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的摩擦性能,分析了纤维、纱线、织物组织结构等因素对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起毛起球性能、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并制定了提高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摩擦性能的树脂整理工艺。对树脂整理剂浓度、处理液温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柔软剂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树脂整理剂质量浓度50 g/L,处理液温度40 ℃,焙烘温度100 ℃,焙烘时间4 min,柔软剂质量浓度3 g/L;经最佳工艺整理后的织物在40 000次摩擦后的质量损失率由未整理时的12.13%下降到 5.34%,织物起毛起球等级由未整理时的1级提升到3~4级,并能基本保持织物原有的手感。  相似文献   

2.
在加热的反应条件下,使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氨基硅油侧链的伯氨基发生加成反应。对合成的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进行乳化,并应用于对汉麻织物的整理中。通过测定汉麻织物的断裂强力、弹性回复角、润湿接触角和白度,分析得出较佳的整理工艺为:焙烘时间3 min,整理液质量浓度50 g/L,焙烘温度160℃。利用扫描电镜对整理后的汉麻织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整理后的汉麻织物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拒水性。  相似文献   

3.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氯氧磷以及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织物抗静电整理剂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二胺盐,使用目标产物对棉、毛、锦纶、涤纶、涤/棉混纺等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液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水洗次数对毛织物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了阻燃测试。结果表明:抗静电剂质量浓度为30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20 s时,抗静电效果较好;同时整理后的织物经5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_2粉末在光催化的作用下产生活性自由基,可以分解环境中的污染性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采用浸轧法用纳米TiO_2粉末的水分散液对纯涤和纯棉面料进行处理,使面料具有空气净化的整理效果。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对甲醛的降解效果,发现在紫外灯照射下,纯涤和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参数均为纳米TiO_2分散液浓度2.5g/L,但纯涤织物整理液的pH值为12,焙烘温度为150℃;纯棉织物整理液的pH值为10,焙烘温度为120℃。采用简单的浸轧方法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空气净化能力,纯涤织物的净化效果优于纯棉织物,甲醛降解效果随洗涤次数增多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膦酸二甲酯、五氧化二磷、丙三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膦系无甲醛阻燃整理剂,并对麻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柔软剂用量、焙烘条件对阻燃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阻燃剂250 g/L,交联剂50 g/L,催化剂15 g/L,柔软剂20 g/L,170℃焙烘3 min.经试验,该阻燃剂可采用普通的轧-烘-焙工艺整理,阻燃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轧焙烘工艺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测试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水接触角、油接触角、静水压值及拒水拒油等级,研究拒水拒油剂质量浓度、架桥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因素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采用防水剂3679A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优化工艺如下:防水剂3679A质量浓度30 g/L,架桥剂3523质量浓度4. 5 g/L,100℃下预烘120 s,165℃下焙烘90 s。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涤/棉织物的服用舒适性,采用γ-聚谷氨酸对其进行整理。研究γ-聚谷氨酸浓度、焙烘温度对涤/棉织物吸湿性、抗静电性和透湿性的影响,找到了γ-聚谷氨酸对涤/棉织物整理的最佳工艺,并测试了水洗次数对整理效果和手感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γ-聚谷氨酸质量分数的增加,涤/棉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吸湿性和透湿率都增加,而焙烘温度对涤/棉织物的舒适性影响不大;当γ-聚谷氨酸质量分数为1%,焙烘工艺为110~120℃×3min时,整理的涤/棉织物可达到最佳舒适效果,并可耐20次水洗。  相似文献   

