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应用油藏开发前期和开发中后期密闭取芯分析资料开发动态资料,研究文25东块沙二下油藏主力含油层系水淹特征及储层物性变化。研究表明:油层水淹导致储层孔渗分异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油层主流动喉道决定的有效孔隙体积减少,驱油效率下降,无水采油期变短。这正是该油藏有关油井液量大、产油量上升不明显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砾岩油藏具有岩性物性背景复杂以及油层电阻率变化幅度大等特点,其水淹层的定量评价已经成为油田二次调整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测井、取芯、测试等分析资料,应用油气运聚成藏理论,在储层品质因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砾岩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模型.定义原始含油饱和度和目前含油饱和度的差值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比值为储层的采出指数,表征注水开发以后到目前油藏状态下储层动态水淹的特征参数,与传统的产水率和含油饱和度两个水淹特征参数相比,其优势在于考虑了油层动态水淹的过程,消除了砾岩油藏本身因为电阻率变化幅度大且单一利用目前含油饱和度定量评价水淹层的缺点.将该法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的评价中,对比研究了含油饱和度、产水率和采出指数3个参数对砾岩油藏的水淹敏感性.结果表明:采出指数敏感性最高,识别准确率达到89.58%,提高了砾岩油藏水淹层的识别精度,为克拉玛依油田井网调整和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砂砾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典型的砂砾岩油藏-双河油田为例,运用特高含水期油井密闭取芯、长岩心水驱油实验等室内实验资料,对油层水淹状况变化规律、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孔隙结构及参数变化规律、储层渗流特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储层水淹程度加剧,储层物性参数、孔隙结构参数及渗流特征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认为,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对策应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4.
孤岛东区馆陶组油藏水淹油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水淹油层的测井解释流程基础上,研究了孤岛东区馆陶组水淹油层水淹类型及不同水淹阶段水淹油层的测井特征。利用密闭取芯井资料建立了三个不同水淹阶段的判断图版及测井解释模型,对孤岛东区不同阶段的井进行了测井二次解释。利用这个解释结果开展了储层描述研究工作并对新钻井进行了水淹层分析,分析结果的符合率达到70%,这对于研究剩余油分布、指导开发方案的调整、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城稠油油田油层水淹后的岩性、物性及流体性质均发生了变化,确定水淹后储层的各种岩性物性参数、预测水淹储层的流体性质是测井解释的难点。针对此情况,研究该区岩心分析资料、常规测井资料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水淹储层的参数计算模型及水淹层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6.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淹层测井解释利用测井资料对水驱油藏水淹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弄清水淹部位和水淹程度,为进行二次乃至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基于测井解释研究水淹层特性,是油田开发调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油层水淹后,其产层的油水饱和度分布、孔隙度与渗透率、岩石润湿性、地层水矿化度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等许多物理性质会发生较大变化。通常,可利用自然电位与电阻率曲线相结合、自然电位测井和交会图版等方法识别水淹层。进而可根据油、水等定量参数来判断储层的水淹级别。此外,动态电阻率下降法和模式识别法近来也被广泛应用于水淹等级的划分。我国在水淹层水淹机理和解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实际中,仅仅建立在单井测井资料的水淹层测井解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以测井为纽带,将地质、地震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测井资料解释综合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滨南油田火成岩油藏为裂缝-溶蚀孔洞双孔隙介质非均质储层,主要依靠较强的底水驱动.低部位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通过开展地质模型研究、储层渗流规律、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调整滨南火成岩油藏下一步开发方向,形成一套火成岩油藏后期挖潜的综合技术,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浩口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油田大部分可采储量已被采出,主力油层水淹严重.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对油层进行细分层对比,重新认识浩口油田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根据油水井的试油试采及生产情况分析油井的见效见水方向,研究浩口油田目前油层平面剩余油分布现状;根据产液和吸水剖面的测试资料,研究层间出力状况;通过运用地层精细对比,对浩口油...  相似文献   

9.
