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李薇  伍一军  仇绍萍  王睿  冷欣夫 《农药》2006,45(12):840-841,85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吡虫啉在萝卜、萝卜叶片及其栽培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萝卜、萝卜叶片和萝卜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65d(萝卜)、3.70d(萝叶片)和10.88d(土壤)。所测得的吡虫啉在萝卜中的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75mg/kg。此值大大低于FAO规定的吡虫啉在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上的最低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利谷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允成  赵云和  朱杰丽  张宇  范志先 《农药》2006,45(2):119-120,12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了利谷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喷施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2812.5g a.i./hm^2)测出在玉米植株上的残留量较低,施药后14d的残留量仅为0.08mg/kg;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为7.02mg/kg,半衰期为2.1d,据施药后第14d采样,消解率为72%。利谷隆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3.
联苯三唑醇在花生和土壤中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建垒  宋国春  李瑞娟  王森 《农药》2006,45(8):554-555,56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联苯三唑醇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HPLC法测定了联苯三唑醇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联苯三唑醇在花生植株中消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2.7-3.0d;在土壤中的消解速度较慢,半衰期为9.0—9.8d;25%联苯三唑醇WP315—630g a.i./hm^2,连续喷药3-4次,收获期花生仁中未检出联苯三唑醇残留量(〈0.025mg/kg),花生植株中联苯三唑醇残留量不超标(〈20mg/kg)。  相似文献   

4.
氯化苦在土壤中的挥发及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国强  李鑫钢  李凌 《农药》2002,41(1):20-21
孔隙流速为0.013cm/s的土柱通风试验中,经4.5d后氯化苦在土壤中的含量由132ppm(W)降至一半,11d后基本不残留,将气速提高至0.021cm/s后,挥发半衰期缩短为2d,共需6.5d即可全部脱除。一维平衡传质模型可用以预测土柱通风效果,在前期和中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但在后期产生很大偏差。  相似文献   

5.
40%乐果乳油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慧梅  孙慧  顾黄辉  樊聪明  庄宝芹 《农药》2007,46(4):254-255,257
采取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0%乐果乳油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乐果最低检测量为0.01mg/kg,在甘蓝和土壤中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3mg/kg。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25%-110.39%,变异系数为1.51%-5.83%,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乐果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2d和1.5d,药后间隔3、7、10d,乐果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ND至9.6989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为ND至0.1732mg/kg。  相似文献   

6.
啶虫脒不同施药方法在甘蓝中的残留及其对蚜虫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为供试植物.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测定啶虫脒在植株内的“生物抽提”作用及其对蚜虫的防效。结果表明,喷雾后第3d,啶虫脒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1.093mg/kg,第21d残留量降低到0.016mg/kg;灌根后第3d,啶虫脒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0.033mg/kg,第21d残留量为0.043mg/kg,且残留持效期较喷雾法延长10d以上。施药方法不同,啶虫脒对蚜虫的防效也不同,喷雾法施用啶虫脒对蚜虫的短期防效优于灌根法(7d以内),但“持效期”较短;喷雾施药7d后,其防效大幅下降;而灌根法施药后第7~21d内.对蚜虫的防效一直保持在67%以上,在此期间可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杨晓云  李振  刘新清  徐浩  徐汉虹  黄炳球 《农药》2006,45(10):689-691,717
为了评价咪鲜胺在水稻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及环境安全性,在广东、浙江两地同时进行了咪鲜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广东地区,咪鲜胺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59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6d,在稻田水的半衰期为0.46d;在浙江地区,咪鲜胺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3.08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9d,在稻田水的半衰期为1.52d。收获的水稻糙米中咪鲜胺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5mg/kg。  相似文献   

