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云南化工》2017,(4):101-103
利用复合氨基酸对微量元素锌进行了螯合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螯合条件为:温度60℃,pH=5,反应时间30min,复合氨基酸与Zn~(2+)配位比2:1。该条件下,螯合率为91.06%、w(Zn~(2+))为12.41%。讨论了pH、配位比、温度等条件对螯合反应的影响。此外,定性实验表明,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可与KH_2PO_4、MAP复配。  相似文献   

2.
微波法合成复合氨基酸亚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柏林  张娜  周民杰 《应用化工》2006,35(9):677-679
以鸡羽毛为原料,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微波法制备复合氨基酸与亚铁螯合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复合氨基酸微波水解优化条件为:固液比1∶5 g/mL,水解时间3 h,硫酸浓度3 mol/L,微波功率500 W,在该优化条件下,复合氨基酸转化率为63.6%;复合氨基酸亚铁微波合成优化条件为:复合氨基酸与铁的配位比2∶1,反应时间40 m in,微波功率400 W,在该优化条件下,复合氨基酸亚铁螯合率为83.4%。  相似文献   

3.
汪家铭 《化肥工业》2009,36(2):68-68
山东鲁南大化肥业有限公司建设的氨酸螯合肥扩建项目于2008年11月1日奠基。氨酸螯合肥扩建装置项目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工程建设200kt/a氨酸螯合肥扩建装置,预计2009年6月投运。氨酸螫合肥是利用氨基酸把作物生长中的微量元素进行螯合,制成中微量元素螯合物,并依据一定的比例添加到复合肥料中制取的新型肥料产品,对作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具有营养全面、绿色环保的特点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提出以病死畜禽为原料制备氨基酸镁新工艺,主要过程是先将病死畜禽尸体水解为富含大量氨基酸的营养液,并进一步加入无机镁盐使Mg2+与氨基酸螯合成氨基酸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病死鸡的最佳催化水解条件,并进一步探究了水解氨基酸制备氨基酸镁的反应条件。水解反应的最佳条件是:甲酸加入量10 mL,水加入量75 mL,病死鸡尸体组织加入量50 g,反应温度为96℃,水解时间为5 h,加料方式为多次加料。螯合反应的最佳条件是:pH=3.0,反应时间为1 h,反应温度为50℃,n(氨基酸)∶n(氯化镁)=1∶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氨基酸镁螯合率可达到93.49%。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了解膏状复合氨基酸和块状锌渣为应用背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锌,以做到满足固废利用、利于环保、降低生产成本的应用优势。在实验中,螯合反应主要是受溶液的p H、温度、反应时间及摩尔比因素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膏状氨基酸与锌渣的最佳螯合条件是:膏状氨基酸与锌渣的摩尔配比为2∶1,p H值为8,反应温度(85±2)℃,反应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蛤壳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清  王玉琴 《安徽化工》2009,35(1):25-28
初步研究利用文蛤壳酸解制得钙盐,与鸡羽毛酶解成的复合氨基酸结合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工艺。重点探讨文蛤壳酸解酸的选择及温度的确定,鸡羽毛的酶解工艺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螯合条件。结果表明:文蛤壳利用盐酸的效果比较好,酸解温度为110℃;鸡羽毛的最佳酶解条件为:8%木瓜酶,固液比为1:22,pH值9.5,酶解时间16小时;氨基酸钙螯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rain,pH=5.0,氨基酸与钙盐的配体摩尔比为3:1。本研究废物被充分利用,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动物蛋白废弃物(毛发、蹄角、皮革下脚料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微肥的生产工艺及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表明,按本工艺,蛋白原料水解为氨基酸的转化率高,且氨基酸的种类齐全。由于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控制氨基酸配体与金属离子摩尔比的中间控制方法,确保了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螯合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乙二胺四乙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微量元素铜进行了螯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螯合条件为:温度80~100℃,反应时间1~1.5 h,螯合剂与Cu2+摩尔比为1∶1,该条件下螯合率达98%以上,螯合物在180℃时性状稳定。此外,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液中不存在游离态的Cu2+,说明螯合剂与Cu2+完全螯合。确立了最佳工艺和制备技术,并讨论了温度、螯合比等条件对螯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方法:优化热酸水解法制取剩余活性污泥中蛋白质及利用蛋白质制取氨基酸的条件,并利用制得的氨基酸螯合微量金属元素合成氨基酸叶面肥。结果:利用热酸水解法制取剩余活性污泥中蛋白质的最优条件为温度120℃、反应时间5h、酸碱度为2mol/L盐酸;在酸碱度为6mol/L盐酸条件下,由蛋白制取氨基酸的最优条件为温度120℃、反应时间5h;另外,利用1.5g纯化的氨基酸与微量金属元螯合生成1.9g氨基酸叶面肥。结论:利用剩余活性污泥制备氨基酸叶面肥的得率受到诸如反应温度、时间、酸碱度等条件的影响;粗氨基酸的纯化得率对最终氨基酸叶面肥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氨基酸螯合微肥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螯合态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微量元素肥料的功能和利用率。而螯合性能好、价廉易得的螯合剂的选取和制作是螯合微肥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根据螯合理论论证了混合χ-氨基酸的螯合性能。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以动物角蛋白-鸡毛、鸭毛等工业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制取廉价螯合剂及螯合微肥的条件和方法。农化试验证明了氨基酸螯合微肥对作物全生育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机中微肥的生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70%以上,其中大部分存在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缺乏和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为防止中微量元素施入土壤后被固定而失效,提出利用废弃资源,生产有机中微肥(如氨基酸、木质素磺酸、腐植酸中微肥等),其生产成本比EDTA螯合中微肥低,并简要介绍了各种有机中微肥的生产工艺过程。