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7×××系超高强铝合金的强韧化方面研究进展及其现状,概述了提高超高强铝合金综合性能而开发的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探讨了超高强铝合金的强韧化途径,展望了强韧化的发展趋势,对提高高强铝合金强韧化性能提出了优化合金成分、改善制备工艺和开发新型的热处理技术等主要研发方向,概括了未来需要着重开展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5CrMnMo钢中、小型热锻模具的强韧化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仁高  鲁杰 《热加工工艺》2007,36(10):73-74
5CrMnMo钢中、小型热锻模具经强韧化工艺处理后与经常规工艺热处理相比,强韧性、疲劳抗力和使用寿命显著提高,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普通退火、β退火的单重热处理制度和强韧化的双重热处理制度对TA15钛合金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普通退火温度范围内,合金组织形貌变化不大,均为等轴组织,合金的强度和冲击韧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塑性基本保持不变;β退火得到粗大的魏氏体组织,综合力学性能最差;在双重热处理过程中,第二重热处理温度主要影响片层α相的厚度,随着第二重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片层α相厚度增加,合金的强度降低,冲击韧性增加。当热处理制度为975℃×1 h/WQ+850℃×2h/AC时,合金组织由约24%的初生等轴α相、55%左右的网篮α相和β转变组织组成,此时合金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工艺对GCr15钢碳化物球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琴  张崇才  陈庚  曾波 《热加工工艺》2012,41(12):159-162
分别采用常规球化退火、循环球化退火和1050℃高温固溶+700℃高温回火三种不同的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再用840℃淬火+150℃回火工艺处理了GCr15钢试样,研究了经上述三种工艺处理后GCr15钢试样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分析了实验结果和球化机理。结果表明:GCr15钢试样经1050℃高温固溶+700℃高温回火+840℃淬火+15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具有工艺过程简便、可操作性较强、生产周期较短、能耗较低和强韧性较好的特点,其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细小、圆整、比较均匀弥散分布的碳化物。  相似文献   

5.
60Si2Mn冷冲模具钢强韧化工艺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S2Mn冷冲模具钢采用常规淬火、高温淬火及淬火后深冷处理等热处理工艺进行强韧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常规淬火深冷处理后其强韧性远超过高温淬火工艺,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强韧化工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r12MoV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采用预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的工艺,观察Cr12MoV钢的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预先热处理后组织中的碳化物得以球化,多呈细小的短棒状弥散分布;同时材料的韧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采用双重固溶球化+1030℃淬火+400℃/260℃回火工艺可有效改善碳化物的形貌及分布,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SX110型汽车半轴摩擦焊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其强性能的控制作用,并对热处理规范参数进行了优化。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用锻造-摩擦焊接复合工艺生产的SX110型汽车半轴摩擦焊接头的强韧化水平达到和超过了整体锻造半轴的强韧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拉力实验、冲击实验、超声成像探伤、H2S应力腐蚀、光学金相及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真空钎焊热处理X12Cr13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经真空钎焊热处理(VBHT)及真空临界区热处理(IHT)后,X12Cr13钢及X12Cr13-BAu4钎焊接头强韧化效果最佳,H2S应力腐蚀(SSC)抗力最高。文中对影响其强韧化效果的诸因素及其强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简要介绍了X12Cr13钢钎焊叶轮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板条马氏体淬火在模具强韧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证明,模具经优化的强韧化工艺处理后,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基于板条马氏体强韧化机理,板条马氏体淬火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可大幅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为获得理想的强韧化效果,必须正确选择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正>35CrMo钢挖掘机链板,经860℃淬火,480℃回火,服役于-20℃低温下,因承受严重冲击,经常在短期运行后发生脆断,采用临界区热处理是提高合金结构钢强韧化的途径之一。35CrMo钢链板790℃临界区淬火,470℃回火能与常规热处理保持等强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其低温韧性,-20℃的冲击值提高80%。  相似文献   

11.
针对壳体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30CrMnSiNi2A,通过贝氏体区短时间等温淬火得到马氏体+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使强度和韧性得到良好配合。实验考察了等温时间的变化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优的等温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12.
周悠  洪小玲 《金属世界》2007,(2):40-41,51
针对非调质钢48MnV出现强韧性不能达到标准要求问题,进行成分分析、正火和改锻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Ti≥0.050%、在Mn含量偏上限时采用正火补救处理、低温终轧和改锻均能使组织细化从而得到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ML15MnVB、ML40Cr钢制螺栓施行锌淬工艺对基体组织和机械性能、以及对镀层组织、结合强度和抗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其镀锌层质量符合ISO1461-1973(E)标准,螺栓的机械性能符合GB3098-1-82标准中8.8~10.9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渗氮零件氧化处理前后的尺寸精度、粗糙度、强度进行检测,研究渗氮后氧化处理在实际生产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渗氮后氧化处理对零件尺寸精度及粗糙度影响很小,但对强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该工艺不适用于处理回火温度低于渗氮后氧化处理温度的调质态工件及标准紧固件。  相似文献   

15.
大模数齿轮齿条驱动式起升机构服役环境和运行工况复杂、系统组件之间的相互耦合性日益增强,在多齿-单齿-多齿交替的运行周期中,单齿啮合较多齿啮合承载应力更大,因此,需要对单齿啮合的强度和刚度变化进行分析,提高齿轮齿条副承载能力研究的准确性。以三峡升船机为研究对象,搭建立式齿轮齿条起升机构传动系统工况模拟实验台,研究其中6种工况,对齿轮齿条起升机构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进行理论分析,使用有限元软件对单齿工作期间内的两种应力及刚度变化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与仿真的准确性,误差均在10%左右。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单齿啮合刚度随着转角和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其一致。  相似文献   

16.
30CrMnSiNi2A热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淬火加热温度、淬火等温温度、等温时间和回火温度四个因素的变化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30CrMnSiNi2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优化的热处理工艺方案。结果表明,通过马氏体区等温淬火,得到马氏体 下贝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使得强度和韧性得到良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钢铁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钢铁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也存在线性关系.受化学成分和制造工艺(铸造、锻造、轧制、热处理)不同的影响,钢铁材料抗拉强度和硬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存在着较大的分散性;但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用硬度来监控产品质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找出耐磨性韧性配合优良的Mn的成分,从而获得以下贝氏体为主的抗磨钢,研究了合金元素Mn对低合金贝氏体抗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材料在铸态下就获得了下贝氏体组织,经过热处理后,组织更细小均匀.并且随Mn含量的增加,硬度上升,冲击韧度下降,且在2.8%Mn处取得强韧性配合优良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19.
对30CrMnSi钢进行了淬火+低温回火的超高强度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淬火温度越高,其强度越高;常规淬火温度淬火的韧性不足,亚温淬火的硬度偏低,均不能满足产品使用性能要求,低于常规淬火温度、高于亚温淬火温度的近亚温淬火复合热处理工艺可以使30CrMnSi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520 MPa以上,并且具有较好的韧性,能满足产品耐高速冲击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贝氏体钢的前景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叙述了贝氏体钢在技术及经济上的优越性,以及贝氏体钢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