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换热器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张先棹//冶金能源·-1997,(3).-52~54 本文叙述了换热器发展的方向、换热技术发展的种种限制及改进方法,分析了换热技术发展各阶段及其取得的成就,最后介绍了换热技术的突破,提出了一种空间传输式换热器。 热力系统综合改造效益分析/陈石荣//节能·-1997,(5).-29~30 通过对锅炉、蒸汽管网、冷凝水回收系统的综合技术改造的对比分析,说明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及技改措施。本文重点提出了锅炉高效热管换热器的改造、蒸汽管网重新设计及安装改造、高温  相似文献   

2.
详细阐述了复合相变换热器的技术原理,并结合现场实际案例对使用相变换热技术前后的加热炉排烟温度、换热器酸露腐蚀程度以及节能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实现了复合相变换热技术在加热炉上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军  李卫东  马光宇  陈新  袁玲 《鞍钢技术》2023,(2):37-41+46
对采用换热管簇及带烟气引射回流的U型辐射管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热态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簇大幅增加了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系数,强化换热效果,换热器换热效率在77.5%~87.1%,回收率在50%左右;而烟气引射回流降低了NOX排放,烟气中NOX体积含量在77.3~123.4 mg/m3,相比于现有辐射管换热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董建平 《冶金动力》2013,(4):65-66,70
对水系统换热设备一空冷式换热器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同时结合马钢水系统换热冷却设备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总结,针对换热设备存在不足提出了改进和创新设想,旨在推进空冷式换热器的发展更趋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根据气烧石灰窑的工艺特点,研制出了适用的空气换热器和煤气换热器,利用高温烟气对入炉空气和煤气进行预热、同时对高温烟气进行冷却的气—气换热技术。实际测试表明,烟气温度由换热前的412℃降为换热后的181℃,烟气余热51.43%被空气和煤气吸收,有效提高了气烧石灰窑的能源利用率,每座石灰窑每年节省的煤气价值达35.73万元。  相似文献   

6.
黄正胜 《四川冶金》2005,27(6):36-39
流化床换热器是基于流化床热交换理论所研究的一种新型换热器,此种换热器特别适用于烟气中的粉尘较多且为气一液换热的余热回收。文中介绍了流化床的原理和特点,流化床换热器的换热原理以及流化床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7.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空气换热器的更新和改造,对轧钢加热炉节能起着重要作用,承钢连轧厂采用麻花管式换热器和正交逆流式换热方式,增强了换热效果,提高了空气预热温度,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燃气辐射管换热器排烟温度高的问题,设计带有换热管簇及烟气引射回流的高效换热器装置。通过对换热器的换热管长度、折流板数目和引射器尺寸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进而对换热器结构进行优化,以达到节约燃气、提高加热质量、降低NOx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换热是热能传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换热器技术的发展就是为合理用好能源。与板式、板翅式换热器相比,管壳式换热器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仍将保持核心地位。介绍了换热器的分类及管壳式换热器的研发趋势。通过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并对所设计的换热器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最后,确定了换热器的工艺尺寸、几何尺寸和接管位置,进行了对封头、筒体和管板等的强度校核,利用计算机绘制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装配图和零件图,并编制有关技术文件。对气液介质换热器的选择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冶金新技术20行用附加加热换热系统提高风温新技术最近鞍钢炼铁厂进行了一项用附加加热换热系统提高风温新技术的研究,主要做法是将燃烧炉与换热器这两个过去分离开来的热工炉窑设备重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附加加热换热系统,打破了换热器低温余热回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韩小良 《冶金能源》2001,20(3):38-41,49
间歇式炉由于在加热过程中烟气温度不断变化,换热器换热系数及空气预热温度也不断变化,故必须以整个加热过程为计算对象对换热器进行计算,以辐射换热器为例说明了间歇式炉上使用换热器时其经济换热面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小平  马作明  张翔 《武钢技术》2010,(4):10-13,61
介绍现有的湿法备用、换热器换热及荒煤气放散等3种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系统的极端温度煤气处理技术,分析高炉煤气极端温度的成因及控制,以及极端温度煤气处理技术的关键,论证全干法在大中型高炉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填充床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朝祥 《冶金能源》2001,20(2):43-46
依据混合扩散模型,在热交换器温度前沿扩展分析和热交换器换热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保证热交换器效率最高的前提条件^[1]。在此条件下,热交换器的结构参数不是由热交换面积求得,而是由保证换热效率最高的约束条件直接求得。  相似文献   

14.
王华  张相送 《冶金能源》1994,13(2):42-44
介绍了带插件U型换热管的热工性能及由其组成的换热器用在煤粉加热炉上的结构形状、特点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俊涛  周筠清 《冶金能源》1995,14(6):32-35,45
本文设计了原理性涡旋强化换热实验装置,测试了涡旋强化效果及典型工况的温度场,归纳出热准则关系式及关联式,应用单位传热面积的净可用能收益比对涡旋强化换热性能进行了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6.
马志 《河北冶金》2013,(10):56-57,71
分别介绍了干熄焦系统中,轴向和径向热管换热器工艺特点、工艺流程、热交换原理,分析了轴向热管换热器的缺点、径向热管换热器的优点.宣钢干熄焦系统应用径向热管换热器后,能够满足工艺要求,日常生产中不需维护.  相似文献   

17.
蒋旭 《冶金动力》2014,(8):26-30
介绍了一般空分设备换热系统的设计软件环境,同时对空分设备的换热阻力设计,对气体、液体以及气液混合物的换热及换热器温差选取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随着空分行业的蓬勃发展,研究并合理地分析应用空分换热系统对提升行业设计能力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自行设计的三台铜锭步进加热炉为主,全面地论述了我国有色行业铜加工步进加热炉的设计中采用的全纤维炉衬、高效喷流换热器、耐热钢托梁、平火焰喷嘴、步进梁直接出料、铸锭软着陆、全自动运行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张振伟  邓永胜  赵岩 《工业炉》2005,27(4):1-2,5
在相同的换热面积下,热风炉由于应用了喷流换热及插入件技术,与板单面、光管对流换热相比,提高了平均换热系数,而且在相同的换热量下,结构更加紧凑。此种热风炉在高温空气侧采用喷流冲击换热降低了内筒壁的温度,因而对炉体的材质并没有特殊要求,具有低制造成本高出口风温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还具有升温快,效率高,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以管壳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壳程和管程流体的主要物性参数进行热力学计算,然后建立换热器的三维仿真模型,借助热力学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对壳程和管程的传热系数和压力降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对于深入认识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