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开采问题,分析了现有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的不足.受关键层理论启迪,基于刀柱采空区上方岩层可形成的结构和上层煤开采对层间岩层的影响,提出了关键层叠合破断距的概念,形成了“5步法”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判定白家庄矿8号煤层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的6号煤层可以上行开采,并在生产实际中实施,开采情况正常.  相似文献   

2.
基于综放采场顶煤体在支架上方裂隙发育程度和破碎特征,为确定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和合理的放煤参数提供依据.在综放面支架上方打穿煤层钻孔,采用钻孔摄像仪记录顶煤裂隙的发育情况.从钻孔摄像中取得的影像资料出发,分析了支架上方特厚坚硬顶煤沿厚度方向的破碎特征,进而分析了其破碎机理,并提出了合理的放煤参数,为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进一步提高顶煤呆出率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轲轶 《矿山测量》2020,48(3):78-81
受周边煤层开采影响,矿井进风井出现明显的变形和破坏,给井筒提升和通风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文中基于井筒偏斜和井壁破坏特征,初步分析了井筒的破坏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后续的沉陷变形情况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井壁维修加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近距离煤层的上行开采为背景,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经验类比、概率积分等方法,研究5号煤层和7号煤层上行开采过程中矿压显现和岩层移动规律,分析了近距离煤层间相互影响作用,并对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7号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上方出现应力卸压区,顶板下沉量不断增大形成顶板下沉区,5号煤层受7号煤层采动影响下沉3.1m;与7号煤层开采相比,5号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应力卸压区范围和顶板下沉量都有所增加,且7号煤层采空区边界应力集中出现向5号煤层采空区边界转移的现象;上层煤层处于下层煤层垮落带上方15m以外,处于导水裂隙带的上位岩层平衡区域,具备上行开采的条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给出5号煤层2551N工作面合理的布置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长榆河煤业15下号煤层上方近距离的15上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所带来水害隐患问题,结合矿井东部实际地质条件,对15上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分布进行分析,得出探放水巷道合理布置方式、外错距离和煤柱宽度,并提出相应的探放水措施,对于保证长榆河煤业15下号煤层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损伤影响范围及其遗弃煤层开采问题,用简化的平面力学模型,解析分析了煤层采出后长壁采空区上方岩层的损伤影响范围,并根据垂直方向上岩层的损伤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采空区覆岩分为破损垮落带、损伤扰动带和无损变形带,获得了长壁采空区上方遗弃煤层上行开采的安全层间距计算公式.针对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白家庄煤矿8号煤层长壁采空区上方遗弃的6号煤层上行开采计算了其安全层间距.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采空区上方近距离煤层开采设计的论证,分析了对采空区上方近距离煤层开采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通过掘进及回采试验,说明开采方案是成功的,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准备在其他区域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开滦唐山矿岳胥扩大区属巨厚冲积层下上山开采,上方巨厚冲积层含水丰富,对下方煤层开采构成威胁。通过对该首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深入分析,结合对首采区开采情况的研究,提出合理留设首采区防隔水煤(岩)柱方案:5煤层留设煤柱垂高60 m,8煤层留设煤柱垂高60 m,9煤层(8、9合区)煤层留设煤柱垂高85 m,12-1煤层留设煤柱垂高35 m。为了确保巨厚冲积层下上山开采不出现透沙透水现象,在生产前应制定安全开采防治水措施,使回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9.
党红星  王岩 《中国矿山工程》2011,40(5):38-42,46
介绍了山阳煤矿多煤层开采副井井筒揭煤时的具体实施方法.在施工中采用了预测预报、瓦斯排放、震动放炮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并加强组织管理,有效地消除了煤层突出的危险性,使井筒顺利穿过4#、5#煤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澄合矿区此类矿井施工作业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曾金元 《山东煤炭科技》2015,(3):60-61,64,67
煤层群条件下开采保护层是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该文分析了煤层开采顺序及保护层选择影响因素,引用计算机冒泡法排序原理,研究了保护层选择及煤层合理开采顺序的优选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