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脱氯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等吸附剂的优缺点。其中分子筛和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显示出了良好的脱氯性能,且可通过简单的空气热处理再生,是非常有前景的脱氯吸附剂。在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分子筛和金属氧化物对有机氯的吸附从物理吸附转为化学吸附,脱氯性能显著提升,因而分子筛和金属氧化物化学吸附脱氯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吸附工艺常用的吸附剂、脱除芳烃的原理及吸附分离工艺的主要形式和特点。阐述了柴油吸附脱芳烃应用较多的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碳材料吸附剂、硅基介孔材料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吸附芳烃的π络合作用、π—π相互作用和酸中心作用机理,以及固定床、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的吸附分离工艺。并指出开发新型高选择性、易回收芳烃的吸附剂及吸附工艺是脱除柴油中芳烃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催化还原N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催化还原法消除氮氧化物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反应机理,特别是对烃类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过程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分子筛型、金属氧化物型、贵金属型和吸附-还原型催化剂等不同类型催化剂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研究工作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吸附脱除氮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吸附脱除氮氧化物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以沸石分子筛、氧化铝、水滑石及类水滑石为载体的吸附剂及吸附工艺对氮氧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美国EcoCatalystic公司已扩大试验了一种基于CL-ODH技术的乙烷制乙烯新工艺。该工艺与典型的蒸汽裂解工艺相比,可使乙烯生产过程中的CO_2排放量减少80%以上。此外,该工艺没有氮氧化物排放,这缓解了传统工艺的另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在该工艺中,乙烷在装有专有的金属氧化物氧转移剂(载氧体)的第一反应器床层中选择性地转化为乙烯和水,在第二个反应器床层中金属氧化物随后被空气重新  相似文献   

6.
吸附法脱除汽油和柴油中含硫化合物,具有投资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综述了国内外汽油和柴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工艺和吸附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IRVAD工艺、S-Zorb工艺、PSU -SARS工艺、LADS工艺和Exxon工艺,以及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等吸附材料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康菲公司吸附法汽油脱硫技术加快推广应用 康菲(大陆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开发的S Zorb吸附法(S Zorb SRT)汽油脱硫工艺与加氢处理不同,它选择性地去除硫化物而不是转化硫化物。可将高硫FCC汽油转化为低硫汽油。该工艺将FCC汽油与少量氢气混合并加热,蒸发的汽油进入膨胀的流化床反应器,吸附剂将进料中的硫吸附除去。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2016,45(11):1396
传统的加氢脱硫工艺能耗高且难以超深度脱硫,而吸附脱硫成本相对较低,可超深度脱硫。综述了吸附法燃油超深度脱硫的研究进展。吸附脱硫技术分为物理吸附脱硫和反应吸附脱硫。物理吸附脱硫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燃油中相对大量的芳烃和烯烃等组分会与有机硫化物形成强烈的竞争吸附,导致吸附剂脱硫选择性及脱硫量较低;反应吸附脱硫技术由于在吸附剂表面将有机硫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更易吸附的硫化物,然后再吸附脱除,因而吸附脱硫选择性较高。目前,还原型反应吸附脱硫技术S-Zorb工艺已投产,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氧化型反应吸附脱硫技术由于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且不消耗氢气,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车用燃料油吸附法深度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综述了车用燃料油吸附法深度脱硫的技术及吸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脱硫、化学吸附脱硫、络合吸附脱硫和选择性吸附脱硫等。物理吸附是极性吸附,吸附剂对硫化物的选择性差,难以对燃料油进行深度脱硫;化学吸附能对燃料油进行深度脱硫,但吸附温度和吸附剂再生温度较高;络合吸附和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操作条件温和、投资和操作费用低,能深度脱硫,可生产硫含量小于50μg/g的低硫车用燃料油,但目前吸附剂对含硫芳烃的选择性和容硫量还较低,不能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康菲公司吸附法汽油脱硫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康菲大陆菲利浦斯石油公司S Zorb吸附法(S Zorb SRT)汽油脱硫工艺与加氢处理不同,它选择性地去除硫化物而不是转化硫化物。可将高硫FCC汽油转化为低硫汽油。该工艺将FCC汽油与少量氢气混合并加热,蒸发的汽油进入膨胀的流化床反应器,吸附剂将进料中的硫吸附除去。吸附剂从反应器中连续抽出送至丙生器用氧化方法再生,再用纯度低达50%的氢气还原,硫以SO2除去,送至硫回收装置。再生的吸附剂返回反应器。汽油辛烷值损失在1个单位以下。S Zorb工艺操作条件为:343~413℃、0·69~2·07 MPa、空速4~10…  相似文献   

