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现场开挖边坡卸倚岩体不同距离的声波测试,研究了卸荷岩体的声波传播特性,并采用卸荷岩体力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声波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方向声波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正交异性特征,然后根据声波的传播特性,划分了边坡开挖后岩体不同的卸荷区域,确定了各卸荷区岩体宏观力学参数,最后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超声波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应用中的基本原理、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超声波检测中声波纵波波速随岩体应力状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可以应用在无损检测技术中。  相似文献   

3.
郝记秀 《建筑技术》2023,(8):911-914
对隧道爆破振动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现场声波测试,以采集到的超声波数据为依据,分析测孔不同深度处岩体声波速度、声波速度降低率、累积损伤等随爆破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寻找累积损伤与爆破次数间的相关性。运用FLAC 3D考虑岩体力学参数损伤折减的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最终能够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某水电站坝基岩体变形模量与波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坝基岩体开挖过程中,需要快速简便的测试方法测得岩体的变形模量和波速,以满足建基岩体验收的需要。在构皮滩水电站坝基开挖工程中,开展了钻孔变形和声波测试,得到建基岩体的变形模量值和声波波速值,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后者已全面应用于大坝建基岩体的验收工作,并证明是可行的有效方法。基岩固结灌浆后只需快速测得岩体的声波波速,就可根据钻孔变形模量与声波波速之间的相关关系,很方便地计算岩体变形模量,为坝基的快速验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波动理论分析混凝土桩检测波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并非理想弹性体,不同测试方法中波的传播规律是不同的。由于应力波的传播规律不同及所产生的应变水平不同,声波透射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三者测试的混凝土桩波速值的大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岩体爆破损伤累积扩展规律及其与岩体声学变化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某地下工程围岩中进行了10次小药量爆破岩体损伤的现场声波测试。为充分利用岩体声波测试信号中的有效信息,弥补单纯声波速度分析的不足,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探讨了声波在爆破损伤岩体中传播时的衰减特性,分析了主频、频域内最大振幅等岩体声学参数随爆破次数不断增加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爆破次数增加,岩体声波频谱特征呈现如下变化规律:(1)岩体爆生裂隙不断增加和扩展,声波测试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不断被吸收,低频成分所占比例增加,主频向低频方向偏移,频谱曲线畸变程度增加;(2)声波主频比和频域最大振幅比均呈非线性降低趋势,频域最大振幅比对岩体爆破损伤的敏感性高于声波主频比;(3)随着爆心距的增大,岩体声波频谱变化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
岩体爆破损伤声波测试信号频谱特征的小波(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岩体爆破损伤特性除了影响声波速度外,同时造成声波能量衰减和频谱特征的变化。为弥补单纯声波速度分析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岩体声波信号携带的丰富信息,在某地下工程围岩中开展10次小药量模拟爆破岩体损伤声波测试研究。针对傅立叶分析的缺陷,运用小波(包)变换方法,对声波测试信号的频谱特征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经小波(包)变换得到的爆破前后岩体声波频谱特征变化规律非常明显;(2) 2–4,2–5和2–6尺度下小波分量的幅值和功率谱密度远大于其他尺度下的小波分量的幅值和功率谱密度,对岩体爆破损伤的敏感性较好;(3) 岩体爆破损伤作用导致声波测试信号的能量集中区和最大能量分布百分比对应的频段(频率)向低频方向偏移。