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为探讨2次包缠的捻向和捻度配置对双包包覆纱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3根异色111 dtex(48 f)无捻涤纶拉伸变形(DTY)长丝纱为原料,保持第1次包缠捻度不变,分别纺制了SZ交叉包缠和SS同向包缠各6种捻比配置的双包包覆纱,对成纱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拉伸断裂性能和捻度平衡性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同向包缠不能形成类似交叉包缠的分层包缠稳定结构;2类包覆纱的强力利用率均大于1,断裂伸长率相较原纱均提高25%以上;包覆纱的强力随捻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但变化幅度很小;2次包缠的残余扭矩并非简单叠加关系,第2次包缠对第1次包缠的残余扭矩有固结作用;同向包缠包覆纱扭结指数远大于交叉包缠;合理配置2次包缠的捻比,可显著减小交叉包缠包覆纱的扭结指数。  相似文献   

2.
包覆纱是70年代发展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它由短纤维外包长丝而形成。其长丝可以是单股或多股,包覆可以是右包覆“Z”向,也可以是左包覆“S”向。长丝包覆纱的缺点是纱的强度取决于长丝的强度,而长丝的价格较高。另外,由于长丝包覆纱的芯纱无捻,当在长丝包覆纱上施加拉力时,不论是Z向或是X向包覆纱,均表现为耐摩牢度差,在织造过程中易起球、脱毛。如何使包覆纱无捻芯纱内的纤维在机织和针织过程中处于被控制状态,提高纱线的强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具有高强、高模、耐化学腐蚀以及抗原子氧等性能的玄武岩高性能缝纫线,利用空心锭包覆纺纱机构,选用聚酰胺长丝为外包覆纱,对双股无捻玄武岩长丝进行双向包覆,研究不同捻度、不同线密度外包覆纱对其拉伸断裂强力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包覆纱断裂形貌。结果表明:所纺制的包覆纱强力相较芯丝均有提高,断裂强力提升23%~29%;在一定捻度变化区间内,捻度的增加会使包覆纱断裂强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使耐磨程度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且在650捻/m时断裂强力最高;不同线密度外包覆纱对芯纱有不同的赋强作用,线密度越大成纱强力越高;芯纱拉伸断裂形态通常为2种,即在表面包覆间距处出现不同程度凸起或呈原纤化劈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锦纶粘胶粗纱包覆纱的纺制工艺和包覆纱性能特点,主要对锦纶粘胶粗纱包覆纱纺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在一定范围内是随包覆度增加而增加的,但当包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成纱强力就明显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氨纶包芯纱、包覆纱和合捻纱因生产效率低、生产设备复杂、成本高,使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采用氨纶丝与两根细纱在并纱机上合并,然后在倍捻机上加捻,可使氨纶包芯纱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成本大大降低,且生产设备及工艺简单,成纱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探讨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包覆纱的制备方法及拉伸断裂强力性能。以聚酰胺纤维为外包纱、芳纶1414为芯纱制备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双向包覆纱,测试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包覆纱的拉伸断裂强力,研究导纱钩与空心锭距离、捻度对包覆纱拉伸断裂强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导纱钩与空心锭距离在7.5 cm~15.5 cm范围内,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且导纱钩与空心锭距离为10.5 cm时包覆纱断裂强力最大;随着包覆纱捻度的增加,聚酰胺纤维芳纶1414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且捻度为(400/320)捻/m时包覆纱断裂强力最大。认为:合理的工艺设计可有效提高包覆纱拉伸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7.
氨纶包覆纱概述及其捻度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覆纱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纱线,由于其生产工流程简单,产品性能优良,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包覆纱的成纱原理、包覆纺与其它几种复合纺纱技术的比较,对包覆纱的捻度测量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敖利民  楼焕  唐雯 《纺织学报》2022,43(7):41-46
为探讨空心锭包覆纺纱过程中外包缠纱对芯纱的假捻作用与应用,以黑、白两色涤纶长丝纱组成双芯纱,黑色涤纶长丝纱为外包缠纱,纺制了不同纺纱工艺的包覆纱,分析了芯纱残留捻回的捻向和捻度特征以及锭速、引纱速度、芯纱张力对芯纱残留捻度的影响;对利用芯纱残留捻度纺制段彩纱的原理与段彩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外包缠纱对芯纱缠绕的假捻作用,会使芯纱上形成残留捻向变化、捻度不等的捻回分布;残留捻回的捻度随锭速的增大、引纱速度的降低、芯纱张力的减小而增大;利用芯纱残留捻回的片段呈色效应,可用异色芯纱纺制具有段彩外观的“纱/纱”复合段彩纱,这种段彩纱具有区别于常规段彩纱的“闪色”特征。  相似文献   

