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石油工业》2007,14(4):87-87
埃及能源资源丰富,是非洲重要的产油国和天然气出口国。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埃及的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加。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埃及越来越注重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尽管埃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但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埃及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埃及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  相似文献   

2.
刘磊 《石化技术》2023,(6):247-249
现如今我国乃至全球都处于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当中,其中氢能源是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通过积极推动氢能源产业、加快改革氢能源技术,对山东来说意义非凡。氢能源被划归为清洁能源中,其便携性强、清洁度高,转换能源效率高等优势,因此,氢能源符合山东省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能源排放的实际需求。以山东省为例,探讨利用氢能源的前景,并根据氢能源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氢能源利用发展战略。以期为利用氢能源、发展氢能源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兴能源产业立法和配套政策体系是新兴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和市场化的最有效手段。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加大了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立法研究,并为新兴能源产业量身裁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系。本文对新兴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优惠制、使用配额制、资金补贴政策、净计量政策、交易证书以及其他政策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对研究制订促进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法律建设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在全球能源利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每一次的能源革命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迄今,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签署,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发生,人类正逐步迈进一个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时代。作为上一个能源时代的领军者,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全球油气行业也面临着新能源产业发展这道“必答题”。如何发挥行业优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实现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成为石油公司当前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能源是提高人民生活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能源的增长和使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刘中大 《石油商技》2008,26(5):22-27
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介绍了美、法、德、日等国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总结了其经验教训,针对中国能源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对我国末来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路与设想,提出改变相对单一的能源结构,实施能源多元化发展,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战略。  相似文献   

7.
第20届世界石油大会的主题是:全球能源解决方案,促进合作、创新与投资。合作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创造更多的技术、方法解决资源发现与开发问题。投资是三者中最复杂的,新技术研发、生产都需投资。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的增长,需要新技术、需要投资、需要合作。专家预测,未来20年,尽管能源结构向多元化、低碳化方向转变,但油气作为清洁优质能源仍将是主要能源,并保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是液态燃料中发展最快的两种生物质能源。文章介绍了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基本性质、发展简况和生产工艺,以及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背景、资源状况和基本进展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经济发展之中,离不开对于一些能源的使用,诸如电力能源、天然气能源、石油能源等等。在石油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石油资源的科学、有效开采,是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的关键,在石油化工企业的日常发展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促使了节能技术的发展,节能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减轻浪费情况,使得国家的资源紧张问题也有所缓解。强化石油化工企业节能技术的研究、运用,是提升石油化工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节能技术现状及创新发展的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能源是中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文章分析了中国的能源发展状况与发展中面一临的挑战,解读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的相关内容,对全面落实节约优先能源发展战略的措施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是液态燃料中发展最快的两种生物质能源。文章介绍了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基本性质、发展简况和生产工艺,以及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背景、资源状况和基本进展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能源之一,生物燃料的发展前景令世人瞩目。与化石燃料相比,虽然生物燃料产量很少,但增长速度很快。美国、欧盟、中国都制定了积极发展生物燃料的计划,各国政府从税收、关税和补贴等方面积极支持本国生物燃料的发展,以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然而,生物燃料发展中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一些人提出政府不应补贴发展效率低下的能源,生物燃料与被替代化石能源相比,对环境带来的好处有限。更多人寄希望于用非食用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2011年10月13日联合发布《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有序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根据《指导意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超过70%,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煤化工产业是我国能源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迅速,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因此在能源的利用量方面每年都在成倍的增长。当前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中主要有煤炭气化技术、煤炭焦化技术以及煤炭液化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第20届世界石油大会的主题是:全球能源解决方案,促进合作、创新与投资。合作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创造更多的技术、方法解决资源发现与开发问题。投资是三者中最复杂的,新技术研发、生产都需投资。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的增长,需要新技术、需要投资、需要合  相似文献   

16.
当前,能源、环境、气候等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世界能源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能源发展也备受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能源需求量增长速度很快,进、出口平衡后能源自给率为94%,但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总需求量将增加50%,故全面推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是:不断扩大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增加天然气需求比例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资源国与消费国天然气的国际合作,实现进口天然气的多元化;加速天然气上、中、下游基建设施的建设。此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做到PNG与LNG进口的合理布局、匹配。  相似文献   

18.
认清能源发展方向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主席在APEC讲话中明确指出,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国家对能源工作的最新要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人类社会文明是能源所带  相似文献   

19.
地球内不可再生的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资源会越用越少,因此许多国家都加快了寻找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并将其列入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计划。文章介绍了国外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情况,并由此得出启示: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应作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要通过法律来促进和推动;同时也需要政府和能源部门、企业、科学界通力合作与广大民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的能源革命,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有本质区别,后者消费总量已趋于稳定或下降,重点是向低碳过渡,而我国必须同时考虑安全、生态和低碳;二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不完全等同于能源消费革命,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重点,因此要明确目标、对象和手段;三是"四个革命和加强国际合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核心,因而必须加快体制革命,包括政策引导的内容与方式、市场运作的机制与保证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建立等,而这都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资源禀赋,借鉴他国经验,探索一条不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特色能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