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情感交互的仿人头部机器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台机器人,使它可以与人互动,并在日常生活中和常见的地方协助人类.为了 完成这些任务,机器人必须友好地显示出一些情感,表现出友好的特点和个性.依据仿生学,研制了一台仿人头部 机器人,建立了机器人的行为决策模型.该机器人具有人类的6 种基本面部表情,以及人脸检测、语音情感识别与 合成、情感行为决策等能力,能够通过机器视觉、语音交互、情感表达等方式与人进行有效的情感交互.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工智能的情感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OCC情感模型和心理学家Ekman的情感分类两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机器人情感模型.本模型通过设计一系列通用型参数,来达到模型适用于多种环境的目的,例如虚拟游戏人物、智能玩具.此外,还引入了情感空间设计,并在情感空间中设计了一系列情感点,可以通过移动情感点或者修改情感点区域的大小,来达到改变情感模型性格特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借鉴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与遗传系统的高层调节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内分泌调节机制的机器人行为规划算法.此算法中机器人通过神经系统接受环境信息并进行行为决策,行为决策的效果通过一种情感学习模型进行反馈.情感学习模型根据机器人的内、外环境状态,产生情感因子(即生物激素),再由情感因子来调节神经系统的记忆和行为决策,最后神经系统的记忆与行为模式又由遗传系统得以继承.该算法有效避免了神经系统复杂的自学习过程。同时也保证机器人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做了机器人足球队守门员训练的仿真实验,结果也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强的自适应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工情感的拟人机器人控制体系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亦旭  贾培发 《机器人》2004,26(6):491-495
简要概括了当前人工情感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情感的拟人机器人控制体系结构,并给出了仿真示例.基于情感的控制结构具有混合分层的特点,情感状态影响到机器人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这种结构不仅体现了机器人的个性化,同时增强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情感计算数学模型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良  解仓  董平 《计算机工程》2004,30(21):33-34,167
针对计算机如何进行情感计算,提出一种情感空间的概率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构造状态的概率转移矩阵,得到每个情感状态的概率分布,从而计算出情感的熵值。情感的熵值,表达出所构造的情感的细腻程度。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情感模型是符合人类情感规律的——不确定性同时又具有统计规律。最后通过不同参数的仿真,说明此模型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活动,为情感机器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情感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情绪心理学的情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亮  任金霞  王志良 《计算机工程》2007,33(22):209-211,225
基于情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定义了个性空间、情感空间和心情空间,建立了个性与心情、心情与情感的映射关系,给出了心情与情感状态更新方程,提出了一种能够合理反映人类情感变化规律的情感计算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合理反映出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不同个性者心情状态和情感状态的波动过程,为情感机器人的情感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情感机器人研究中,不同个性的面部表情是情感机器人增强真实感的重要基础。为实现情感机器人更加丰富细腻的表情,将人类的个性特征引入情感机器人,分析个性理论和情感模型理论,得知不同个性机器人的情感强度。结合面部动作编码系统中面部表情与机器人控制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情感机器人不同个性的基本表情实现方法。利用Solidworks建立情感机器人脸部模型,在ANSYS工程软件中将SHFR-Ⅲ情感机器人脸部模型设置为弹性体,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对表情的有限元仿真方法进行了探究,得到实现SHFR-Ⅲ不同个性基本表情的控制区域载荷大小和仿真结果。最后,根据仿真结果,进行SHFR-Ⅲ情感机器人不同个性的表情动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表情仿真可以指导SHFR-Ⅲ情感机器人实现近似人类的不同个性的基本面部表情。  相似文献   

8.
