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春富 《煤矿安全》2005,36(9):43-44
随着Internet和无线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领域。文章重点介绍了通过GPRS网以短信的方式将煤矿安全报警信息或管理信息发送到煤矿生产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实现上级管理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远程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利用ZedGraph控件对各煤矿监测点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上传到局端,在局端里将此局端下的所有矿端中信息(模拟量、开关量、控制量测点数据)怎样正确、及时的用曲线方式清晰显示出来的技术,以实现局端各管理部门对各矿端的所有信息情况及时了解,使局端与各煤矿系统之间的安全生产信息互联。  相似文献   

3.
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如断层、煤层变薄带、陷落柱等是影响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因素,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可以利用煤层中传播的电磁波衰减,快速有效的判断煤层不连续性,从而对影响煤矿生产的隐伏地质构造做出准确解释,对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孝颖 《煤炭工程》2002,(10):56-58
采用以PROFIBUS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对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进行系统集成 ,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使采、掘、运、水、电、风和选煤等安全生产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送到地面调度指挥中心 ,为领导提供安全生产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5.
陈鸿 《煤炭技术》2012,31(8):262-264
在煤矿矿井灾害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地获知矿井人员的分布情况和位置是至关重要。文章将RFID技术应用于煤矿中,提出了1种全新的井下安全监控系统方案,既能实时上传带有地址信息的瓦斯浓度值,又避免了数据冲突的产生,并制定了危险源管理及预案处理技术,加强了矿井人员的作业管理,有效地实现矿井人员管理的实时跟踪、监管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1老石旦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改造前存在的问题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逐步在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着准确、有效的技术保障,其中人员定位系统就是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之一。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一般由地面中心站(包括采集、上传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及计算机外围设备)、验卡设备(包括验卡分站、验卡定位器、验卡工控机、LED显示终端等)、信息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接口、传输线缆、光端机等)、井下定位设备(定位分站、定位器、泄露天线)4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7.
煤矿井下斜巷轨道运输综合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矿斜巷轨道运输是煤矿安全生产隐患的重灾区之一,针对煤矿斜巷轨道运输综合安全监控的现状,提出设计开发基于可编程控制器、视频集中显示技术和管控一体的斜巷轨道运输综合监控系统。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在绞车启动前,实时检测斜巷内人员信息,视频信息同时传输至井下绞车操作室及地面实时显示,司机通过防爆监视器判断现场情况;绞车启动人员误入轨道及时报警,并通过联动控制装置,自动紧急制动绞车和轨道机车;可编程控制器采集绞车运行状态信号,提示司机做出相应反应,保证绞车的安全运行。所开发设计的煤矿井下斜巷轨道运输综合监控系统已经在多个煤矿使用,切实实现了"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安全防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用ASP.NET技术开发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ASP.NET技术在煤矿安全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构建了基于web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安全信息的存储、查询、传输、分析和发布等,使安全信息及时、有效、准确地传递及处理。重点介绍了一种全新的W eb开发技术ASP.NET在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韩加宏 《煤》2007,16(9):76-7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自动有线网络信息采集和传输等方面的弱点,结合移动无线传输和Internet技术使用GPRS数据终端实现煤矿安全监测数据传输的自动化、无线化。采用VB编程写入数据库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最终将煤矿安全监测数据传到中央调度室并按照规定格式显示供人员浏览。  相似文献   

10.
《煤》2017,(6)
为了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企业安全生产预警信息体系。该平台涵盖煤矿产、运、销各大环节、把原有孤立的数据信息巧妙整合、全面集成,形成了安全信息数据库,这些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可进行集中显示,为安全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持,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极大地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5,(12):235-237
根据对地下煤矿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的需要,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了一个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过上位机软件,可以实现对井下人员的信息收集、分析、显示、数据采集等。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依据基础信息显示矿井人员的分布,实现高效救援,适用于所有井下人员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测量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有很大的作用,其中,测量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技术运用、信息化手段运用等,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很大的推动性。因此,要从多方面加强测量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整体作用。本文将围绕煤矿测量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尤其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巷道掘进、防治水以及矿井合理留设保护煤柱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更好的发挥出测量人员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鸿霞 《山西煤炭》2015,(2):8-9,12
对煤矿地测综合实时成图技术进行研究,借鉴国土资源管理领域成熟的"一张图"思路来实现煤矿全方位的空间数据、专业数据一体化管理,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和现代化手段运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各专业高度集成的煤矿"一张图"数据管理,从而为解决长久以来困扰煤矿信息化的"信息孤岛"问题,为各类生产、管理应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矿井基础地图空间数据提供技术平台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模式的煤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国际互联网的规模越来越大,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科学、迅速、准确地运用各类信息,实施网上办公和网上管理成为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基于web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煤炭企业的资源共享、煤矿信息的远程访问、业务处理、运行控制、事故预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矿山测量》2005,(2):68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被迅速地应用到了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强,同业各单位都在进行数字化矿井的建设和改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问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手段提高煤矿整体安全技术装备与管理水平。其中在高瓦斯矿井建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从而改善煤矿安全环境和建立包括煤矿安全隐患全面查排、实时监督管理、安全保障等内容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长治久安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矿井信息与空间位置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山西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中引入能够…  相似文献   

16.
B/S模式的煤矿安全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ASP技术在煤矿安全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构建了基于B/S模型的煤矿安全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安全信息的存储、查询、传输、分析和发布等,能够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动态处理事故信息,规范人员的安全工作行为,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办公,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王学东 《煤炭技术》2013,(11):222-223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中,大大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给国家和人民安全带来一定保障。然而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否则监控、检测等系统受到攻击,而使系统失灵易导致数据出错、决策误判,将严重威胁到煤矿安全。将网络中的数据包捕获并加以分析,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检测与测试,实现实时报警系统,是进行预防网络攻击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煤》2016,(9):54-55
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复杂特殊,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使用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效率,也威胁着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迅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判断故障类型,对于排除故障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设备正常运转,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使矿用制氮装置生产与远程监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使其达到全自动控制,提高了制氮装置的技术水平。该系统的全兼容智能终端可实现对煤矿制氮装置的集中监视与协同控制、有效掌控各个环节的安全状态,有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该系统可将安全、生产、管理等信息进行全面、统一、高效、有序的整合、挖掘、分析,在统一的时间与空间框架下利用多种技术将相关信息进行多维度表达,从而为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联春 《煤炭技术》2012,31(10):203-204
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煤炭浅部资源的枯竭,煤炭进入深部开采伴随矿井动力灾害的发生,给煤矿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威胁,危害人身安全。煤矿井下人员的工作地点具有不确定性,使得煤矿地面人员对井下人员不能精确的定位,给矿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基于GPS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了井下人员的跟踪定位,能够实时查询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以便使地面对井下员工信息做出综合分析,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