8.
三唑酮在油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刘毅华  杨仁斌  郭正元 《农药》2004,43(12):559-560,562
为评价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油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GC测定方法,对三唑酮在长沙和杭州两地的油菜及土壤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唑酮在长沙油菜、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43d和8.35d;2)三唑酮在杭州油菜、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98d和6.92d;3)三唑酮在正常使用剂量下,有效成分在两地油菜籽和土壤巾的最终残留都低于0.15mg/kg,保证了油菜籽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ZMH 《农药》2007,46(9):611-611
2007年4月25日美国环保署(EPA)宣布修改180.434规则,制定紧急免除丙环唑限量的最终法规。对桃和油桃内,表丙环唑(propiconazole)及其含二氯苯甲酸(DCBA)代谢物(按混合物计)的混合残留规定了有时限的限量。本法规对此类食品内的残留规定了2.0mg/L的最大残留限量。两种产品的原定限量为1mg/L。市场需求要求生产商改变桃与油桃的储存方式,为提高水果质量,允许给予68℃下48h预成熟时间,然后放置于32℃的冷藏状态中。本额外措施无意中增加了酸腐病产生的影响,给种植主造成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噻虫嗪在番茄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明立  宋姝娥  嵇俭  张秀安 《农药》2007,46(7):477-47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噻虫嗪在番茄上田间应用的动态残留和终点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噻虫嗪在番茄上的半衰期为3.2d,噻虫嗪的用量为16.8g a.i./hm^2时,安全采摘间隔期应为5d。该试验结果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50%噻苯隆WP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棉叶、棉籽和土壤中噻苯隆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棉叶、棉籽和土壤样品经乙腈或丙酮/水提取,用装有无水硫酸钠和碱性氧化铝的层析柱净化,以C18柱作为分析柱,乙腈与水混合液(体积比为40:60)作为流动相,在288nm的检测波长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棉叶、棉籽和土壤中残留噻苯隆。在噻苯隆添加质量为0.01mg/kg、0.1mg/kg和0.5mg/kg时,土壤样品中噻苯隆残留分析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85.70%、91.10%和94.65%,变异系数为5.58%、2.37%和2.70%;棉叶样品中噻苯隆残留分析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84.20%、88.73%和90.07%,变异系数为4.86%、3.98%和3.59%。棉籽样品中噻苯隆残留分析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85.29%、86.69%和89.96%,变异系数为4.60%、4.10%和4.84%。应用上述方法测定湖南长沙和浙江杭州两地棉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噻苯隆在棉叶及其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长沙棉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08d和9.71d;杭州棉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9d和7.07d。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小麦和土壤中甲硫嘧磺隆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层析柱和SPE小柱对样品进行净化、萃取,采用C18柱,以乙腈-0.5%冰乙酸混合溶剂为流动相,于236nm检测。在选定条件下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35ng,籽粒和土壤中甲硫嘧磺隆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8mg/kg,植株中甲硫嘧磺隆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0mg/kg,甲硫嘧磺隆的质量浓度在0.1~5.0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在土壤和籽粒中以0.02、0.2、2.0m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2.14%~96.41%,变异系数为3.15%~9.45%之间,在小麦植株中以0.05、0.5、2.0m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试验,平均回收率为86.93%~94.80%,变异系数为6.28%~8.30%之间。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技术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郑海香 《广州化工》2012,(5):120-122
建立了苯醚甲环唑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乙酸乙酯或丙酮、石油醚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GC-ECD检测。方法在0.2~2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柑橘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01 mg/kg。样本中添加量为0.02~1.0 mg/kg时(n=5),平均回收率为72.90%~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1.36%~12.9%;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仲丁灵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仲丁灵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测定方法,并试验了仲丁灵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样品采用丙酮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90.71%~99.06%,变异系数为0.89%~3.34%,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最低检出量为1.89×10-10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仲丁灵按推荐使用剂量(1 800 g/hm2)和2倍推荐使用剂量(3 600 g/hm2)施药,它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04 d和11.17 d。  相似文献   

15.
商瑞  曾会才 《现代农药》2007,6(6):45-46
建立了稻田土壤中抑食肼的乙腈提取、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液相色谱测定的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在稻田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1,回收率均在83%~104%之间,变异系数均在4.5%~13.3%之间,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于传宗  何宝 《现代农药》2004,3(6):19-20,23
本文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氟罗里硅土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定量,最小检知量1.5×10-10 g。当添加浓度为0.05~1.0 mgkg-1时,噻唑啉在番茄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1%~113.1%和86.1%~106.5%,变异系数分别为2.47%~8.72%和1.36%~9.09%。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乙腈提取,层析柱和SPE小柱净化,HPLC测定,建立了唑胺菌酯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唑胺菌酯在0.05~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其相关系数0.99999.在低、高2个添加水平,唑胺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5.66%~108.34%,变异系数为2.41%~9.77%.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2 × 10-10g,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  相似文献   

18.
硝虫硫磷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杀虫剂创制品种硝虫硫磷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以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中性氧化铝加酸洗活性炭混合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定量,最小检知量为1.4×10-10g。当添加浓度为0.05~0.5 mg·kg-1时,硝虫硫磷在桔肉、桔皮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8.37%~93.17%、87.07%~94.07%和86.47%~93.30%,变异系数为1.65%~4.14%。  相似文献   

19.
确立了甘蓝和土壤中S-氰戊菊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本用丙酮/石油醚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ECD)测定.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7%~98.3%和90.7%~97.0%;变异系数分别为4.8~7.6和3.8~5.0;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5mg/kg和0.00025mg/kg.  相似文献   

20.
苹果和土壤中溴氰菊酯残留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溴氰菊酯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5-0.8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溴氰菊酯在上述样品中平均添加回收率(0.005-0.4mg/kg)在96.44%~111.82%之间,变异系数最大为4.55%。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