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摩托车发动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柄的旋转运动。在工作过程中曲轴、连杆、活塞等部件将产生周期性变化的旋转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引起发动机受力不平衡,造成了整车的振动、噪声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消除这种不平衡力带来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几种平衡方法对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单轴平衡法对发动机进行动平衡处理,其设计过程较为方便,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采用单轴平衡后,理论上采用单轴平衡法可完全消除一阶往复惯性力和旋转惯性力。  相似文献   

2.
反求设计在活塞式气体压缩机曲轴动平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求设计在曲轴动平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6L30型活塞式气体压缩机曲轴动平衡为例说明了曲轴的配重为两部分之和:一部分为平衡连杆,活塞惯性力的配重,另一部分为平衡曲本身的配重。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磁悬浮技术在往复压缩机上应用的报道和文献.分析了传统卧式往复压缩机活塞连杆运动的规律,设计了一种集磁悬浮和线性驱动技术为一体的往复磁悬浮式压缩机机构,该机构利用作用于活塞连杆上的磁场力,使其力偶矩与连杆活塞的重力矩相平衡,使活塞对缸体的正压力趋向于零或等于零的理想状态,从而使摩擦副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4.
钟美鹏 《压缩机技术》2011,(2):24-28,53
高压直联压缩机因为体积小、压力大,容易产生振动。为了减小高压直联压缩机的转速波动,研究了高压直联压缩机旋转、往复惯性力平衡,提出了L式高压直联压缩机配重的位置布置方法;为了平衡L式高压直联压缩机的一阶往复惯性力,分析了要减小低压端活塞质量的必要性,对低压端活塞进行了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前与优化后的高压直联压缩机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高压直联压缩机振动更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ADAMS的活塞压缩机动平衡虚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惯性力不平衡引起的活塞压缩机振动问题,结合Solidworks软件和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8AS17型压缩机三维模型.通过优化平衡重的质量,提出了压缩机的动平衡优化改进方案,并为活塞式压缩机动平衡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涡旋压缩机振动,对其传动系统的动平衡进行优化设计。对涡旋压缩机的动平衡系统进行理论研究,通过EXCEL软件提供的规划求解功能得到了动平衡的最优解,理论上通过该方法对上下平衡块的优化设计可以将不平衡量将至0。分析了动平衡系统部件的误差对不平衡量的敏感性,发现相较部件质心轴向位置,其离心力的误差对动平衡系统影响更大。为检验动平衡设计对压缩机振动的价值,在理论上分析了动平衡系统的不平衡量对压缩机振动的影响,并与压缩机振动试验结果比对。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动不平衡量与压缩机振动正相关,与理论相符。EXCEL软件应用广泛,程序运行稳定、速度快,不需要自行编写程序,可极大减少设计时间和开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多次大型离心压缩机现场动平衡实践,对可以进行现场动平衡的离心压缩机进行了归纳,对三圆法和矢量法进行了总结,通过实践证明柔性转子在工作转速下进行现场动平衡,能够有效的降低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样机的往复压缩机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往复式压缩机曲柄连杆活塞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快速准确地得到了往复压缩机的各种动力学参数,为往复式压缩机动力学计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并为部件的有限元动态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流体机械》2021,49(5)
活塞压缩机的创新设计对探索新型、高效的压缩机结构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对置的活塞压缩机机构,其具有质量较轻,零部件少,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该新型压缩机在曲轴的两侧设有2个气缸,每个气缸内部设置2个相对的活塞,内部活塞通过一根内连杆连接,外部活塞通过外部2根完全对称的外部连杆连接,该压缩机省去了气缸盖、曲轴箱等结构。此外,在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该新型压缩机进行了热力和动力计算,结果表明:该压缩机气体力可以完全平衡;在惯性力方面,该压缩机的一阶惯性力为零,二阶惯性力较小。此外,其均匀的切向力、良好的活塞力和法向力平衡性能也表明该压缩机具有力学性能良好、运转平稳和振动噪声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振动波形的时频域分析法对往复压缩机气缸的活塞磨损故障进行诊断。通过采集往复压缩机气缸等部位的振动信号并进行时域特征求解和波形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结合信号的频谱图,实现对活塞磨损故障的诊断。实际应用中,首先对压缩机进行监测,提出故障原因,然后现场拆机检修,最后进行复测验证,这一闭环的监测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