽车周边的照射角度,以确保对前方道路提供最佳照明,并对驾驶员提供最佳可见度,从而增强黑暗中驾驶的安全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疲劳驾驶和注意力分散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和开发疲劳监控技术对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基于面部表情的驾驶员疲劳检测中人眼检测和人眼跟踪的方法,并介绍了最具潜力的疲劳测定方法 PERC-LOS。  相似文献   

12.
《广西轻工业》2019,(12):88-89
本文研究一种驾驶员生命体征数据监测系统。本系统设计的健康方向盘装载PPG和ECG传感器,可以用来获取一系列身体参数,利用这些参数通过一种基于LSTM的PPG和ECG融合的可靠算法、心率变异性的时域与频域双重分析,再加上PPG提取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参数的算法,对驾驶员生命体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由移动终端上传。结合驾驶时间,对驾驶员健康状态和疲劳程度实时评估,将异常状态及时提醒驾驶员,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良好驾驶视野是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但实际生活中因各种原因驾驶员视野被遮挡的情况是很常见的。通过实地调查和总结,得出:车体结构、汽车装饰、道路绿化、路旁建筑、道路线形和其它车辆的干扰等是影响驾驶员视野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给出了驾驶员在不同干扰因素下的解决办法,同时期望能为交通管理部门和汽车驾驶员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冰雪路上驾驶机动车被许多人看作大敌。为了帮助驾驶员在冰冻路或冰雪路上安全驾驶,制造商最普通的应对方法是生产出轮胎防滑链。这种金属链  相似文献   

15.
汽车行驶过程中若遇突发状况,驾驶员常因紧张误把油门踏板当做刹车快速踩下,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系统设计了一款以双微分检测电路、电压比较器和CD4013触发器为核心的检查与识别电路,用以检测汽车油门踏板快速踩下时的电压信号与正常踩油门时信号的区别进行比较,从而对误踩进行识别,启动ABS主动刹车和抑制加速等措施,尽量避免引发交通事故。此系统可直接加装在汽车上,不需改动汽车,简单便捷,实用性广,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许多公交车辆都安装了自动报站系统。但是,市面上的自动报站系统需要驾驶员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实现智能化公交管理,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的自动报站系统方案。该系统成本低,能真正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商用车联网系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关注,驾驶人的驾驶行为习惯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大数据环境下,基于OBD技术的驾驶行为评价系统。利用行车过程中的行驶数据对驾驶行为进行量化评价。文章的数据源于由陕汽天行健集团提供的车载OBD设备读取的车辆信息。文章提出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驾驶行为识别算法。最后我们开发了Web端和App端的驾驶行为评价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强雾条件对交通出行安全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在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通过分析了强雾对驾驶员各方面的影响以及驾驶员应对强雾条件做出的驾驶行为,提出了针对强雾条件下驾驶员自身和管理层采取的预防措施,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预警和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中国和沙特两个国家的驾驶员的眼动行为的差异性,在真实的交通环境下,利用Dikablis眼动追踪系统对中沙两国驾驶员进行了监测记录,从而获取中沙驾驶员的眼睛注视时间特性参数、视角特征参数和扫视行为特征参数。实验结束后,采用D-LAB进行眼动行为数据挖掘和统计。基于中沙驾驶员的眼动行为分析实验,从扫视行为、注视行为以及休眠行为三个方面分别对中国驾驶和沙特驾驶员的眼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重点对中沙驾驶员的扫视点序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卡车是现代交通重要的运输工具,可实现远程货物运输,且机动性强,在现代交通运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卡车的驾驶室是影响卡车驾驶安全与驾驶舒适度的关键,故此,需展开对具体卡车驾驶室的舒适性设计。通过分析具体的人机交互、隔音降噪、装饰等内容,旨在改善卡车驾驶室舒适性,进而减缓卡车驾驶员的疲劳感,减少驾驶风险,保障卡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