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2007年以来珠三角等主要城市先后推进的辖区内村庄规划,至今已经基本完成,尽管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但仍然产生较多的问题。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分析上述问题,明确当前社会组织转型滞后与社会结构转型,由此引起空间转型滞后社会转型;分析村庄规划编制理论与实践以及在社会转型背景中,村庄规划不仅仅是村庄内部的乡规民约,城市和农村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协议,城市帮扶农村的平台,还应突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好当地在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珠三角等主要城市先后推进的辖区内村庄规划,至今已经基本完成,尽管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但仍然产生较多的问题.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分析上述问题,明确当前社会组织转型滞后与社会结构转型,由此引起空间转型滞后社会转型;分析村庄规划编制理论与实践以及在社会转型背景中,村庄规划不仅仅是村庄内部的乡规民约,城市和农村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协议,城市帮扶农村的平台,还应突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好当地在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社会转型时期村庄空心化、产业不景气等系列问题不断显现的背景下,厦门提出了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行动计划。本文以乡村社区为研究基本单元,在阐述社区发展过程中,物质环境、人的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社区规划的工作路径;以厦门市海沧区西山社为案例,从空间环境、群众参与两个方面展现了公众参与促进农村社区活动,空间营造重构社会关系的新社区规划过程;并得出结论:新社区规划是行之有效的村庄规划与治理模式,村庄规划应向社区规划转型,从"蓝图导向出发"转向"问题导向出发"、从"注重空间结构"转向"注重社会关系"、从"编制物质规划"转向"商定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加速推进,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村庄建设粗放用地的问题,危及了村庄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下面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分析村庄建设用地情况。宜城市现有人口55.2万,城镇人口比重45%,农村人口比重55%,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1.22倍;市域面积2115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包括农民居住区的住房、晒场、庭院、宅旁绿化及村内公共设施等)97.46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42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是城镇建设用地的2.3倍,人均占地268平方米。按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衰落型村庄的产生原因,结合衰落型村庄的特性,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角度,阐述了衰落型村庄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治策略,从而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9-11
当前,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而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社会转型的基础工程。本文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江 《城乡建设》2015,(9):41-42
村庄规划是我国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让农村村庄规划从“同质同构”走向“异质异构”,对农村建设具备思想与资源两方面的重组和改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分化与农村村庄功能性质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演绎,所以一定要重新认识农村村庄建设,努力寻求架构适合于如今村庄规划体系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8)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村人口流动无论在人数规模还是流动区域上呈不断扩大趋势,农村人口流动给乡村社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给乡村治理带来困境。本文基于村庄调查,认为当前人口流动背景下村庄治理的出路是,要强化农业保护政策,保障农村农业的发展;要发展非农产业,增强农村经济的内生能力,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并要重视流动人口的人力、社会资本,鼓励农村能人参与村庄治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8)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村人口流动无论在人数规模还是流动区域上呈不断扩大趋势,农村人口流动给乡村社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给乡村治理带来困境。本文基于村庄调查,认为当前人口流动背景下村庄治理的出路是,要强化农业保护政策,保障农村农业的发展;要发展非农产业,增强农村经济的内生能力,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并要重视流动人口的人力、社会资本,鼓励农村能人参与村庄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支持,而伴随着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在新的背景条件下,村庄布局规划作为指导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方法理论上也需要进行重新认识。既往的村庄布局规划大多是从城镇需求出发,解读村庄布局规划,导致村庄在后续建设推进中出现重重问题。本文摆脱传统的规划视角,以构建满足农村居民需求的生活圈为核心,借助于泰森多边形村庄选址模型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等成熟的技术手段进行村庄布局规划,提出基于生活圈理论的村庄布局规划方法,并在泗洪县村庄布局规划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文晋  王成荟 《山西建筑》2011,37(29):75-76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管桩模型,对成层土中桩身处承受水平荷载的基桩受力性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通过对桩身位移和应力变化曲线的分析,得出了水平荷载下桩身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2):1772-1774
"辛以润之"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辛润"是"辛散"功效作用于脾、肺、肾而依次派生出的功用变易,是天地阴阳、五行五脏之间紧密联系的体现;另一方面,对"辛润"的运用不该只局限于治疗"肾苦燥",而更应将其追溯到"发越脾气"与"从阳引阴"上去,以使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更加深刻、广泛;最后,对于药物性味的合理运用与理解应该与药味之间的相互配伍、中药归经理论结合起来,使其得以互相为体为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3.
卢春祥 《煤气与热力》2007,27(11):36-37
分析了燃气表滑阀与滑座、输出轴、计数器对产生跳字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起高架桥上BRT公交车火灾事故的详细勘察和缜密调查,分析提出制定特殊火灾事故调查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建立重大火灾事故多部门尤其是刑侦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以及从火灾事故调查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对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峰 《山西建筑》2014,(10):110-111
阐述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机理,并对混凝土的自愈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其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孙健  丁国忠 《山西建筑》2008,34(6):57-58
对MVRDV 的理论进行了探索,指出MVRDV 建筑事务所热衷于研究城市空间扩张与自然空间发展的关系及城市空间和建筑本身的密度实践,并通过对MVRDV 案例的分析,论述了提高建筑密度的手法和优化城市空间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19.
住宅楼分户排水可基本杜绝以往管道穿楼板导致的"跑、冒、滴、漏"和随意往管道投垃圾而导致堵塞下层管道(尤其是底层排水横管)等弊病,有效解决卫生间"臭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桩性能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基桩承载力、桩身完整性及基桩施工质量具有不同的定义和联系,既有基桩性能检测是基桩验收的必要条件。该文主要论述了桩身完整性和基桩施工质量检测、鉴定的概念及差别,基桩抽样检测的方法、特点及钻芯法检测应注意的问题,所述观点和工程实例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