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汾河水库隧洞工程岩塞爆破的组织与实施郑国和(山西省汾河水库隧洞工程指挥部,太原,030002)1岩塞爆破的组织与管理汾河水库泄洪隧洞进水口岩塞爆破是技术比较复杂而国内外尚无先例的水和淤泥下的大型岩塞爆破工程,又由于工程所处位置的重要,其成败与否关系重...  相似文献   

2.
由山西院与东北院设计并组织实施的山西省汾河水库泄洪隧洞进口岩塞爆破现场试验于1992年5月27日在汾河水库获得成功。汾河水库位于山西汾河干流上,距太原市98k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为主,兼顾发电和养鱼的大型水利工程。为提高水库防洪标准,增大水库排沙能力,于1989年9月动工增建泄洪隧洞。隧洞进口采用水下岩塞爆破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3.
汾河水库泄洪隧洞进水口在24m深的水下和18m厚的淤泥下成功地实施了一项大型岩塞爆破工程。这次爆破在技术上有重要创新,它成功地解决了有深厚淤积物覆盖下的岩塞爆破技术问题,为多泥沙河流水库改建进行岩塞爆破积累了经验。这样的岩塞爆破。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工程实例可供借鉴,它的成功,提高了我国水下岩塞爆破技术水平,和、原岩坎方案相比,综合经济效益为1530.3万元。  相似文献   

4.
汾河水库水及淤泥下的大型岩塞爆破工程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在吸取国内外已进行的水下岩塞爆破工程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勘探工作。通过对现场模拟试验、水工模型试验等资料的科学分析,进行了岩塞爆破的多方案比选,确定了洞室加排的岩塞爆破方案,布置了药室及预裂孔、扩大孔和渠底孔,总装药量有2908.64kg,最大一响药量为1291kg,爆破岩塞总方量为1743.5m^3,采用并串并爆破网路,首次在  相似文献   

