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与动态     
贵州地矿部门在1925 m处打出第一口地热水井《贵州日报》消息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寨保利温泉城一带打出一口优质地热水井。在现场,人们看到,从1900多米深的地下抽出来的地热水冒着热气,人们根本无法将手指在水中多停留几分钟。现场的技术人员介绍:井口温度达到55℃,试抽水量每天1000 t。这是贵州省第一口从1900多米深处打出的优质地热水。从2006年10月起,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组织水文、物探、钻探等领域的技术骨干力量,在乌当区新天寨保利温泉城一带开展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深井测试的基础上,运用省内首台先进的RPS3…  相似文献   

2.
我队自1969年以来,先后在几个热矿区进行钻探工作。初期,没有经验,许多钻孔自流量很大(有些钻孔高达42公升/秒),温度较高(最高水温达103℃),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教导,边干边学,土法上马,终于逐步解决了热水钻探中一些特殊问题,打出了一口口优质的热水井,为地热发电站提供了建设基地。  相似文献   

3.
地热井是获取地下热资源的最有效方式,而地热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含有高压油气复杂地层的地热能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施工,进行了井身结构设计、钻井液压力体系设计、钻井液维护处理、增速增效研究,完井方式设计,实现在含有多段高压油气地层、高矿化度地热水、地热水与高压油气同时开采的条件下的优快钻井与完井,为此类复杂地层的地热井施工生产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网消息 日前,从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获悉,该队运用构造控制地热理论与方法,经过半年钻探施工,在临沂成功打出一眼高产优质地热井,标志着山东省断裂带找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热水多元梯级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地热水多元梯级综合利用模式中包括低温辐射采暖技术、热泵技术、新型板式换热技术和地热水四灌等新技术.根据地热水的水量、温度、供暖负荷、用水负荷和现场具体条件, 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方案,多种采暖方式町以并存,也可以串联或并串联交叉形成梯级采暖.应用自控技术及其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尽可能降低尾水温度和减少尾水排放.四个地热水综合利用实例应用证明地热水多元梯级综合利用模式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经过近2个月的勘查、施工,河南省地矿局所属的河南省地热能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日前在洛阳龙门打出了一口日涌水量2880 m3〔静水位21 m,单位涌水量14 m3/(h·m)〕,水温91℃的优质地热井,其出水量和出口温度在河南省罕见。  相似文献   

7.
在北工大一口地热回灌井内,向2个地层分层回灌地热水尾水,并适时进行分层回扬,以利于回灌,实现了分层回灌分层回扬工艺。  相似文献   

8.
青海煤田地质105队为海北州最西部的一缺煤地区探出三组煤层,煤质为优质无烟煤。经过青海煤田地质105队四年的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从钻探中探出三组煤层,其中在野马泉一钻孔中打出7层煤,煤质为带金属光泽、沥青状、低灰、低硫、高热值的优质无烟煤,煤层深度延伸至-600m。央隆乡为海北州最西部的一缺煤地区,  相似文献   

