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西藏林区进行简要分类,分析林芝结巴村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的实地调研,以林芝结巴村民居建筑为例,简要分析藏式民居建筑的院落布置、空间布局、结构承重、建筑材料等内容。阐述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适应性及建筑特点。通过对林芝结巴村藏式民居建筑室内外温度、湿度的测量,分析得出藏式民居热环境状况。对外围护结构建筑材料的分析、窗地比分析、外窗保温分析等提出改造方案,改善藏式传统民居室内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巴渝地区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湘西地区传统民居冬季热环境,以湘西山区的一处传统农村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外热环境研究。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和数据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山区传统民居进行分析得木屋的保温性能有待增强并提出了改善的相关措施。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得到村民的冬季服装热阻、新陈代谢率和热、湿环境评价,分析当地居住木结构建筑的村民热舒适感觉以及冬季村民的着装和平时在家中的活动。结果可直接作为以后改善传统民居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拉萨地区民居是在高原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居住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新式民居已逐步开始替代传统民居,其围护结构及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有较大差异,与传统民居相比,新式民居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室内热环境方面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拉萨赤角林村传统民居和新式民居进行了冬季室内热环境参数实测和计算机模拟,比较了2类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了新式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变化与特点,为该地区民居室内热环境的改善和对比研究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乡土民居和其所处地域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对鲁南翼云山石板房乡土民居的环境适应性进行多层次的解读,通过现场调研与访谈,深入观察,结合文献、专业技术分析,探讨在不适宜的居住自然环境中,石板房民居如何解决居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就地取材与施工营造技艺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情趣中,挖掘乡土民居建筑语言所投射出的智慧观,分析其营建策略,寻找出深藏于表象背后所蕴含的古人顺应自然的营建思想。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的再生利用在传承传统村落肌理、生态技术的同时,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才是其持续再生的主动力。基于BIM技术的模拟及可视化特点,针对传统民居再生利用中的物理环境进行了优化策略的探讨及光环境、热环境、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分析,为传统民居居住环境的评估和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青岛地区四类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当地民居的文化特征和空间原型,分析其适应夏季热湿和冬季寒冷气候环境时所采用的空间与构造策略,探讨传统绿色营建智慧的当代传承和技术转化路径,以期为当地民居的绿色建设和更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拉萨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现状,进一步为当地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对拉萨某传统民居的冬季室外气象环境和室内热环境进行了长期测试与结果分析。并根据当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提出不舒适度日数(UCDD12)作为评价室内温度与最低舒适温度差距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该传统民居未生火炉的人员活动房间室内温度波动较小,但不舒适度日数过大,原因是室内热源不足、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应利用当地丰富且稳定的太阳能资源及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设计以改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9.
现场实测调查鄂西南传统干栏式民居室内热舒适水平,首次构建居民的热舒适模型。研究分冬夏两季进行,对208户民居进行热环境参数实测、387位居民的主观热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再用回归方程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确立其热舒适阈值为:夏季热中性温度为26.0℃,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22.2~29.7℃;冬季热中性温度为13.2℃,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8.1~18.4℃。按此值选取两户典型传统民居进行热环境评价,发现夏季室内热环境较舒适,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进而提出当地传统民居的优化重点是冬季保温,适当兼顾夏季防热。最后结合当地乡村住宅的现状,分析适宜的热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哇曲村典型藏式民居冬、夏季室内外温湿度的测量,分析得出了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热环境状况。结果表明: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气候等因素,哇曲村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构成和单体民居建筑构造。藏族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建筑热环境的被动式调节使室内热舒适状况需要通过综合的、节能的手段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岷江流域桃坪羌寨典型的羌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和冬季进行现场测试,对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性进行定量研究,研究显示羌族传统民居夏季热舒适度良好,冬季室内较冷、热舒适度较差。  相似文献   

12.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由于气候特殊、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导致居住环境的节能水平不够。现以河北省西部山区传统村落民居节能改造为出发点,选取保定市阜平县顾家台村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研,汇总传统民居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以延续传统民居做法、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满足当代农民居住需求为前提,针对其围护结构、平面布局及采暖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改造策略,探索了提高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北京西部明清古村落爨底下的典型民居进行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采光照度和风速等物理环境热舒适状况的现场测试,同时借助计算机模拟方式分析爨底下传统民居的日照及阴影遮挡、采光、通风等情况,以详细探究爨底下传统山地合院的居住环境微气候舒适度及其生态效率。实证表明,爨底下村落作为北京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山地合院聚落,其民居营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智慧,能巧妙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生活需要,且生态代价极低,因而对当今建筑的生态环境营造仍然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一幢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多项环境参数现场测试以及连续监测,从舒适性角度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具有"冬冷夏凉"特性;夏季自然通风、遮阳以及隔热性能良好,其室内热环境较为适宜;冬季防寒保温及密闭性效果不佳,其室内热舒适性差;过渡季(春、秋季)室内热环境较好,人体热舒适性好。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但是光环境不佳,大部分时段不能达到现代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丽水地区地形复杂,资源丰富,气候特殊,其传统夯土民居在长期营建过程中形成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策略。文章以百山祖国家公园周边的18个村落为例,从气候嵌入性理论视角,通过气候分析软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浙南传统夯土民居的被动式营建智慧。研究发现,当地传统夯土民居在长期的自发式营建过程中,形成了适宜的被动式策略以改善居住热环境;这些策略与软件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了传统的营建智慧是对地理、气候的综合性应答。  相似文献   

16.
徽州民居冬季室内湿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徽州地区两栋典型民居冬季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连续测试,通过对比徽州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热湿条件,考察了不同功能区域室内湿环境及热舒适性。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冬季室内处于潮湿及非常潮湿等级,相对湿度值高于现代民居,但传统民居室内湿度日较差小于现代民居,室内湿环境稳定性良好;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外含湿量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8,室内湿环境对室外湿环境响应明显;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传统民居厅堂、厢房热舒适时间段占比分别为7.36%、8.77%,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建议采用局部采暖设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一种新型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民居的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选取当地农村一栋独立2层装配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冬季室内外温湿度、壁面温度等热环境要素进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但室内湿度及部分房间的照度情况不甚理想,对此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弥补了此类型装配式民居热环境实测方面的不足,为该体系装配式民居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8.
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是在高原寒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居住形态。本文选取林芝地区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在冬季进行室内外温湿度,风速等热环境参数测量,并对民居的建筑热工性能及室内热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与对比,同时通过热舒适指标对传统建筑热舒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通过被动式的方式降低室外气候对室内的影响,但室内不能达到热舒适标准,需要通过采暖和合理的功能安排实现室内热舒适。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山地木板壁民居对重庆夏季湿热气候的适应性,选取当地典型木板壁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PMV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板壁民居夏季依靠自然通风显著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夏季典型日APMV达Ⅱ级以上的约占65%。传统木夹壁民居在热环境营造上响应了当地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西递徽州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递典型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冬季对其进行了太阳辐射强度、温湿度、风速及黑球温度等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传统民居保温防寒效果差,冬季室内阴冷潮湿,依据Fange建立的热舒适模型进行分析,室内热环境不满意率高达71%以上,热舒适度低。为此,对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传统民居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