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岩体爆破损伤与声波测试信号频谱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皮滩水电站高拱坝建基面卸荷岩体变形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高拱坝建基面开挖成型后,在建基面上进行大量的声波测试,通过不同高程、不同部位的声波测试,根据波速沿坡距综合关系曲线确定卸荷深度,并分析波速分布的规律及特征。在卸荷带内进行35点原位变形试验,其加载路径和最大压力与拱坝作用于岩体的条件相似。通过35点变形试点的动静对比试验,建立卸荷岩体变形参数与波速之间的关系,利用大范围的声波测试结果评价卸荷带岩体变形参数。结合开挖前后波速和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研究该高拱坝建基面卸荷岩体变形参数的弱化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建基面卸荷深度为6 m,卸荷带岩体平均波速降低7.0%,平均变形模量由29.1 GPa降低至16.2 GPa,平均降低43.6%。提出卸荷岩体的变形参数及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和声波测试,分析了爆破开采时黄麦岭磷矿采场边坡的振动速度衰减规律,并确定了爆炸荷载对边坡岩体的影响程度。同时,结合振动监测和声波测试结果,初步确定了黄麦岭边坡的安全速度阈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坝基岩体变形模量是拱坝设计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实际中由于受到资金、时间、尺寸效应等限制,承压板试验不可能大量开展,工程常采用岩体变形模量与波速之间的相关关系来估算坝基岩体变形模量以评价其工程地质特性是否满足建坝要求。在乌东德水电站坝基边坡开挖工程中,开展了钻孔变形模量和声波测试。乌东德坝基为典型层状岩体,左岸坝基及河床岩体测试孔方向与层面走向近平行,右岸坝基岩体测试方向与层面近垂直,分析表明坝基岩体中有明显充填特征层面对岩体变形模量值和声波值具有不对称影响。结合测试钻孔高清电视选择合理数据,建立了坝基岩体变形模量与单孔声波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与坝基岩体的承压板试验成果对比验证,所建立的相关关系是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坝坝基深部岩体变形参数估算及坝基表层松弛岩体灌浆处理效果评价工作中,证明是可行的有效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坝基岩体变形特征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高拱坝坝基工程勘测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裂隙岩体的细观动力损伤模型   总被引:4,自引:11,他引:4  
通过分析单组裂隙细观特征对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表达裂隙细观特征对波速影响的半连续介质动力损伤模型及表述其对波幅影响的细观损伤阻尼模型;并应用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细观损伤模型较当前S. Valliappan和E. P. Chen的最新等效连续损伤模型更接近于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声波测试方法,结合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太原晋阳西山大佛陡崖岩体2个水平钻孔中岩石的质量和风化情况。分析时特别关注岩样的块体密度、动力学和静力学参数在大佛水平进深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也研究动静力学参数间的量值关系。研究发现,大佛边坡岩样的组构、动力学和静力学3个方面的参数随钻孔水平进深的变化规律一致,可以反映大佛陡崖岩体在水平进深方向的风化程度变化,在水平进深方向上,岩体的密度、饱和抗压强度与静弹性模量、动弹性模量与波速都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呈增长趋势;自陡崖表面至水平进深2.5 m左右范围内,岩体风化程度较高,水平进深大于3.0 m,岩体风化程度相对减弱,岩石质量呈稳定上升趋势。2个钻孔的岩石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岩性和岩体卸荷带的影响。岩石动弹性模量与弹性波速随水平进深的变化数据表明,动弹性模量对岩体质量的变化反应比弹性波速更灵敏。另外,通过岩石静弹性模量与弹性波速的对比分析发现,岩石的组构情况对岩石动静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岩石组构的非均匀性会导致岩石动、静力学参数之间对应关系的离散和异常。  相似文献   

13.