油层被水淹后,油层的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特征、核物理性质都会发生变化。同时不同的注水量,注水矿化度、地层性质都会使储层测井参数发生变化。本文对水淹机理实验研究,并结合测井静态和动态资料,寻找反映水淹层敏感的测井曲线,建立不同水淹程度的标准,定性,定量识别划分油水层和水淹层,从而找到适合鄯善油田的水淹层识别方法,并在油田二次开发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属于典型薄互层状低阻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亟待探明剩余油分布状况并进行挖潜方案调整。采用常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和动态分析法,分析神泉油田三间房组的水淹规律,研究储层水淹规律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储层物性特征是影响储层水淹程度的主要因素,构造、断层和注采系统是影响水淹规律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压力敏感性储层在开发过程中,储层渗透率随储层压力的降低而下降,进而影响油井产量及油田开发效果。为了量化地层压力变化对压力敏感性储层开发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储层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了压力敏感性储层渗透率及油井产量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并结合油田开发实例,研究了超前注水在压力敏感性储层开发中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八面河油田应用地层预处理技术进稠油开采,采油量有所提高,较没有采用此项技术之前,注汽压力降低了(1~2)MPa。为了更好提高开采效率,特提出三点建议:1、所有入井液应采用本区块产出水或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好的水源,防止盐敏的发生;2、保持地层压力下的开发与开采;3、保存地层温度开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松滋油田红花套组构造的分析,发现该区块可能存在两种油藏类型:单一底水油藏和边底水油藏。分别就边底水油藏中的直井及水平井开发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比较,优化其中较有优势的直井开采技术,得出了智能开关找堵水和建立水底隔板等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直井开采采收率,增加油井的无水产油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综合运用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ELAN—PLUS测井资料处理技术、ROCKCLASS沉积相分析技术、IESX地震资料交互解释技术、神经网络含油气判别技术以及RM油藏描述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对二连盆地努格达区块的储层和油藏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有利含油区带和地层岩性油藏的范围,根据此项研究上交了×××万吨的探明储量,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复杂裂缝压裂工艺是针对致密油油藏储层改造提出的新技术。以新86井区致密泥晶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复杂裂缝压裂技术研究和试验,从地层天然裂缝是否发育,储层的脆性指数是否符合产生网络裂缝的条件,水平应力系数差是否满足形成缝网条件等方面,对其产生缝网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进行现场试验,并从影响措施效果的地质因素着手,对比工艺差异,进一步对复杂裂缝压裂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认为针对低渗透致密油藏,复杂裂缝压裂工艺的改造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挖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冲砂洗井液漏失、水泥浆漏失和增产措施伤害是储层伤害的主要表现形式。要想对储层进行保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作业入井液的管理,根据不同油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入井液,并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规定。二是优化保护储层的作业工艺,采取适当的工艺阻止入井液与油层接触,减少漏失量,减少措施作业对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前蒸汽吞吐是稠油开发中最常用的生产方法,其开采机理主要为地层能量驱动、原油加热降黏、加 热改善油水相对渗透性、液体热膨胀和近井地带解堵。但是,关于各种机理对蒸汽吞吐贡献的大小问题却鲜有论 述。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五种机理对吞吐采收率的贡献从大到 小的顺序为地层能量驱动、原油加热降黏、近井地带解堵、液体热膨胀和加热改善油水相对渗透性,并且前两者起决 定性的作用,是蒸汽吞吐能否取得较高采收率的关键。研究结果可指导设计人员高效地进行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 发设计,同时可指导研究人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蒸汽吞吐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
根据缅甸D区块Patolon-1井组分特征、生产状况、流体性质以及已经投入开发的凝析气藏资料对Patolon-1凝析气藏进行了凝析气藏判断研究。根据高压物性、气油比、分子量、原油性质综合判断该气藏属于凝析气藏。根据C5+含量法、C1/C5+比值法、流体组合判断法(Φ1)对Patolon-1凝析气藏类型进行了判别分析,研究表明该凝析气藏属于不带油环的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9.
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储层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其沉积砂体的特征及构造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对已发现的5个油田新沟嘴组下段油层的地层、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总结出油层分布规律和油气储集特征,指出本区滚动扩边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在开采过程中具有泄油面积大、单井产量高等特点,已成我国陆相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增产方式。随着江汉油区逐渐进入开发后期,面临剩余油挖潜和储量动用难度不断加大的困境,通过对江汉油区水平井的生产现状以及在低渗薄层油藏、稠油油藏、致密油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表明大力推广应用水平井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方式。针对水平井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