8.
利用浸渍-涂层复合整理方法对涤/锦交织粘扣带进行阻燃整理和工艺优化,结果显示:最优浸渍阻燃整理工艺——磷酸酯类阻燃剂用量220 g/L、异丙醇助剂用量25 g/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2 h;最优涂层阻燃整理工艺——磷氮类阻燃剂质量分数30%、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2 min。采用最优浸渍-涂层复合工艺整理的涤/锦交织粘扣带的阻燃性能可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纺织品安全性提高,甲醛和重金属含量极低,符合纺织品生态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整理剂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以封端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改性,得到分散性较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整理液,并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整理液较佳制备工艺为:在温度60℃条件下向聚乙二醇中缓慢加入MDI和催化剂,80℃预聚2.5 h,95℃加入纳米二氧化钛反应2 h,再进行封端反应80 min.较佳整理工艺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3 g/L,浸渍40 win,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较强且持久的紫外屏蔽效果,UPF指数为67.6,可耐洗5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16,(11)
分别采用6种不同的工艺处理涤嵌毛织物,其中"高温定形→拒水剂整理→蒸呢"工艺处理效果较佳。探讨了工艺中拒水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毛织物落水变形指标和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定形→拒水剂整理→蒸呢"工艺,在定形温度170℃、拒水剂质量浓度40 g/L、带液率60%、170℃焙烘70 s的工艺条件下,毛织物的落水变形指标可达4级,色差DE*0.4。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多羟基增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进行改性,得到分散性较好的纳米TiO2整理液.研究了该整理液对棉织物的抗紫外效果,获其优化工艺为:纳米TiO24g/L,浸渍50 min,整理液pH值8,焙烘温度150 ℃,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较强且持久的紫外屏蔽效果,UPF指数为60.12,耐洗5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2.
《印染》2021,(8)
根据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面料对液体阻隔能力的要求,选用涤/棉织物进行耐久防水整理。优化的整理工艺为:防水剂FP-C622 55 g/L,交联剂FD-BAX 8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80 s。经该工艺整理后,织物耐水冲击穿透性能符合YY/T 1632—2018标准要求,透气性能较好,织物断裂强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张维  黄鹏  邢帅 《针织工业》2018,(5):41-44
采用轧焙烘工艺将纳米TiO_2水分散液整理到棉针织物上,运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整理液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防紫外线、抗静电、自清洁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_2水分散液整理织物最佳工艺条件为:整理液用量60 m 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90 s,整理后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达到了100.00~+,UVA透过率为4.06%;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及自清洁性,织物电荷面密度为2.50μC/m~2,辣椒油和咖啡等污渍在自然光照射21 h后基本完全分解。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焙烘时间以及焙烘温度条件下,防霉剂吡啶硫酮锌在棉织物及涤/棉织物上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棉织物防霉工艺参数为:吡啶硫酮锌质量浓度0.04 g/L,焙烘时间3 min,焙烘温度120℃,轧液率80%,浴比1∶25;涤棉织物防霉工艺参数为:吡啶硫酮锌质量浓度0.03 g/L,焙烘时间3 min,焙烘温度130℃,轧液率80%,浴比1∶25。在该工艺条件下,防霉剂吡啶硫酮锌可发挥最佳防霉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含氢硅油、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以氯铂酸-异丙醇溶液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得到氟烷基和氨基共性改性含氢硅油,并将生成的改性硅油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通过"浸-轧-烘"的整理工艺,来提高亚麻织物的柔软性能。通过探讨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整理液的质量浓度对织物性能指标的影响,得出最佳整理工艺为:焙烘温度160℃,整理液质量浓度80 g/L,焙烘时间4 min。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蓬松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抗起毛起球整理剂FK-833对莫代尔家纺面料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pH、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整理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整理工艺为:整理剂15 g/L,不调节整理液pH(大约为9),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2 min。织物经抗起毛起球整理后,染色牢度可提高0.5级,抗起毛起球可达5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亲水性有机硅柔软整理剂JSS整理竹浆纤维织物,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及整理液pH对竹浆纤维织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整理剂JSS用量40 g/L,整理液pH为5,160℃焙烘90 s.经JSS整理后的竹浆纤维织物具有较好的柔软效果,且对其亲水性、白度、强力等性能影响较小,水洗5次后整理效果的耐久性较好,但对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苯甲醇用于涤/棉分散/活性染料直接印花,探究了苯甲醇用量以及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汽蒸时间等因素对涤/棉织物印花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印花织物的各项色牢度。结果表明,苯甲醇可用于涤/棉分散/活性染料同浆印花低温焙烘助剂,最佳工艺为:苯甲醇50 m L/kg,焙烘温度170~180℃,焙烘时间2 min,100℃汽蒸7~10 min,涤/棉印花织物可获得较高的表观色深,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耐皂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TFBM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4-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单体,合成了一种含氟聚丙烯酸酯拒水抗紫外整理剂。探讨了整理剂用量、整理液pH、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整理后棉织物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用量120 g/L,整理液pH 6,170℃焙烘2.5 min。棉织物经此工艺整理后,拒水性可达90分,接触角达到132.9°,UPF值达到50.2。  相似文献   

20.
《印染》2019,(18)
采用树脂PCLN对纯棉针织服装进行免烫防缩整理。研究了树脂质量浓度、喷淋带液率、预烘温度、熨烫工艺、焙烘温度及时间对织物免烫防缩性能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树脂PLCN质量浓度60 g/L,喷淋带液率120%,预烘温度80℃,预烘之后进行熨烫整理,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3 min。采用优化工艺整理的纯棉针织服装,经家庭洗水20次后缩水率在-3%~+3%,外观平整度4.0级,游离甲醛质量分数75 mg/kg,成衣的鼓破强力保留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