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纤维形态特性对纸张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 《黑龙江造纸》2014,42(3):18-20
纤维特征在造纸过程中影响纸张的结构,决定纸张的性能。本文主要论述了造纸纤维的几种重要特征,如纤维长度、粗度,纤维强度等,分析了纤维的特征对纸张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鉴于硅酸铝纤维难于成纸、成纸强度较低的问题,探讨了硅酸铝纤维与一定量的植物纤维配抄对纸张性能的影响.对添加胶粘剂、添加分散剂以及硅酸铝纤维中渣球对混合抄纸时纸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检测了成纸的耐高温性能.结果显示:添加植物纤维能够提高硅酸铝纤维纸的强度,添加一定量的胶粘剂能降低植物纤维的用量,渣球对成纸不利,应该尽可能地除去,分散剂的最佳加入量为0.5%时纸张的匀度较好,同时提高纸张的强度指标.最后经过高温特殊处理之后,纸张能够耐1200℃的高温.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乙烯醇纤维(PVAF)不同添加量对口罩亲肤层过滤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纸张的干强度随PVAF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纸张的湿强度在PVAF添加量小于3%时没有改善,当PVAF添加量在3%~7%时,纸张的湿强度明显提高,当PVAF添加量大于7%,纸张湿强度的增加趋势变缓。纸张透气度随PVAF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量大于3%以后,透气度下降趋势变缓。添加PVAF对纸张的吸水速度有所影响,但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涤纶、天丝、黏胶纤维与针叶木浆配抄对医用垫单纸强度、透气量、柔软性及Cobb值的影响,研究了针叶木浆打浆度、涤纶纤维长度和用量、浸渍液种类及起皱处理对医用垫单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比天丝纤维的纸张强度、柔软性较差,黏胶纤维纸张透气性较差,涤纶纤维更适用于医用垫单纸;10 mm涤纶纤维比5 mm涤纶纤维更利于纸张的强度、柔软性和透气性;针叶木浆打浆度的增加有利于纸张强度而不利于透气性和柔软性,20°SR较为适宜;涤纶纤维用量20%时纸张的强度较高、匀度好且柔软透气;不同乳液(R1、R2、R3)浸渍后,纸张强度R3>R1>R2,抗水性R1>R3>R2,起皱后强度R3>>R1>R2,R1和R3以1∶1比例混合浸渍,可制得与进口医用垫单纸产品性能相当、抗水阻隔性好且起皱后强度性能优良的医用垫单纸。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质量比浓度的乙醇、丙酮、丙酸、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等化学试剂对芳纶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和踟性,并进行纤维成纸性能研究。研究了改性对芳纶纤维强度、纤维表面黏附功及其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隐性剂的表面能接近纤维的表面能时,对提升纸张强度影响最为显著;纸张强度性能是纤维表面黏附功和纤维本身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乙醇质量比浓度为11.10%时,改性纤维强度、纤维表面黏附功、纸张抗张强度分别可达到1365.05N/g,116.33mJ/m2和43.27N·m/g,分别提高5.44%,9.90%和5.53%。  相似文献   

6.
鉴于粉煤灰纤维难于分散,成纸强度低的问题,探讨了CMC浓度对粉煤灰纤维分散的影响。对增强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对配抄纸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粉煤灰纤维不同加入量对纸张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MC分散粉煤灰纤维的最佳浓度为0.6%;在添加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CMC对纸张增强效果优于添加CPAM的纸张;在加入1.2%的CMC条件下,粉煤灰纤维可代替20%-30%的植物纤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石膏纤维的加入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膏纤维对纸张强度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当石膏纤维加入量小于10%时,纸页各项强度均一定程度下降;加入量大于10%且逐渐增加时,纸页各项强度指标随石膏纤维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石膏纤维加入量为35%叶,纸页各项强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石膏纤维则纸页强度逐渐下降;纸浆打浆度为55~60℃SR时,石膏纤维对纸张强度的改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8.
宋娇娜  陈蕴智  冀俊杰 《上海造纸》2008,39(4):15-18,28
二次纤维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纸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二次纤维新闻纸强度尤其是表面强度与国内外常用新闻纸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该文主要讨论了造纸工艺、环境、纤维的配比及纤维的使用次数等因素对纸张性能尤其是纸张表面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杨木P-RC APMP为原料,通过P-RC APMP配抄文化用纸,对比研究了传统抄造工艺和细小纤维-碳酸钙共絮凝工艺对杨木P-RC APMP配抄文化用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抄造工艺相比,共絮凝工艺能使纸张具有更好的强度性能、白度和不透明度。对比PCC和GCC对纸张性能的影响发现,传统抄造工艺下PCC能赋予纸张更好的松厚度和光学性能,而GCC对纸张强度负面影响更小,但在共絮凝工艺下,两者对纸张松厚度和强度性能的影响差别不大,但PCC能提供更好的光学性能,且SEM图显示PCC絮凝团在纸张纤维网络中分布更均匀,与纤维网络结合良好;GCC絮凝团粒径相对较小,更多填充在纤维之间和包裹在纤维上。  相似文献   

10.
