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我国现存大量古建筑,其信息存档是古建筑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BIM的古建筑构件信息库的建立可以更快捷有效地保存古建信息,构件信息的合理标准化是信息库能否高效建立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古建构件信息的标准化以及关键信息的量化提取的方法,从而方便信息的重用及相应功能函数的建立,提高古建构件信息库的效率及功用。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明的实物见证,实现古建筑信息化是古建筑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建筑构件库的建立是实现构件装配的前提,标准化信息平台的创建使构件库的创建成为可能。通过对古建筑形制特征及装配规则的研究,分析古建筑构件信息的构成并对其进行分类编码,以信息添加的深度为基础实现构件信息的标准化,从而方便信息的重用及标准信息的量化提取,不断完善标准化信息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有机会对意大利几个城市进行了参观与考察。现将印象较深之一的古城与古建筑保护的作法及经验予以简纳,可能对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保护有一定启发或借鉴之处。 号称“古建筑之冠”的意大利,他们以具有古城和古建筑为骄傲,以保护好古城及古建筑为荣。国家、各级政府、有关大学与研究机构及意大利人民,都十分重视古城与古建筑的保护。国家及有关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4.
岭南古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岭南古建筑的保护,对传承岭南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岭南古建筑的数字化保护技术,探讨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与挑战。研究发现,当前岭南地区拥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数字资源,但是面临着如何统一开发、整合和管理这些珍贵的数字资源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全生命-数字化”岭南古建筑保护平台的设想,该平台将促进数字资源信息共享,为古建筑修缮、保育、维护及文化传承与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保存古建筑的原生特点,避免破坏性保护,对古建筑实行精细化的保护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我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分析了古建筑保护方法演变历程,指出了基于BIM技术搭建的古建筑材料数字化模型的必要性.结合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理论,引入BIM建模技术,设计古建筑材料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流程,并基于所建立的信息模型创建古建筑材料动态信息数据库,设计古建筑精细化保护方案为古建筑精细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及保护修缮方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修缮问题,首先要了解古建筑的构造特点和损毁规律。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古建筑研究、保护的实践经验及心得体会专门就“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和保护修缮方法”问题谈几点看法。一、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和损毁规律中国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7.
杭州古建筑作为城市的宝贵资源,具有多重的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更新,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也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保护与利用并进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通过对于保护、利用理念及具体措施的深入研究,对杭州古建筑实施更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故宫的古建筑外檐装修包含精美的异形构件,具有珍贵历史与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存在较多病害,需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科学保护与修复。在对这些文物构件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流程中,倡导对其原状进行记录。然而,这类文物构件往往具有复杂的立体外形结构,其信息记录手段存在较大困难,现代测绘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故宫的古建筑外檐构件保护实际需求,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摄影技术,进行了构件信息记录及保护应用实践。研究表明,三维扫描技术可作为古建筑外檐构件信息翔实记录的有效手段,所记录的信息可为保护修复提供基础依据,亦可为古建筑保护工程的精细化与科学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古建筑保护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兰州市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为案例,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引入,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维护古建筑,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功能和安全性的需求。以BIM为基础,融合三维扫描技术,利用像素测量、点云测量技术,完成一些费力、高危险部位的测量,降低工作量和危险系数。利用GIS、无人机技术,轻量化BIM模型后,建立项目健康监测平台对现场场地,模型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项目中的古建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建筑保护学者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著。通过归类分析,总结概括了近年来我国古建筑保护研究的概况,以期对目前古建筑保护研究的现状有大体的了解,并对如何促进古建筑保护这一学科的发展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1.
曹伟 《工业建筑》1999,29(2):5-8,13
智能建筑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尤其是本世纪末,信息科学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成为智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筑业从未经历过象今天这样的重大冲击,可以预见,智能建筑将成为建筑革命的先声,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部门,并进而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及至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天培 《建筑技术》1997,28(7):498-500
我国工程设计CAD技术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90%的应用软件为国内自行开发或二次开发,力争到2000年甩掉图板;甸计算机辅助施工(CAC)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CAC技术迫在眉睫;另外,建筑业信息化、加快建筑业软件产业化的发展也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BIM技术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例验证了基于BIM技术研究建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信息管理与应用平台可以进行混凝土结构全生命期耐久信息管理、结构耐久性设计审核、结构耐久性分析及安全评估。研究成果为建筑工程耐久性设计、审核、分析、评估和维护信息的管理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途径,也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物业管理和修复加固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缩写[1],基于BIM技术的Tekla Structures软件的应用实践,以2014青岛世园会主题馆项目为背景,秉承可视化施工和4D模型的概念,针对构件进场计划和施工进度控制两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了BIM技术在钢构施工中的应用,旨在给钢构深化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一些启迪。更新传统钢结构施工管理中安排构件进场计划的方法,进一步扩大工厂制作阶段和施工安装过程之间的交集。以此为介入点,引用了现代化施工管理的一点思路,希望读者推广应用,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加速IT技术应用,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筑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2 0世纪 80年代的个人电脑革命和 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及其普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使得信息化所包含的信息收集、传递与共享具备了实现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其重要意义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举世公认。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劳动密集、粗放经营的行业。随着我国对WTO (世界贸易组织 )开放建筑市场承诺期限的日益临近 ,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而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在于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改造产传统的建筑行业 ,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也逐年增多,为了适应这种快速的建设节奏,必须采用新的思维理念和新的运作方法来提高建设工作的效率,能够实现建设项目高效、批量地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使工程建设工作变得更具有科学性,BIM理念就是所需要寻找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领域而言,BIM理念都能够通过BIM技术实现工具即各项专业的BIM技术应用软件,应用到每个参与方以及每个阶段乃至整个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之中,为其提供更便捷更系统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毛路  荣慕宁  姜义力 《建筑技术》2012,(11):1009-1011
中国人寿研发中心F-05地块(数据中心)工程是国内首个模块式服务器机房,建筑形式复杂,夹层错层多,机电专业管线全部集中在相邻模块之间的走廊中。专业多、图纸多、可利用空间小成为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深化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利用Autodesk Revit系列软件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解决机电管线综合排布问题,通过观察与实行碰撞检查找出工程中全部交叉点,并按方便施工、布置合理的原则对机电管线进行深化设计。通过深化设计,对各机电各专业管线、设备进行整体规划,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实现精细化管理,本文结合杭黄客专杨树村大桥的特点,建立了桥梁BIM细致模型,论述了该桥应用BIM技术的原因。实践证明,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施工效率,节约了时间与成本,指出该技术应用保障了项目施工管理各部门的高效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果,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富强  荣丽芳 《工业建筑》2007,37(11):12-15
随着现代化轿车制造工厂生产工艺、物流组织、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厂房建筑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基于曾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的上海大众汽车三厂工程项目设计实践,通过对其大跨度、大面积、大空间联合厂房模式设计理念、立面造型、内外部环境创意和节能环保考虑等诸多方面的阐述,显现出该大型主体建筑的设计特点,对从事汽车制造工厂工程设计的同行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方向下工业建筑如何作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工业建筑走向绿色工业建筑的必然,并结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和石化工程建设现状探讨实现绿色工业建筑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绿色工业建筑理念应延伸至绿色工业工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