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分两步走"目标,农村贫困治理战略也需做出同步调整。文章从贫困性质变化和贫困标准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贫困的动态变化。从返贫、流动人口贫困和老年人口贫困三个方面分析了相对贫困治理需要关注的问题。最后从建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流动人口扶贫管理体系、建设医养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了2020年后贫困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涌入了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动力,同时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班为例,从强化政府支持力,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协调,完善社会团体的组织与管理,促进不同民族成员的交流,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素质提高三个方面探讨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为理论基础.从实践层面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性;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不断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道路、提供必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不断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注入内在活力、提供强大动力。只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如何建设高职和谐校园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高职和谐校园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街区制建设的推进,开放式街区的社会治理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核心问题.要破解这—社会难点问题,亟待实现物业服务与城市网格化治理的融合.研究梳理了物业服务在城市网格化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分析了开放式街区物业服务与城市网格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城市网格化治理平台与物业服务平台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融合的街区居民自治组织,构建城市网格化治理服务外包与服务购买制度等建议,以创新多元化社会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学习是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这是时代进步的大趋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工程咨询单位作为以高智力、多学科、综合性强为主要特性的工程咨询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7.
城市精神是正向积极的社会意识,能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增添文化和精神动力,亟须突破增长瓶颈进一步生长深化升华。新时代城市更新为刷新和厘定城市精神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一是按时期和发展阶段注入城市精神的时代感;二是在我国城镇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完善过程中进一步厘定城市精神;三是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中促进城市精神转型;四是在市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中增长城市精神;五是将对中国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待融入城市精神;六是在应对重大公共事件和城市韧性建设中生发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8.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缓解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低保”工作的深入,也出现了不良现象,即“骗保”、“假低保”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低保制度的完善、低保对象的确定、低保者的信用度和低保者的文化技能有关;解决这一问题需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低保制度,加强低保工作力量,通过对低保者培训和学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就业者。  相似文献   

9.
智慧城市显然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时代巨变之下,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应因时而进、因势而行、因机而变,发展和配置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话语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智慧城市提供了新要求、新期望和新选择,同时智慧城市也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智慧城市是实现人民城市共建共享共治理念的有效抓手,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城市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技术堆积有余,韧性建设不足”“顶层设计有余,基层治理不足”“政企主导有余,社会参与不足”和“城市竞争有余,在地适应不足”等困境。为此,今后要进一步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韧性治理、要素下沉、价值共创和嵌入适应。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更要重视人的品德和世界观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成才”和“成人”。辅导员既要帮助学生“成才”,更要辅导学生“成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介绍了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内在于工人阶级执政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庄严和历史责任和现实选择,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单竭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乡城人口流动与城市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 ,通过大量实证材料分析 ,指出农村流动人口进城不仅弥补了城市服务业的就业岗位空缺 ,促使城市失业、下岗职工参与服务业就业竞争 ,同时 ,大量乡城流动人口的存在也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乡城人口流动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堵”而只能采取“导”的措施 ,通过设置合理的进入条件 ,加强管理 ,引导他们有序流动 ,通过乡城人口流动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面向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它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定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兴趣、特长及思想品德的和谐发展。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各学科教育功能进行综合施教,方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那么学校体系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什么作用呢?1 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市化以“半城市化”形式为主,受“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城市之间存在的社会距离不利于双方的交互融合。根据 2017 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将社会距离指标分为行为、体验和意愿三个测量维度,运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以研究社会距离相关因素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就业身份和收入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次,在社会行为距离方面,社会参与行为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在社会体验距离方面,城市包容性和身份认同对居留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在社会意愿距离方面,户口迁入意愿和融入意愿对居留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综上,流动人口社会距离对其居留意愿具有一定影响,且总体呈正相关,即社会距离越小,其居留意愿越强。由此,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设计要完善对于流动群体与本地居民的交互融合,积极鼓舞流动人口在城市进行社会参与、交往融入,以缩短社会距离,进而提升其居留意愿。  相似文献   

15.
在了解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在融入城市进程中面临的户籍制度阻碍、收入水平偏低、缺乏社会保障、享有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少等问题,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等兼具理论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建议,旨在让流动人口更好地适应、认同城市生活,被城市所接纳,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以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以社会公正为价值指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文化则是人的本质特征。从文化的视角切入,更能抓住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培育国民的公民意识;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动力维研究,着重分析了城市发展的潜在动力及可持续发展承载力,从而得出结论城市规模的有限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城市规划从渠道建设着手更利于实现其科学化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城市的本质是渠道的节点,表现为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的动力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动力维研究,着重分析了城市发展的潜在动力及可持续发展承载力,从而得出结论:城市规模的有限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城市规划从渠道建设着更利于实现其科学化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城市的本质是渠道的节点,表现为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治理是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治理的网络管理,根据我国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形势,针对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需在治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管理变革.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前提,以公民社会的成长壮大为依托,建立起城市治理的网络,在城市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城市的公共事务,以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现象及改造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中村”对城市的建设质量和发展秩序的影响.以“城中村”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分析,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中“城中村”产生的内在原因及其外在条件.从城市发展及其管理层面对"“城中村”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再认识.指出了“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外生型”经济社会机制的结果.提出了以均衡化和利益机制为核心,以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为支撑,以空间改造和功能重塑为重点的综合化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