麦草浆/长纤维浆配浆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邝仁均  张皎 《中国造纸》1992,11(2):3-10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针叶木化学木浆、棉浆和针叶木CTMP三种长纤维浆与麦草浆配浆对纸张各项强度性质及滤水性能的影响,初步总结出这三种长纤维浆的打浆度及其用量对纸张性质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纤维尺寸和强度对纸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纤维的长度、粗度和纤维的内在强度对纸页的抗张强度、撕裂度和耐破度以及纸页成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讨论芳纶纤维长度对纸页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纸页紧度随着纤维长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孔径随着纤维长度增加而增加;抗张强度、伸长率、耐破度在长度是1~4mm时,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加,4mm以后变化不太明显;撕裂度在1~6mm范围内,都是随着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热压工艺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压是芳纶纤维纸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工序,本文重点探讨了热压温度和压力对芳纶纤维纸成纸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试验发现,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芳纶纤维纸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度先上升后下降,而其耐压强度则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是,随着热压过程中线压力的增加,芳纶纤维纸的物理强度和绝缘性能则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蚕丝纸的抄制及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湿法流程进行了蚕丝抄纸实验,对制浆、打浆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蚕丝纸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以壳聚糖为施胶材料,研究了蚕丝纸的再加工性能。结果表明,蚕丝具有较好的抄造适应性,成纸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透气性、吸水性、渗透性、毛细吸液高度较高。蚕丝纸的打浆工艺应在保证切断的基础上,侧重于分丝作用,以充分发挥蚕丝原纤层次丰富的结构优势。蚕丝纸的吸附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壳聚糖施胶后,蚕丝纸的透气性提高,机械强度、抗水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磨浆过程中P-RC APMP浆料及纤维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P-RC APMP制浆中,磨浆程度对最终浆料及纤维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浆料纤维的筛分分析和纤维质量分析表明,在P-RC APMP制浆过程中,随着磨浆程度的增加,浆中长纤维组分含量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纤维粗度和纤维平均长度减小,同时纤维的卷曲和扭结程度有所增加,纤维的柔软度增加.SEM观察发现,随着磨浆的进行,纤维彼此分离并发生不同程度的细纤维化,同时伴随着纤维细胞壁的破损.提高磨浆程度,纤维细纤维化程度加强,所得纸页表面平滑,具有较少的空隙,纸页中具有较多的细小纤维和纤维碎片.增加磨浆程度,浆料强度提高,这是由于纤维细纤维化程度的提高及由此引起的纤维柔软度的增加而最终导致纤维结合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甲壳素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甲壳素纤维的纵向有沟槽,有些纤维的芯层存在空隙。甲壳素纤维的干、湿态强力比毛纤维高,干态强力基本与粘胶纤维相近。甲壳素纤维的湿强明显低于干强,但下降的幅度要低于普通粘胶。甲壳素纤维的表面比较光滑,卷曲性能较差,抱合力较差,在纺丝时需严格控制湿度。总体看目前的甲壳素纤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品质,以满足高品质甲壳素纤维类纺织产品的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联合Zeta电位、吸光度和数码图像分析,考察了碱性预处理和不同试剂表面处理对碳纤维分散性的影响,并以碳纤维配加纸浆制取纸样,检测纸张的物理强度和体积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碱性预处理可改善碳纤维分散性,吐温-80和CPAM试剂都可显著提高碳纤维分散性及成纸抗张指数和电导率,但作用机理截然不同。吐温-80通过降低固液表面张力,提高水对纤维的润湿能力,改善碳纤维分散性;CPAM则是通过形成三维空间大网络絮体,阻止碳纤维的运动聚集,来改善其在纸浆中的分散。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条件下,从灰分与纤维组成等方面对不同废纸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废纸脱墨浆的光学性能、油墨含量、物理强度性能等.研究发现,不含机械浆纸的白度高,其成浆残余油墨最低,尘埃少,强度相对要好,能满足配抄白度为85%文化纸生产要求.含机械浆纸脱墨制浆得率高,制浆成本低,但因其脱墨浆固有的低白度、高尘埃,无法满足高比例脱墨浆配抄文化纸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木素含量的纤维原料,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对其形变性能进行表征,包括纤维柔软性(F)、纤维横截面纵横比(AR)和纤维压溃指数(CI);同时围绕纤维形变性对纤维间结合性能以及手抄片物理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AR和CI都可以用来表征纤维的形变性,其中,当木素含量从24.28%减少到2.67%时,F表征的相对形变量为956.5%,数倍于其他两者,说明F这一指标表征的更为全面;随着F从0.516×10~(12)N~(-1)·m~(-2)增加到5.454×10~(12)N~(-1)·m~(-2),纸张中纤维间的相对结合面积(RBA)和剪切结合强度(b)增大,Page结合强度指数从3.60 N·m/g线性增加到84.07 N·m/g;在纸张成形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纤维形变性能调节纸张强度和松厚度之间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