9.
地热水资源具有洗浴、医疗、烘干、采暖、发电、养殖、温室等多种用途,就目前而言,我国地热水资源的勘查评价程度总体偏低,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全面的、系统的地热水勘查及评价工作,这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清洁能源的要求。在收集了娄山关区域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研究了区内地热水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说明了桐梓复背斜是区内主要的聚热构造、活动断裂带是控制地热水分布和赋存的主要因素,阐述了该区地热水的成矿作用,得出了娄山关地区具备地热水勘查的条件,为后期区域内地热水勘查及相关地质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ZDY1900S型全液压钻机现场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DY1900S型全液压钻机为例,介绍了全液压钻机液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总结了在煤矿现场条件下如何判断全液压钻机液压系统故障。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能源绿色清洁转型,开发深部矿井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平煤十矿为背景,利用热储体积法,评价了矿区地热水开发潜力,结果显示矿区地热水蕴藏热能7.63×1017 J,折合标煤26.1 Mt,动态地热流体可采量折合标煤1.01 Mt/a,具有较高开发潜力。基于此,在煤-热共采理论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井地热水开采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热负荷的地热水开采智能调度技术。通过计算矿区热负荷,设计了矿井地热水开采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开发利用矿井地热水可满足平煤十矿矿区17万m2的冬季供暖及7 000余名职工日常洗浴,同时可减少燃煤约10 327 t/a,折合CO2排放量2.69×104 t/a,为企业带来693.8万元的经济效益。因此,深部矿井地热水开采具有良好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可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代背景下,开展矿井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煤-热共采的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目前煤-热共采技术尚不成熟,针对矿井地热水抽采的研究还需进一步补充。因此,基于煤-热共采理论及技术框架,提出了一种地热水井下非常规开采方法。分析了矿区热储形成机制,采用热储体积法对矿区地热水资源量进行了估算,评价了矿井地热水开发潜力。同时,数值模拟了地热水非常规开采模式下的热储温度场及生产井水温变化。分析了生产井群参数对热储层温度场及生产井水温的影响,并与常规地热水生产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讨论了矿井地热水开采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结果显示:(1)矿区地热水静态可采量为1.14×1017 J,折合标煤3.9 Mt。动态可采量为2.95×1016 J/a,折合标煤1.01 Mt/a。(2)生产井水温受回灌水温的影响较大,与回灌方式的关系不大,且回灌水温对生产井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后期。(3)随着生产速率的增加,生产井群热突破时间提前,且在热突破点之后的温降速率加快。(4)均衡生产对生产井的服务年限具有有益作用。(5)通过调整非常规...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起,石油部门开始在塔里木盆地及周围地区进行石油勘探以来,先后找到十多个100km~2的大型构造。1977年柯参一井喷出高产油气流之后,又有十几口探井打出高产油气流,继塔里木北部轮南,英买力地区获重大突破以后,塔克拉玛干沙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地质勘探部门最近又发现6个矿产地。据悉,磷、锰、铅锌矿以及优质地热水等矿产地资源报告已通过专家验收。据勘探部门介绍,这6处新发现的矿产资源地分别是:贵州瓮安棉花冲磷矿、瓮安永和磷矿、铜仁新田湾锰矿区长形坡矿段锰矿、纳雍铅锌矿、绥阳温泉、从江高增锰矿。  相似文献   

15.
水溶硫酸盐是地热水常见的化学组分 ,它也是在地热水研究中需要着重破译的有关热源性质、热源深度、热水循环系统的运动途径等信息的重要载体。地热水中的水溶硫酸盐浓度差异甚大 ,有高达数千甚至上万 mg/L 的高硫酸盐含量地热水 ,但大多数均在数十至数百 mg/L浓度范围内。相当部分的地热水内既含硫酸盐又含硫化氢 ,二者的含量均低 ,因此要提取原生的硫酸盐 ,防止水内因硫化氢被氧化产生的干扰 ,并制备成高纯度的硫酸钡用于硫和氧的同位素测定 ,是地热水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1 野外采样及预处理野外采样时 ,要对地热水中硫酸盐含量作…  相似文献   

16.
循环的地下水的补给是形成地热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弄清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可帮助地热水可开采资源量的合理确定和地热水形成机制的研究。曲靖桥头地热水为一受堡子上继承性逆断裂控制的断裂盆地型地热系统。其补给来源主要为沿断裂带上涌的深部地热流体和西部洼蛋山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7.
开阳县用沙地区具有较好的形成地热的地质环境,通过对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阐述,结合现场地热地质调查,初步判断该区具有较好的地热水找矿前景,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基于藏南高温地热水锂资源分布特征、成因机制、锂提取技术和经济性研究不足。本文通过板块构造分析、地热水组分测试、盐湖锂提取技术的适用性对比分析和建立地热水提取锂的经济评价模型,取得了如下成果:(1)藏南地热水锂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带两侧及其南部,富含锂花岗岩围岩淋滤和岩浆热液,为富锂地热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锂来源;(2)根据地热水锂具有低浓度和低镁/锂比的特性,选择了萃取法和沉淀法两种技术用来提取地热水锂元素;(3)以古堆地热田某地热井,其地热水锂浓度为23.5 mg/L,采用萃取法工艺提锂为例,建立经济评价模型,采用现金流量法对经济性进行评估,经济评估结果表明,当碳酸锂价格不低于25万元/t情况下,地热水提锂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介绍地热水资源及其多元梯级利用现状,论述地热水处理中的影响因素,阐述封闭式曝气接触氧化处理地热水新技术及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新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温降低、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是适合地热水有效利用和净化的实用技术,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温泉县地热资源丰富,但研究开发程度较低,以温泉县地热水来源为研究目标,通过同位素分析法研究了温泉县温泉水的特征,同位素方法是判断地下水来源的有效方法,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得知区内地热流体的δ18O和δD值均在大气降水变化范围之内,从而推断地热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其补给高程约为2625~3620m,主要来自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