Agent不仅要具有逻辑推理能力,还应当具有类似人类的情感能力。通过对情感理论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OCC的Agent情感模型,使Agent能够模拟像人类一样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从而行为决策更加智能。通过模型在虚拟环境角色中的应用结果,验证了此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赵妍妍  陆鑫  赵伟翔  田一间  秦兵 《软件学报》2024,35(3):1377-1402
情感对话技术着眼于对话机器人的“情商”,旨在让对话机器人具有像人类一样观察、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这项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感计算和对话技术的交叉,兼顾对话机器人的“智商”和“情商”,从而实现对用户的精神陪伴、情感慰藉和心理疏导.结合对话中情感的特点,对情感对话技术进行全面解析:1)规划对话场景下的情感识别、情感管理、情感表达等3个重要的技术点,并拓展多模态场景下的情感对话技术. 2)介绍情感对话4项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这些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可能解决方案. 3)介绍情感对话技术的数据资源. 4)分析情感对话技术的难点,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情感机器人的情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仿人类情感的情感模型,在情感模型中建立了三维情感空间,采用马尔可夫过程来描述情感状态的变化转移过程,并提出了性格矩阵,对比分析了不同性格人对相同刺激的反应.应用D-S证据理论融合来自视觉、声音及其他方面的情感信息,分析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引起情感状态的转移规律.最后将情感模型应用于情感机器人系统,使机器人可以根据外界刺激产生情感,并做出相应的表情.实验结果证明了情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工心理理论的情感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的智能不仅表现为正常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应表现为正常的情感能力。本文在阐述情感交互系统结构和情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MM的情感模型,并采用情绪熵与情感熵的概念约束模型的初始值,从而使该模型适应不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情感建模的教学辅助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个以情感交互为核心的人性化的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综合了情感计算、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移动Agent技术.系统以心理学和人工心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情感认知模型,定义了情绪空间、基本情绪和基本学习心理状态,并建立了基本情绪和基本学习心理状态与情绪空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情感认知模型对识别表情的处理,得到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及状态评价值.采用基于图像处理的人脸检测、表情识别和姿态识别方法编程实现了教学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13.
视频情感语义分析——类型-强度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戈  平西建 《计算机应用》2010,30(6):1704-1707
提出一种视频情感语义分析方法,利用强度和类型两个独立分量构造的二维空间来建立人类情感模型,通过多模态的听觉、视觉特征,分别构造连续型的情感强度时序曲线和离散型的情感类型时序曲线,从而建立低层特征空间与情感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视频内容的情感注释和分析。类型-强度分解曲线可客观、真实地描述视频情感内容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心理能量思想的人工情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工情感建模的需要出发,根据动力心理学关于心理能量的理论,提出了情感能量的概念以及基于情感能量的情感状态的数学描述方法,建立了情感状态的能量分布描述空间和情感状态的概率描述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情绪状态的变化过程,并提出了情绪状态自发转移过程的马尔可夫链模型以及情绪状态刺激转移过程的隐马尔可夫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解决图像有效情感标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综合的图像模糊情感注释方法。该方法在讨论图像中的可视化特征(颜色、纹理和形状)与图像情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和修正合适的算法提取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并将其作为模糊输入量;提出一种情感空间表示法量化情感;利用模糊集的近似推理理论完成对图像的情感注释。对100幅自然图像进行模糊情感标注,将其结果和20名自愿者对图像的情感感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标识图像情感语义,证实了所采用的情感空间表示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装璜、电子教学、图像检索和情感计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工情绪的智能情感网络教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时传统智能网络教学系统在情感教学方面的缺陷,基于人工情绪技术提出了一种Web环境下的智能情感网络教学系统结构.该系统由学习情绪模型、情绪教学模型、认知教学模型和学生模型等主要模块所构成,可以获取和识别每个学生的学习表情,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实现认知和情感相互协调的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人与机器人的交互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引入能够使人机交流更加自然和谐.因此,完整的人工情感模型的建立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情感能量理论基础,首先,提出了心境自发转移和刺激转移模型.其次,结合情绪自发转移的马尔可夫链模型和刺激转移的HMM模型,将心境和情绪的自发和刺激转移过程统一在一个框架下.最后,将完整的人工情感模型软件化并应用于儿童玩伴机器人上,在接受非结构化环境与用户的信息输入后,个性化的情感软件模块产生输出,实现针对儿童用户的玩伴机器人个性化交互,通过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图像中所蕴涵的丰富语义仅用若干低级物理特征是不能进行完整描述的,而且在语义映射时也会有信息丢失,因而产成“语义鸿沟”是在所难免的。将多特征融合,建立情感语义模型,分析情感的概念解析功能对提高智能信息检索的精度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论文讨论了图像的颜色、纹理等特征的提取与表示,低阶图像可视化特征到高阶图像语义特征的映射过程,图像的情感语义分类,建立了情感语义模型,实现对基于情感语义图像的检索。对由2500幅数字图像组成的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部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而且提高了基于内容图像检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情感识别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ITS)在情感方面的缺失,提出了基于情感识别技术的ITS模型.该系统模型在传统的教学系统上新增情感识别模块,利用人脸表情识别以及文本识别等技术所构建,可以获取和识别学生的学习情感,并根据学习情感进行相应的情感激励策略,实现情感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