9.
敖利民  苏娟  唐雯 《纺织学报》2022,43(12):54-61
为探讨影响空心锭包覆纺纱包缠捻度及其分布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分析了外包缠纱退绕及芯纱在包缠张力作用下扭转产生的附加捻度,以及影响附加捻度大小和波动的因素;对采用不同芯纱速度、线密度、张力以及粗细不匀芯纱纺制的包覆纱进行了捻度测试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外包缠纱退绕产生的附加捻度的捻向与包缠捻向相同,而芯纱扭转产生的附加捻度的捻向与包缠捻向相反;随纺纱工艺的不同,二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包缠捻度的偏差大小和分布均匀度;包缠捻度具有纱线加捻的类似捻回分布特征,芯纱粗细不匀显著影响短片段捻回分布均匀度,粗节处捻回少,细节处捻回多。  相似文献   

10.
锦/氨纶机械包覆纱包覆度的设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制了不同包覆度的锦纶/氨纶机械包覆纱.对成纱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的关系.得到了锦纶/氨纶机械包覆纱的最佳包覆度.  相似文献   

11.
在DREF-Ⅲ型摩擦纺纱机上,以亚麻短纤维为外包纤维、涤纶短纤维为芯纱、棉纤维为竹节纤维,开发亚麻短纤维摩擦包芯竹节纱产品,探索该类产品的纺纱工艺及规律。  相似文献   

12.
Tencel/涤纶包芯纱的纺制及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阐述了在环锭细纱机上纺制Tencel/涤纶包芯纱的方法及涤纶芯丝喂入方式、位置、预张力等因素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成纱综合性能最佳时的捻系数及芯丝预张力。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塑料光纤易从织物中滑脱的问题,以27.8 tex塑料光纤作为芯丝、不同线密度的锦纶丝作为外包丝,制备4种锦纶/塑料光纤包覆纱,分析锦纶/塑料光纤包覆纱的拉伸性能、耐磨性能及透光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工艺未对塑料光纤表面造成影响;随着外包锦纶丝线密度的增加,锦纶/塑料光纤包覆纱的断裂强力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基本稳定在26.26%~31.72%。锦纶(15.6 tex)/塑料光纤包覆纱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最好。锦纶/塑料光纤包覆纱的透明度随外包锦纶丝线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锦纶(4.4 tex)/塑料光纤包覆纱的透光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羊绒/羊毛/涤纶复合纺及成纱拉伸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羊绒、羊毛和涤纶长丝在传统的环锭纺系统上进行三组分复合纺纱。通过改变三组分的喂入位置、喂入张力来获得不同结构和风格的纱线。试纺了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3种复合结构纱,即股线、包芯和包缠结构纱,分析了其拉伸性能。纺纱实验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改善了羊绒纱的强度;纱线拉伸性能与混纺比、捻度、纱线结构之间存在相关;随着捻度的增加,3种结构复合纱的拉伸性能均符合经典临界捻度理论;复合纱的力学性能因结构不同而不同,股线结构纱拉伸性能最好,包芯结构纱次之,包缠结构纱拉伸性能则最差。  相似文献   

15.
竹纤维与棉混纺高支纱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竹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影响纱线质量的一些因素.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所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麻棉弹力竹节牛仔布的研制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弹力竹节牛仔布的风格特征和流行趋势,阐述了麻棉纱、竹节纱与棉氨包芯纱织制牛仔布的技术特点,通过对剑杆织机织造弹力竹节牛仔布的工艺参数的优化,提出了降低纬缩率与织疵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常红梅  任进和 《印染》2003,29(8):21-21
针对棉氨纶包芯纱筒子染色的内外层色差问题,分析每道工序的效果及筒子纱卷绕密度,给出了染色工艺和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麻棉涤纶竹节弹力牛仔布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征,并就该品种的工艺设计及生产实践要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王静 《上海纺织科技》2005,33(7):34-35,51
为了解决三维机织热塑复合材料中三维机织预型件的织造和热塑基体浸入预型件这两大难题,开发了织造预型件的微编纱。此纱是将一种纤维采用编织绳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包覆在另一种纤维外部而形成,外覆纤维用丙纶,内部纤维用玻璃纤维。通过摩擦实验,表明该微编纱能有效地保护增强纤维,能满足织物组织较复杂的三维机织预型件的织造条件。对微编纱的加工原理、工艺参数的选定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三维机织热塑复合材料的生产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可溶性维纶提高精纺毛单纱织造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摩擦纺技术将可溶性维纶以一定包覆比包覆于毛单纱表面。经过水和烘燥处理后 ,维纶纤维形成薄膜附着在毛单纱表面 ,可使毛单纱的强度增加 ,毛羽减少 ,耐磨性提高 ,提高毛纱单经单纬织造性能 ,便于开发出轻薄舒适的毛纺新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