场地地质条件、地震波测试及动态参数分析是核电工程场地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场地地质条件、野外钻探取样及室内试验结果分析,对江苏田湾核电站工程场地主要建筑物分布地段进行了8个钻孔的现场及室内单孔波速测试,利用测得的岩体剪切波和压缩波测试数据和测得的岩石重度,计算场地岩体的动态参数,建立波速与岩体完整性、风化等级之间的关系,并对岩体的完整性与风化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绿泥石片岩是场地的软弱夹层,虽然其规模有限,对场地不构成威胁,但要进行加固处理。所得结果可为核电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必需的参数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岩体变形模量是岩体工程设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传统现场原位测试方法不但耗时长、代价高,且代表性较差,往往不可能大量开展。在详细阐述基于纵波波速评价岩体变形特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岩体质量分级、各级岩体变形模量与纵波波速的对应关系,最后基于大量硬质岩体原位变形试验与相应纵波波速测试资料,建立起具有良好实用价值的岩体变形模量与纵波波速间经验定量关系,并得到实例检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瑞利波检测技术,对厦门某海域吹填砂强夯加固地基进行了强夯前后的现场测试,并与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瑞利测试得到的是场地分层剪切波速,土层介质力学参数多与剪切波速有关;瑞利波波速与地基承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大致估算强夯地基的承载力;地基强夯前后的试验结果与动力触探成果相符,说明瑞利波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地基强夯效果的检测中;对瑞利波检测技术在地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某核电站核岛地基钻孔弹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光  闵弘 《岩土工程界》2000,3(3):38-42
介绍了在某核电站进行的岩体弹性模量现场试验研究的成果。试验采用钻孔千斤顶法 ,在核岛地基的 3个钻孔中进行 ,测试点距地表最大深度达 1 1 0余m。对实测曲线的形态和计算弹模所用的压力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根据测试结果对弹模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和岩体的各向异性特性作出了评价 ,并给出了弹模的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碎裂岩体失稳产生涌浪原型物理相似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崩滑体涌浪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且实测资料有限,原型物理相似试验研究这种涌浪现象是很好的方法。以三峡库区龚家方崩滑体涌浪事件为原型,探索构建三峡水库蓄水后干流上第一个涌浪大型物理相似试验模型,其长24 m,宽8 m,高1.3 m,几何相似比为1∶200。试验采用大理石材质、d50 = 1.47 mm的粗砂模拟碎裂岩体,利用波高仪、高速摄影机和爬高测试带监测河道内的水波变化过程,实施了以前缘入水速度为变量的6组涌浪试验。试验结果与龚家方涌浪事件调查结果对比表明,该试验方法可用于预测和研究类似碎裂岩体失稳产生涌浪问题。系列试验分析后,首次通过数据展示碎裂岩体失稳产生的涌浪在传播过程中波的追逐、叠加及反射波叠加等相互作用过程,精细地刻画了河道内涌浪传播和爬高衰减率的差异性。通过该原型模型系列试验,探讨碎裂岩体失稳产生涌浪模型试验的改进方向。采用的物理相似试验方法为碎裂岩体失稳产生涌浪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试验得到的数据及规律认识将为三峡库区类似岩质岸坡失稳产生涌浪预测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岩体软弱夹层的力学参数具有渐变性,假设软弱夹层的损伤度按照二次曲线规律变化,建立应力波在软弱夹层的传播模型,研究应力波的波形变化规律,提出软弱夹层弹性模量的动力测试方法。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当采用波形变化系数量化入射侧的计算波形和实测波形差异时,随着软弱夹层峰值损伤度增加,波形变化系数先减小后再增加,波形变化系数为最小值时,入射侧的计算波形和实测波形非常接近;随着子波主频增加,软弱夹层的动态弹性模量近似成线性增加,通过线性拟合求得了软弱夹层的静态峰值弹性模量为0.74 GPa;基于变形相等原则计算得本次试验的软弱夹层的等效动态弹性模量为4.24 GPa,采用波速法测试得夹层动态弹性模量为4.70 GPa,波速法测试结果与等效动态弹性模量相近,表明该方法测试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9.
岩体强度是岩体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参数.传统现场原位测试方法不但耗时长、代价高,且代表性较差,公路、铁路系统不可能大量开展,目前,基于反映岩体质量的波速特征指标间接获取岩体强度参数是一个重要途径.在阐述影响岩体强度参数的基本因素之后,分析了岩体波速特征指标(纵波波速、完整性系数)与岩体质量分级的关系,最后基于大量硬质岩类的实测数据建立起岩体完整性系数与岩体强度参数间的经验定量关系,并最终得到实例检验.  相似文献   

20.
强夯处理后黄土地基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不仅具有湿陷性,而且具有很高的地震易损性。本文通过强夯处理后黄土地基的动力本构模型、弹性模量、阻尼比、震陷性和液化势的试验研究以及波速和地脉动测试,定量评价了强夯处理对黄土地基抗震性能改善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黄土地基震陷性与湿陷性进行一次性施工处理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