只要做到测土施肥,有针对性加入有机中微肥,即可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在磷肥与锌肥配合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营养元素被固定、有效性降低等问题,目前普遍采用螯合的方式将中微量元素保护起来。以焦磷酸钠作螯合剂,七水硫酸锌为原料,制备焦磷酸锌,以螯合锌含量为考核指标,研究了反应比、反应温度、溶液pH、无水乙醇的用量等因素对螯合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在无水乙醇用量为25 mL/g、反应比为1(0.1 mol/L的七水硫酸锌溶液与焦磷酸钠的体积质量比为18.8 mL/g)、反应pH为9、反应温度为30 ℃的条件下,制备的焦磷酸锌锌质量分数最高,达到17.92%,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仅为0.3%。响应面法分析出各因子对焦磷酸锌含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反应pH、无水乙醇用量、反应比、反应温度,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焦磷酸锌的生成,螯合后焦磷酸钠中的P=O、P—H都参与了Zn2+的配位。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叶面肥和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该试验设有CK区(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控释肥1区(施氮量等于常规施肥施氮量)、控释肥2区(施氮量为常规施肥施氮量的2/3)、常规施肥加腐植酸叶面肥区8个肥料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影响很大,其中常规施肥加腐植酸叶面肥区和控释肥1区、控释肥2区叶面积大、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和实粒数多、产量高,腐植酸叶面肥区效果最好;无氮区与CK区各指标数大致相等,水稻生长发育各因素很低;无磷区、无钾区和常规施肥区各指标介于CK区与腐植酸叶面肥区之间。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叶面肥因含有天然腐植酸、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氮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其施用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的高低;控释肥因其中营养元素缓慢释放,达到了养分供应时间长,利用率高的目的,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The chelation of zinc ions onto O,N‐carboxymethyl chitosan (ONCMCh)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photometer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rom the FTIR spectra, little change in the absorption intensities and frequencies at 3300–3600 cm−1 of Zn2+ ONCMCh chelated specimens suggested that  OH and  NH2 groups were not participating in the chelation reaction. The absence of absorption bands at 1755–1700 cm−1 suggested that the carboxyl group CO was not ionized, and the ionized CO bands were observed at 1400–1600 cm−1 for chelated specimens. Thus, the chelation sites took place at the carboxyl group rather than at the  OH and NH2 groups. It also confirmed that water‐insoluble chelates, which were formed through the Zn O and Zn N bonds, presented a tetrahedral structure. The water‐soluble complexes where zinc ions connected with oxygen of CO and water molecules were only due to electron attraction. Formation of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on the surfaces, as revealed by SEM, provided evidence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chelating mechanisms between water‐soluble and water‐insoluble complexes.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9: 1476–1485, 2001  相似文献   

15.
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代替无机盐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行业应用研究的情况和生产工艺改进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推广该产品的关键在于改进生产工艺,选择最佳工艺路线,合理开发利用废弃的蛋白资源,获取廉价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代替无机盐作为饲料添剂在饲料行业应用研究的情况和生产工艺改进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推广该产品的关键在于改进生产工艺选择最佳工艺路线,合理开发利用废弃的蛋白资源,获取廉价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鳌合物代替无机盐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行业应用研究的情况和生产工艺改进所取得的成果。推广该产品的关键在于改进生产工艺 ,选择最佳工艺路线 ,合理开发利用废弃的蛋白资源 ,获取廉价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鳌合物。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制备生物乙醇的酶水解残渣进行氧化改性,氧化产物分别与Fe2+、Cu2+、Zn2+、Mn2+四种离子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微肥。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对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的氧化工艺条件:过氧化氢用量20%,温度70℃,pH值为11,时间60 min,此时残渣溶出率为32.5%,氧化产物对Fe2+、Cu2+、Zn2+、Mn2+四种金属离子的总螯合率分别为5.0%,4.5%,3.9%,4.0%。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氧化条件对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总螯合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pH值,过氧化氢用量,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