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产业的升级,小机组向大机组的转变,现代化施工成为当今火电建设的发展主流,而使用大型机械施工是电力建设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是火电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是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机组,参与工程建设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施工企业施工技术水平。通过部分300MW、600MW、1000MW机组建设实践,具体阐述了其建筑、安装施工中主要施工机械特别是大型起重机械的选择与布置。  相似文献   

2.
建设单位: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山东鲁能电力设计院。工程规模:总规模为4×125 MW 供热机组。一期工程建设2×125 MW 供热机组,配套建设2×65 t/h高温高压秸秆燃烧锅炉房,投产后发电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力建设起重机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克勤  李岱月 《建筑机械》1999,(10):44-47,43
本文从电力部门建设所需的机械设备角度出发,简单回顾了电力建设所需的大型起重机械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我国现有的几种国产电建塔机的性能参数及其特点,叙述了电力建设用起重机的主要特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煤气与热力》2005,25(11):28-28,34
电力工业。大力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实施“以大代小”、“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提高单机容量;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推进跨大区联网,实施电网经济运行技术;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降低输、变、配电损耗;采用天然气发电机组替代燃油小机组;优化电源布局,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煤层气和其他工业废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加强电力安全;减少电厂自用电。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电力、石油、化工、核电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尤其是核电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巨大,核电发电成本对建设周期的长短非常敏感,目前国内开始采用的AP1000模块化建设技术,可大幅度地提高核电厂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本文运用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电力产业链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电力节能减排效果的预测分析和仿真模拟,发现电力强度、用户电价、煤耗率和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是影响电力产业节能减排的四个重要因素。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客户科学合理用电,提高锅炉效率、降低发电煤耗率,调整电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等,既可节约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耗量,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7.
由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设计制造、经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在西柏坡发电厂一期2×300MW机组的厂房混凝土柱、框架梁式厂房现浇混凝土使用的HG30(TBG30)混凝土布料杆,是国内第一台塔式布料杆。它能在高度52米时水平布料半径达到30米。整体可随塔机沿轨道行走。很好地解决了大型火电厂的厂房框架混凝土连续高质量现浇的难题。无论对  相似文献   

8.
日佳电源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公司产品包括三大系列: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电力直流控制及操作电源和应急电源。  相似文献   

9.
百万机组建设是未来电源建设的主力,在机组安装过程中,汽轮机本体安装最为关键。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汽轮机本体安装工作严重影响机组投产发电。本文结合华能海门电厂汽轮机本体安装的实践,介绍在基于实际的情况下,消除外界影响,按质按期完成汽轮机本体安装的成功经验,对今后同类型汽轮机组的安装可作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彬 《建筑安全》2006,21(9):58-60
1.前言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装机容量逐年快速增加,单机容量也大幅提高,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单机容量600MW、800MW、1000MW的超大型火电机组大规模建设。大容量机组的本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设备的外形尺寸和零部件重量大幅度增加,这些变化对工程建设而言都是新的挑战,特别是超高、超长、超重大型设备的吊装,已成为超大容量机组工程建设施工中的难点、重点。能否解决好大型设备的安全吊装这一难题,关键是要做好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也是确保发电厂工程建设安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顾客的满意程度、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改进经营绩效及塑造先进质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某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发生在我国产品质量方面的一些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质量工作做出重要的批示和指示。指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把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提到"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部署,保增长、扩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任务"的高度,要求工信部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产品质量建设的工作方案,把提高产品质量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抓出成果。为此工信部于2009年11月发布了《关于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国家质检总局也制定了2010年在全国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计划,中国质量协会决定将2010年作为"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先进质量方法是指正在推广、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包括目前应用还不普遍,但已被实践证实的科学的、有效的质量方法和工具。企业选择时也需要根据自身状况,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今后的各期杂志中"质量服务"栏目,将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走访成功的示范企业、介绍相关图书、创新成果为您详细解读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魏红杰 《城市建筑》2014,(30):280-280
我国电力企业正逐步走向改革与发展的道途之中,发展多种经营是电力企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趋势之一。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要勇于面对挑战和抓住机遇,在发展多种经营的道路上,加强内部建设,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罗锋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1):188-189,194
随着生产生活对电能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及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力工程建设也得到蓬勃发展。为了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工程监理制开始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广泛施行。针对近年来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论文就电力工程建设和工程监理制进行阐述,并探讨电力工程建设中工程监理制的现状以及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国轨道交通正在迅速发展,大、中型城市都争先恐后地申报当地的轨道交通项目。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电能消耗在目前地铁建设及运营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铁车站能源管理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及能源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为地铁工程设置能源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电力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现状,阐述了电力工程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招投标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实施电力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模式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提出了电力建设企业应对新形势下的招投标模式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住宅夏季空调能耗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调查和计算,利用模拟归纳法对我国城镇住宅夏季空调能耗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镇住宅夏季空调的总体能耗水平较低,但增速较快,且不同气候区之间差异较大.2005年全国城镇住宅夏季空调总耗电量约为285亿kwh,平均耗电指标约为2.65 kWh/m2.我国城镇住宅空调能耗前4位的地区是:广东、浙江、江苏和湖北,它们的空调总能耗约占全国城镇住宅空调总能耗的51.8%,广东、福建、重庆、浙江、上海、湖北、江苏和广西的空调能耗指标较高,它们是我国城镇住宅空调节能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城市化和产业更新的推动下,高新科技新城(区)得到空前规模的快速发展。一些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交通可达性较弱地区也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而往往这些城市建设用地便是新城区或高新科技开发区的不二之选。在城市特色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两方面,高新科技新城(区)都存在诸如人气聚集、环境保护、招商引资等问题。文章通过山东烟台市高新科技开发区城市设计实例,总结滨海高新科技新城的发展特征和设计需求,提炼其设计理念与策略,塑造功能多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生活体系,旨在为类似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旋挖钻机是一种适用于建筑基础工程成孔作业的桩工机械.为响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努力实现企业产品优化、降本增效及节能环保,适应工程机械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成熟产品SD系列多功能旋挖钻机的基础上研发出一套双动力系统,即在原有的以柴油机为动力的系统之上,增加一套电力驱动系统,在有电力供应条件时,可切换为电动机驱动,从而实现双动力驱动.该系统可适应现代城市施工的低噪声、无污染及节能环保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和设计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考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强夯法在加固地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针对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以及设计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冯岩松 《山西建筑》2014,40(30):248-250
基于新能源电力企业管理现状,重点从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结构、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具体阐释了通过转型提升管理的策略,以期使新能源电力企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