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与仪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是世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食品安全监测体系技术支撑(即检测方法和仪器)中的几个问题,包括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的特殊性;对检测方法和仪器的要求;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现状,以及国际上得到确认的检测方法;对检测方法和仪器发展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保证我国食品安全,新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由于受到技术和体系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杜绝,由食品安全所造成的就医现象依然时常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天迈生物致力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农产品安全等快速检测试剂、检测仪器及相关监管监控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产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及试剂、兽药抗生素激素残留快速检测仪器及试剂、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及试剂、食品安全检测咨询培训服务。合作研发单位: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4.
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安全分析的污染物主要以痕量或超痕量的浓度水平存在于被测样品之中。样品制备方法要求较高,对分析仪器的检测能力要求更为苛刻。串联质谱技术以其强的抗背景干扰能力、极高的检测更敏度和准确、丰富的检测信息正在被得到广泛的认同。而使其成为了一种常规的检测手段,进入到食品安全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进出口产品等直接关系人身健康和产品安全,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和全社会严重关切的热点问题。面对食品安全领域的严峻挑战,分析仪器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执法武器。本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2008)已确定将“食品安全”列为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本次展会上,将有来自世界一流厂商集中展示关于食品质量控制、农药残留分析等方面的仪器并提供解决方案。自加入WTO之后,农药残留、抗生素超标等问题成为中国企业面前的非关税壁垒。如何在食品安全分析、检验和监管上尽快与国际接轨,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仪器》2010,(3):122-122
<正>为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的"食品安全工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北京市科委启动"北京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重大科技项目,以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为依  相似文献   

7.
沙丁胺醇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又称β受体兴奋剂)。因其具有营养再分配作用,在食品安全、体育运动等方面存在药物滥用问题,从而引起药物残留,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基于对沙丁胺醇药物残留检测的需要,其检测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多年沙丁胺醇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使用情况,并根据不同检测方法分为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色-质联用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及其他分析法共七种类型进行叙述说明,以期对研究沙丁胺醇及新型或其他β兴奋剂的相关部门及研究人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所以,当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在任何国家都会受到最大的关注。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去年年初的“苏丹红”事件,在英国曝光后,迅速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个人都谈“红”色变。在中国,关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检验、监督和监管的各种事件经常见诸报端,更是人们日常最为关注的话题。除了危害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它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食品与农产品出口。自加入WTO之后,农药残留、抗生素超标等问题已经成为非关税壁垒横亘于中国企业面前。面对这一逐渐严峻的挑战,分析仪器再次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执法武器。作为检测的工具,快速、准确的分析仪器及技术让有毒物质无所遁形。AnalyticaChina2006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分析和生化领域的国际性博览会,也是展示先进的分析技术与仪器的交流平台,而食品安全则是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本次展会上,您将看到来自世界一流厂商关于食品质量控制、农药残留分析等方面的集中展示,以及提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检测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我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的状况.较全面地论述了当今检测农药残、兽药残、有毒有害元素、致病菌、转基因农产品以及样品前处理的技术与仪器.对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特种化学传感器以及经典的分光光度法等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的发展作了展望,并指出了酶抑制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正食品安全涉及技术与管理两大支撑体系,既有政府监管环节也有企业自查行为。2010年,残留问题重现市场、河北大肆造假;2011年,镉超标、"瘦肉精"猪肉等问题接连不断,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基层食品质检单位,面临着检验设备不足、检测手段落后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质检系统食品检验的投入,重点提升基层质检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检测监管能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和检测水平。而企业也需要进行检测设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分析测试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分析世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由来,概述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欧盟和美国有关该体系的简况,并着重论述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技术在该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七项重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吊篮安全锁临界闭锁速度较高和制动距离短等特点,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虚拟测试分析系统,采用LabVIEW图形化语言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高处吊篮安全锁性能的测试分析,并且可以实现重复测试。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笔者40年来从事分析仪器开发研究和分析仪器应用研究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述了分析仪器离不开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离不开分析仪器的观点;提出了分析仪器工作者与仪器分析工作者应相互沟通的理由;同时,对分析仪器工作者与仪器分析工作者应如何沟通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观点、理由和探讨,对促进我国的分析仪器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的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的分析测试技术、分析仪器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质分析仪器行业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煤质分析仪器的功能特点,并阐述了我国煤质分析仪器行业的现状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为煤质分析仪器行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日兴 《衡器》2010,39(1):24-29
本文从自动衡器常用物料特性分析与试验方法出发,阐述了被称物料特性与自动衡器的计量特性关系,从而验证了自动衡器准确度开放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在对功能安全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系统中,比如航天航空和轨道交通系统以及工业安全仪表等领域,需要保证系统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导向安全侧以保证安全,这就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对存在的故障进行详尽的分析或测试。在进行故障分析的时候一般用的方法有FMECA和FTA等。本文主要针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硬件FMECA分析方法,研究其应用技术标准条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使用硬件电路建模仿真分析的方法,增强FMECA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根据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增加分析的全面性,在项目中进行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同时,也引入了信息安全问题,智能仪表等现场设备面临信息安全风险。为明确和分析在功能安全危险和信息安全威胁下智能仪表的失效原因和危害,本文提出了一体化因果失效分析方法框架,通过对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融合失效分析,实现一体化因果失效路径推理。此外,对失效路径重要度通过结构、概率以及关键程度等属性量化评估,重要度表征失效路径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由此实现仪表安全失效场景精确分析。最后,通过智能变送器实践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通过动态因果图失效路径推理方法,首次揭示了智能仪表内部功能模块间安全失效渗透影响机理,实现仪表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一体化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18.
加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后引发的思考和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国际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与CAC及其宗旨,用CAC法典、SPS和TBT协定对三个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的初析,对CAC法典的初步解读,着重论述了借鉴CAC标准加速我国农产品和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舰船用气体分析仪的检定装置。舰船用气体分析仪检定装置采用气体混合比例泵动态配气,通过电路测试模块、波形测试模块、计算机数据采集模块对船用气体分析装备的主机及其接口的特征信号进行采集和诊断分析,检测所得信号与计算机进行双向通讯,由计算机命令各个诊断模块,然后由计算机中已存数据库与诊断数据相比较,从而自动诊断出船用气体分析仪的误差、稳定性、反应时间、灵敏度等各个技术参数的真实情况。通过计算机软件显示、存储、计算后,将各个参数绘成统一的报表,可直观、方便的辨别出舰船用气体分析仪器性能指标是否正常,达到对舰船用气体分析仪器的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重点高校在科研、教学和仪器设备等各方面的条件得到很大改善。重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设备在性能、功能和数量等方面与本校的理工科各单位相比已经没有优势。在此新局面下,高校测试中心应怎样发展和建设,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山大学实验检测公共平台建设的历史与现状,阐明高校测试中心存在与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是做好为校内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