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2P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视频文件传播的主流方式.本文针对P2P技术带来视听业务监管问题,研究探讨监管P2P视听节目的对策,提出建立P2P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实现对于P2P视听节目的全方位监管.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视听节目是当前互联网视听节目的重要传播形态之一,用户多,影响大。本文介绍了P2P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系统的组成、总体功能、软件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该系统的建立为P2P网络视听节目传播业务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P2P技术的出现给互联网音视频节目的传播和下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也给音视频节目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病毒传播和信息安全带来很大挑战,本文主要就面向P2P的视听节目传播技术、监管背景、监管技术以及监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讨和分析,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广东省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监管系统的建设背景、设计思路、运行状况,重点介绍系统的结构与实现,并对系统如何适应视听节目传播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使用元搜索技术以提高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流媒体播放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一种基于P2P网络平台上新的流媒体播放技术,它将P2P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闲置的带宽资源和存储资源,突破了传统的流媒体播放系统带宽瓶颈.它采用多点下载和文件分块重组方法,一边下载一边播放,能够保持节目流完整而流畅地播放.  相似文献   

6.
概述 目前,P2P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内容分发技术,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P2P流量在白天占互联网总流量的35%~60%,晚上占50%~90%。P2P作为一种传输效率高、使用方便的技术,已成为大多数用户下载音视频节目的首选工具,也就造成了P2P下载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音视频节目的这一现状。总的来说,对网络音视频的监测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对P2P下载内容的监测。虽然目前市场上已有P2P流量监测的相关产品,但这些产品只能识别出P2P协议和统计流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P2P技术及其发展现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P2P技术的积极作用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对P2P实施监管的方式,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P2P技术及应用的迅猛发展,P2P技术对电信行业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P2P应用对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影响,以及P2P技术“去中心化”特点带来的互联网监管难度的进一步增大。本主义地对以上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监管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松飞 《通信世界》2008,(17):M0002-M0002
在被电信运营商限制了多年以后,P2P技术似乎有望得到解放了。近期,中国网通正式启动了“网视计划”,提出了“网视机”的概念,和CNCMAX客户端、IPTV最大的不同是,“网视机”是基于P2P技术的,通过P2P技术,“网视机”能够快速地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节目。  相似文献   

10.
翟继友 《电子工程师》2007,33(12):68-70
P2P(peer to peer)网络是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理想途径,为了解决流媒体与带宽之间的矛盾,提出将P2P技术应用于流媒体传输。在流媒体中融入P2P技术,用户可以突破当前网络带宽瓶颈并提高节目播放质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具体的P2P流媒体直播系统的实例。构建了满足现代网络教育的P2P流媒体实现平台,重点叙述基于此平台的网络教育系统基本结构和解决方案,使系统可以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视频直播。  相似文献   

11.
李广华  朱志祥 《通信技术》2009,42(5):169-171
P2P网络的出现,成功地实现了可扩展的网络应用设计,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范式。然而,P2P也面临着如何高效和公平地利用网络资源的挑战。特别是,缺乏明确地与网络供应商进行沟通,P2P的应用程序可能会消耗太多的带宽,使网络运营商负担不起,导致供应商采取很多限制P2P的措施。文章提出了一个简单,轻量的P4P结构,以便更有效地与网络供应商合作,最终更加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2.
P2P技术     
本文简要介绍了P2P技术的实现原理.文章以对SKYPE软件进行黑盒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深入剖析了SKYPE的实现技术,包括网络结构、呼叫接续、被叫寻址以及语音编码等各方面.对研究P2P语音技术的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话网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逐步过渡到以软交换为核心的网络,但软交换在许多地方沿用了电话网的思路,并不是纯粹以IP为基础通信网的最佳选择。它作为电话网向IP网演进的权宜之计和过渡方案而登场,但是IP网的无连接特性和开放性注定了软交换的作用将是昙花一现的;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网络将趋于简单,而终端将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在电话网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纯IP的环境中具有更高效率的通信模式,将会成为通信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P4P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柳明 《中国新通信》2008,10(15):79-82
与传统的两种思路,即P2P应用感知物理网络状况,或者运营商网络限制P2P流量不同,P4P将P2P应用和承载网联合设计,一方面使P2P应用利用网络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减少了网络骨干线路上的负载,从而显著地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4P的背景、起源、架构、发展前景等方面对P4P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P2P与IPTV     
1 CDN用于IPTV网络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IPTV网络采用CDN作为支撑,即将内容根据需要传递到一个或一批用户端.CDN不仅可以完成对多媒体内容的存储、调度、转发、播放等,还可以降低服务器和带宽资源的消耗并提高服务质量.由于现有的CDN是从基于PC的流媒体业务发展而来的,在多个用户同时选择同一内容时存在服务效率低、重定向机制复杂等问题,因此它对直播电视、时延电视等增值业务的支持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6.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usinesses have lacked of good and automate backup system. Data storages are unreliable and tend to fail without any warning. Whereas, personal computers are already equipped with terabytes of hard drives. This is enormous space for personal or business use. Under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more than half of total storage space is not being used. It is scattered in all connected devices. This paper proposes pooling unused storage resources to create a personal private cloud. The process will be transparent to the users by having a reliable drive with an auto backup built in. The proposed system solution uses a replica-based model in which three sets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would distribute and keep in three different nodes. All the participated nodes are peer-to-peer (P2P) and are decentralized. Therefore, private cloud system can support small or medium businesses as backup system or business sharing drives without adding any cost.

  相似文献   

17.
P4P技术简介     
与传统的两种思路,即P2P应用感知物理网络状况,或者运营商网络限制P2P流量不同,P4P将P2P应用和承载网联合设计,一方面使P2P应用利用网络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减少了网络骨干线路上的负载,从而显著地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4P的背景、起源、架构、发展前景等方面对P4P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等网络得到迅速发展,其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介绍了对等网络中若干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最后对P2P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未来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The security of critical data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design, especially for long-term storage. ESSA (An Efficient and Secure Splitting Algorithm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is presented,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a two level information dispersal scheme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of data. In ESSA, the approach of knight’s tour problem, which is NP-Complete, is introduced to scramble data at the first level, and a split cube is used to split scrambled data at the second level. Thus,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malicious user to get information because the task of reconstructing the original data needs more computation than they can tolerate. We prove that the security of ESSA is better than encryption algorithm and not inferior to erasure codes and secret shar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exploiting ESSA has greater efficiency than that exploiting keyed encryption, erasure codes and
secret sharing  相似文献   

20.
P2P仿真综述     
随着P2P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P2P算法和协议,验证算法正确性和评价P2P系统性能的需求推动了P2P模拟器的发展.现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P2P模拟器,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