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里院建筑街区是青岛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建筑形式,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针对里院街区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的现象,为达到保护里院建筑街区的目的,里院街区基础资料的获取尤为重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里院建筑街区进行数字化精细建模,发掘里院建筑街区的空间尺度规律及建筑风格等信息,为里院建筑街区的数字化保护及维护修缮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里院是山东省青岛市极具地域特色的近代民居建筑,属于比较典型的西方近代规划模式,同时每个院落及其内部构成又兼具中式建筑的特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风格。近年来,里院作为青岛市承载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逐渐受到重视并列入历史建筑名单。该文以青岛市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里院建筑为例,通过实地走访、勘察测绘和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其历史演变、现状布局及功能形式进行综合分析,重新建构其价值属性,以期为业界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里院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里院街区保护更新的目的是在保留和保护其价值基础上,通过更新使里院街区复兴.调查研究青岛里院历史沿革和现状,对其价值进行了评价,通过对里院原真性保护、动态保护和里院街区有机更新的具体方法,实现里院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里院是根植于青岛本土、兼具中西方建筑特色的地方建筑形式,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传统里院空间衰败、活力丧失,里院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以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济宁路61号里院与胶州路126号里院的实践改造为例,将里院的建筑现状、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经济效益作为改造复兴的考虑因素,从建筑风貌再造、业态功能置换以及院落空间重塑3个方面阐述两栋里院改造复兴设计的具体措施,期望对未来青岛市传统里院的复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里院建筑是近代青岛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特殊建筑形式,也是典型的青岛地域性本土建筑.大鲍岛街区是青岛现存里院建筑最集中、类型最齐全的区域,也是青岛唯一留存下来的里院建筑区域.从大鲍岛街区里院建筑的历史变迁、现状问题出发,提出了里院建筑的改造利用策略,并以亲身的设计实践进行验证,以期为将来里院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青岛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时期,结合当地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里院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兼备东西方的建筑特征,是青岛市老城区城市建筑肌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里院的建筑形式特点,希望通过对里院街区建筑特征的分析记录,基于建筑现状的阐述,从现状出发,简要评价一下里院街区的建筑价值,然后指出其在绿色改造方面的相关策略,对于青岛地域特色建筑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7.
里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由西洋楼和四合院结合而来。其发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20世纪中叶达到了鼎盛时期,70年代后逐步衰落。本文以青岛市中山路附近里院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在历史保护语境下的青岛里院街区如何提高和改善原居民生活质量问题展开设计及研究。对该地域所有建筑物进行系统分析,在城市设计层面上通过设计手段探索里院街区街道肌理、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人口安置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在尊重历史遗存的前提下满足片区居民对现代生活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里院建筑是青岛本土特有的居住建筑形式,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建筑样式上融合了中式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式公寓的建筑风格,是与青岛殖民历史和本土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形式。里院建筑记录着青岛平民阶层在特定时代的生活状态,成为青岛平民文化的博物馆。该文通过分析里院建筑的建筑形式、空间特点、街区特色及现状保护情况,同时对里院的文化、历史及艺术价值进行阐述,希望能引起社会对于这类建筑群的关注,以促进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文脉保护。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但如何平衡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更新仍是需要探索的问题。文章围绕中山路地块平度路里院建筑群展开针对性研究,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析未来里院建筑的发展趋势,并由此提出对里院建筑历史脉络延续、空间形态重构及空间重建、配套设施完善的更新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郭嘉  陈子坚  陶郅 《华中建筑》2013,(12):49-53
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一期工程设计方案,结合旧城区改造和保护老城区风貌原则,从利用古旧特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的思路出发,以现状的孙文路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建筑为依托,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融新旧建筑为有机的一体,组建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中山特色的、又具时代精神的博物馆建筑群。该文以该街区为倒进行阐述,探讨了群体性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单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新旧建筑有机并存、使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性地段”保护的一点思考——以诗山镇骑楼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闽南特色的诗山骑楼 ,是泉州南安遗存的一条完整的骑楼街道 ,2 0 0 0年被彻底拆除。如今 ,留给我们的仅是对这一“历史性地段”的追忆。对“历史性地段”,是建设性的改造 ,还是破坏性的拆除 ?文章从调研考察入手 ,以诗山的城镇风貌和街区特色为例举 ,提出了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性地段”保护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宾  潘丽珍  孙丽萍 《规划师》2006,22(Z2):52-54
青岛老城区作为青岛市城市发展的源点.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遗存,汇集了青岛城市形象中最具特色的要素,是青岛城市的一个特殊区域,其以街道空间为主要的公共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中山路街区空间、团岛街区空间、市政府街区空间、八大关街区空间四种街区空间类型。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应针对老城区中不同类型的街道空间采用不同的空间特色保护方法,以使其在新环境中继续发挥延续历史、彰显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里院建筑"是青岛本土形成的特色居住建筑形式,是青岛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然而当今城市化进程正严重威胁着这种特有空间的存在。保护好"里院建筑",传承和复兴里院文化,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动态和区域联动的方法,从物质、经济、文化等层面对其重新建构,以达到对里院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使其在多元的建筑和文化中重获新生并由此复兴,进而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保护规划中建设控制地带和控制措施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晖 《规划师》2006,22(12):52-5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保护规划对建设控制地带和控制措施均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因法律授权不明确、强制力不够等而得不到贯彻实施,因此,需明确建设控制地带和控制措施的法律地位,二者的强制力源自为公共利益而行使的征收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青岛老城街区里院建筑的特色及形成原因,阐述了对老城街区进行改造的必要性,并探讨了老城街区不同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提出了老城区改造的策略——适度更新,以期指导青岛老城街区改造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金门建筑的概述,介绍了金门模范街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结构和建筑特色、保存和再利用的现状,详细阐明了金门模范街保存及再利用的意义,并指出当今建筑师应对眼前的历史街区和建筑的更新实践有可持续利用和人性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中出现了适应新经济形式发展的汽车贸易空间.结合青岛实际,探讨建设青岛汽车贸易大道的可能性,并对这种汽车贸易专业化街区进行概念性的规划设计,以期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丹  罗谦 《山西建筑》2012,38(3):23-24
从文殊坊历史街区的空间关系、街区肌理特征、街巷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与街区空间界面、建筑与街区空间节点这五方面解读了文殊坊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环境,旨在展示文殊坊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9.
王莹  梁雪 《华中建筑》2011,29(3):63-66
青岛里院建筑是青岛本土建筑的代表,它与青岛城市的诞生与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里院建筑正在迅速的消失。该文通过积庆里现状调研和劈柴院改造调研,提出青岛里院保护更新中的问题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道界面密度是用于表征街道界面围合程度的量化指标。通过分析城市实例,发现街道界面密度与街区建筑密度存在近似正相关关系,街区建筑密度与街廓尺度存在近似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街道实例,发现街道的密度表征比尺度表征更为有效。结合分析我国主要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认为小尺度街廓是形成优秀街道空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