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制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也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其不仅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建立服务型政府,也解决了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彼此协调困难的难题。但我们不要忘用宪政的眼光审视它,用法治的思维考察它,确保改革符合宪政之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行政腐败、不作为和不道德现象严重.新时期党和政府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行政伦理要求,赋予新的改革任务,因此急需加强领导干部行政伦理建设,增强行政伦理意识,提高行政伦理修养,塑造行政伦理人格,践行行政伦理规范,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公信力,增强号召力、组织力、引领力和执行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升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创立,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设立该制度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管理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而且实现了管理理念上的革新。相对于全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而言,这是一项小的改革,但是该制度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伦理构建是当前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当前世情、党情、国情变化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行政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出发,借鉴西方伦理建设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理顺政府职能、将行政伦理建设制度化等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5.
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这些弊端和不足影响了政府改革的深化。而毛泽东对行政体制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毛泽东行政体制观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当代中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实践的科学指南,对当今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人员是行政组织的雇员,更是社会公众的雇员。在组织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选择维护公共利益则有赖于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缺失,会助长本位主义、削弱治理能力、最终损害公共利益。应通过建设先进行政文化、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健全权利救济和道德激励机制,增强行政人员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意志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塑造民主自主型行政人格,提升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创建于上个世纪中期的行政审批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传统行政审批制度中过多过滥的审批事项严重抑制了市场活力,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产生了"寻租"等腐败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启动审批制度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涉及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审批制度改革面临多方阻力,改革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利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8.
规范控制行政权的最好监督模式应当是权利通过权力来制约权力,以实现行政权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本文从政治学、哲学、法理学、宪政及行政法理论基础等方面为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改变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弱势状况,使其成为约束、控制行政权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社会科学,它弥补了传统概念法学方法在面对规则选择问题时,很难在不同的取舍间进行量化权衡的缺陷。笔者将以法经济学的角度从合伙的价值和契约本质来诠释应该如何为合伙企业选择债务承担规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农村人际关系结构发生重组,致使重视伦理、强调血缘、轻视利益的农村传统人际关系,形成利益日益凸显、血缘意识淡化、伦理约束弱化的趋势。但农村人际关系的差序本质和"人情"规则没有根本变化,仍是制约农村人际交往的结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