5.
汾河水库岩塞爆破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岩塞爆破涉及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四个方面;即岩塞稳定问题,药室洞涌水及渗透稳定问题,进水口成型及周边稳定问题,进水口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问题。本文以汾河水库泄洪隧洞进水口岩塞爆破工程为实例,对具有水及淤泥下特征的岩塞爆破地质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为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已经过岩塞实施及爆破成功的实践验证。对于岩塞爆破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推广应用,有其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岩水库放空隧洞进口施工,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岩塞爆破方案。在借鉴国内岩塞爆破工程施工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根据高岩水库放空隧洞进水口具体的地形地质等条件,对岩塞采用排孔爆破方式和泄渣处理方案,并对岩塞体形和尺寸、炮孔布置和装药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7.
我国首次淤泥下岩塞爆破在汾河水库取得成功1995年5月25日我国首次淤泥下岩塞爆破在汾河水库进行。爆破位于泄洪洞出口处,爆破后观测,隧洞出口处破坏甚微,仅在右侧墙下部有一处混凝土保护层磨蚀,露出钢筋。说明我国首次淤泥下岩寒爆破是成功的。岩塞爆破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水下岩塞爆破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无水及淤泥下采用集中药室方案的岩塞爆破却不多见.汾河水库处于黄土高原多泥沙的汾河干流上,岩塞体为构造发育的变质岩体,其特定的地理位置与地质环境,决定了水库严重淤积(岩塞上淤泥厚度12m)岩体强烈风化(强风化层厚4~12m),深达岩塞中部,导致上下抵抗线岩体强度相差悬殊·以上特点使得依靠经验方法不能解决淤泥的作用和风化岩体强度大幅度降低对阻抗比计算的影响,而采用了强度折算法和抗剪力法寻求较精确的分析计算方法.1岩塞上下抵抗线的几何比值汾河水库岩塞直径为8m,厚度为9m,H…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5,(11):129-132
保定市王快—西大洋水库综合管理工程渠首引水隧洞位于断层影响带,围岩破碎且富含地下水,裂隙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工程实施时充分利用水库放空时机,在引水隧洞取水口采用现浇混凝土形成人工预埋式挡水岩塞;岩塞爆破前采用水泥和水玻璃浆液进行了超前预注浆,成功解决了洞室涌水、围岩破碎等问题,为后期岩塞爆破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毫秒延时起爆双网路、排孔爆破、周边未预裂爆破,取得了理想的爆破效果。实践证明,预埋式岩塞方案可行,超前预注浆及合理的爆破方案是确保引水隧洞掘进及岩塞顺利爆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4月25日上午,在全省最大的水库——汾河水库,成功地实施了水库泄洪隧洞进水口工程的岩塞爆破。这一在水和淤泥下实施的大型岩塞爆破工程,在世界上尚属首例。它的爆破成功,使汾河水库的综合防洪调蓄兴利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汾河水库是我省1958年兴建的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兼顾发电和养鱼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268平方公里。水库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防洪标准偏低,泥沙淤积严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市王快一西大洋水库综合管理工程渠首引水隧洞采用竖井加平洞方案,平洞施工采用水库一侧预先设置的混凝土塞挡水,平洞施工完成后爆除混凝土塞实现取水。混凝土塞呈喇叭状,倾角为水平,塞体与岩体间设置的钢管和油毡形成薄弱面。爆破选用防水乳化炸药和国产电子雷管的毫秒延时起爆双网路,采用排孔爆破、周边未预裂爆破、岩碴处理无集碴坑或缓冲坑方案,取得了理想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下岩塞爆破技术及在塘寨电厂取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岩塞爆破技术包括硐室爆破、钻孔爆破以及这 2 种技术的组合,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 硐室爆破威力大,适用于大断面、大厚度岩塞;钻孔爆破能量分布均匀,适用于中小规模岩塞;而这 2 种技术的相互组合和内部组合则更能适用于不同的工程环境。以贵州塘寨电厂取水工程为例,分析了平行小断面双岩塞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大孔径深孔和浅孔组合的爆破方案,总结了其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贵阳市花溪水库扩建加高工程实施中,由于汛期连续降雨的原因,导致泄洪隧洞进口工作面淹没在水下深达9m,被迫停止施工。为尽快恢复进口的施工,决定采取泄洪隧洞水下岩塞爆破措施以利迅速降低库水位。通过周密的设计与精心施工,水下岩塞爆破得以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瀑布沟水电站尾水隧洞为特大断面,开挖施工中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开挖程序,并通过爆破试验确定了每一种围岩类别的爆破参数,同时,通过原型观测仪器反馈爆破参数是否合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岩脉及断层等不良地质段,通过超前支护和加固处理两种措施,在尾水洞施工中,对保证洞室和施工安全发挥了很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谢亮  张岩 《四川水力发电》2012,31(2):124-127,280
猴子岩水电站导流洞位于大渡河左岸,开挖最大断面为16.5 m×18.25 m,长度约为2 km。隧洞出口位于大型泥洛堆积体上中部,岩体破碎、抗压强度极低且地下水发育。施工中采用光面爆破、超前支护等控制围岩稳定的施工方法,利用超前地质预报、围岩监控量测等信息化手段指导施工,确保了安全施工和进度。本工程已于2011年4月底实现导流洞成功分流并经历了一个汛期考验,至今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李程  李洪涛  姚强  刘梦茹 《人民长江》2019,50(9):161-168
在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爆破地震波会对周边危岩体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分析爆破参数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以白岩山隧道工程为例建立了工程地质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时程分析法的危岩体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及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的危岩体爆破振动判据的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危岩体的动力稳定性安全系数受爆破最大单响药量和爆心距的影响,当危岩体尺寸超过了爆破地震波的波长时,则要考虑爆破振动频率衰减效应和相位差;经过对两种判据方法分析比较,建议白岩山隧道危岩区最大允许振速按照[V]=0.57 cm/s进行控制。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优化爆破和危岩区防震减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研究隧洞爆破开挖施工引起的围岩动力响应及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隧洞爆破开挖施工时,爆炸冲击荷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围岩的破坏,随后主要以爆破振动的形式作用于近区围岩.  相似文献   

18.
隧洞掘进机TBM已逐渐成为水工深埋长隧洞的常规施工方法,而现行规范的围岩分类主要以隧洞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措施为判别因素,仅适用于钻爆法隧洞。为此,梳理国内外不同工程的围岩分类指标体系和TBM施工特点,在隧洞围岩基本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TBM掘进效率和不良地质条件,构建了TBM施工适宜性围岩分类方法。总结大量工程案例,综合权衡超硬岩、岩爆、断层破碎带、大变形、突涌水(涌泥)和高外水压力六个关键因素对TBM施工的定量影响,提出了可量化围岩分类指标。工程应用表明,TBM施工适宜性围岩分类方法可依据工程地质资料快捷完成围岩分类,能有效指导TBM隧洞施工,且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地应力赋存环境下深埋隧洞连续爆破开挖过程,采用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围岩应力演化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准静态地应力重分布、地应力重分布与爆破荷载耦合作用2种工况,获得了高地应力赋存环境下深埋隧洞连续爆破开挖推进过程中的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深埋隧洞围岩主要表现为高地应力作用下的剪切破坏,隧洞连续爆破开挖卸荷过程中地应力重分布是洞壁远区围岩应力场改变的主要原因,炸药爆炸产生的爆破荷载只对炮孔附近的围岩应力产生影响,使炮孔附近围岩产生爆破张拉损坏。就本算例而言,连续爆破开挖卸荷只对掌子面后方约4 m范围内围岩产生影响,连续2个循环进尺后隧洞围岩应力场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