11.
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测试了在30℃与400℃下苯和噻吩在重油流化催化裂化(RFCC)催化剂及其主活性分子筛组分上的吸附-脱附曲线和程序升温脱附曲线,并将其与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原位降硫性能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噻吩在RFCC催化剂上不仅存在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还会发生低聚反应;苯与RFCC催化剂间的作用力较弱,只存在1种吸附位,400℃下苯在RFCC催化剂上以扩散过程为主,这样可减少汽油因深度裂化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提高RFCC催化剂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和耐结焦性能;噻吩在RFCC催化剂上的饱和吸附量远大于苯,说明RFCC催化剂对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轻烃的吸附与解吸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轻烃具有以自由基进行反应的特性,烯烃的双键易断裂。阐述了沉积岩表面吸附轻烃时遵循固体表面吸附的理论:首先是物理吸附,随着分子距离的减小,范德华引力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使烷烃中被物理吸附的C-H键生成C.和H.,使烯烃中被物理吸附的C=C键生成.C-C.、.C-C.或C.和H.并分别和表面的分子或离子生成新的化学键;此时,吸附变为化学吸附,化学吸附轻烃的热解吸是以自由基形式进行,在较低温度下的解吸是化学吸附的可逆过程,在较高温度下的解吸则发生组分的化学重组反应,而常温酸解吸是化学吸附的可逆过程,不发生化学重组反应。指出轻烃的吸附与解吸有较多的实验证据,研究轻烃的吸附与解吸模型对轻烃分析技术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环保要求的提高,钻井过程中逐步推广应用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但仍产生大量的废弃钻井液。为了提高水基钻井液的循环利用率,分析了废弃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的总固相含量和微小劣质固相含量,提出了去除废弃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中劣质固相的电吸附处理方法,具有不添加化学药剂、选择性去除微小劣质固相和不破坏钻井液中原有有效成分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废弃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经过2次电吸附工艺处理后,能够去除粒径小于10 μm的超细微劣质固相;电吸附结合离心分离预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升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的再生性能,实现钻井液循环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吸附法处理废弃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是废弃钻井液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新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活性炭、沸石分子筛、金属氧化物、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纤维、硅胶、多孔有机聚合物等CO2吸附材料的研究近况。活性炭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且价格低廉、制备简单,长期以来一直都备受关注。沸石分子筛同样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且离子交换性能导致孔径大小与吸附性能可调。金属氧化物具有碱性可对CO2进行化学吸附,具有吸附容量高、操作技术简单等优点。MOFs作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具有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特点,拥有广大的应用前景。纤维、硅胶及多孔有机聚合物等其他的吸附材料具有结构稳定性强、活性高及吸附速率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廉价的煤制气副产褐煤半焦活化后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金属氧化物半焦脱硫剂,用于柴油吸附脱硫。考察了半焦载体不同活化方法和不同金属氧化物含量对半焦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温度和空速等脱硫工艺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方法活化后的半焦制备的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明显优于未经处理的半焦制备的脱硫剂脱硫剂、负载金属氧化物后脱硫能力也有所提高,CuO负载量1%效果最佳,ZnO负载量0.5%为最佳;从60~120℃,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硫剂的脱硫能力逐渐增强,超过120℃后,脱硫剂的脱硫能力下降;脱硫剂的脱硫性能随着空速的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多相催化过程是通过基元步骤的循环将反应物分子转化为反应产物。催化循环包括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和反向扩散五个步骤。由此可见,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决定着反应物分子被活化的程度以及催化过程的性质,例如活性和选择性。因此研究反应物分子或探针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对于阐明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的性质、催化作用的原理以及催化反应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它与催化、腐蚀、粘结等有密切的关系,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  相似文献   

17.
<正>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Grecea及其合作者在"无机化学前沿"杂志中提出了一种水稳定型金属有机框架(MOF),其可以选择性吸附CO_2与N2混合物中的CO_2,可用于从电厂烟气中有效分离CO_2。多孔材料吸附法与目前使用的化学吸附方法相比,再生能耗低。该研究为开发低成本和无毒的气体分离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Grecea博士的团队正在进一步提高新型MOF的水稳定性,并开发适用于  相似文献   

18.
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开发的SZorb吸附法汽、柴油脱硫工艺被第17届世界石油大会评为技术创新奖。该吸附法汽油脱硫工艺与加氢处理不同,它选择性地去除硫化物而不是转化硫化物,可将高硫FCC汽油转化为低硫汽油。该工艺将FCC汽油与少量氢气混合并加热,蒸发的汽油进入膨胀的流化床反应器,  相似文献   

19.
汽油吸附脱硫装置采用吸附脱硫原理,在氢环境下,利用吸附剂选择性吸附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达到降低精制油品硫含量的目的。该生产过程在临氢、高温、高压操作条件下进行,其介质易燃易爆,反应产物分离单元存在高低压介质互串、气液相液位控制失灵等严重高风险危害。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详细设计的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的产物分离单元进行分析,查找出工艺设计中存在介质倒串、仪表控制系统不完善等隐患,提出增上管道止逆阀,完善仪表控制系统,优化操作等削减风险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装置运行的本质化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燃油活性炭吸附深度脱硫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附法深度脱硫可以在常温常压下选择性脱除燃油中的含硫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在归纳燃油组成及硫的类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燃油活性炭吸附深度脱硫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尺寸选择机理、酸性位吸附机理、络合吸附机理和催化氧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吸附脱硫工艺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