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对COOLCOOL纤维/棉、T400/棉、普通涤棉交织、纯棉牛仔布的悬垂性、透气性、透湿性、液态水扩散速度、毛细芯吸高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COOLCOOL纤维/棉牛仔布的悬垂系数最小;透气量、透湿性最大;芯吸高度最好;液态水扩散速度最大。COOLCOOL纤维/棉牛仔布的服用舒适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天丝、莫代尔、竹黏等生态纤维素纤维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混纺比进行混纺,开发了提花、双珠地、罗纹等几种喷气纱针织物。重点测试了针织面料的透气性、透湿性、芯吸效应、硬挺度、悬垂性、光泽性、顶破强力、耐磨性、色牢度等性能,并与环锭纱针织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喷气纱针织物透气透湿、芯吸效应明显;光泽明亮,色牢度好;织物耐磨性好,顶破强力接近环锭纱织物;织物相对较硬,有身骨,悬垂性比环锭纱针织物略差,立体感强。该类针织物适合于针织T恤和内衣面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对丽赛织物、棉/丽赛交织物、纯棉织物的吸湿性、透湿性、液态水扩散速度、毛细芯吸高度、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丽赛织物对气态水、液态水的吸收与传递速度较棉/丽赛交织物、纯棉织物快, 表明丽赛织物的吸湿、放湿、导湿性能好, 更适宜做夏季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4.
选用"十"字形异截面涤/棉混纺纬平针织物,经吸湿排汗功能整理后,测试织物整理前后的芯吸性能、透湿性能、快干性能、透气性能和悬垂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吸湿排汗整理剂Ultraphil HSD的引入有益于含棉针织面料芯吸性能、透湿性能、快干性能等湿舒适性的提高和改善,其提高和改善效果与异截面涤/棉混纺针织物中棉含量的比例呈正...  相似文献   

5.
探讨3种机织物经芳香微胶囊整理液整理后的性能变化.通过测试涤纶平纹、涤棉府绸、纯棉府绸在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起球性、悬垂性、透湿性、芯吸效应、接触冷暖感、透气性指标,认为经芳香整理后,织物的透湿性、芯吸效应、接触冷感均有所增强,悬垂性、抗起球性均有所改善,但透气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竹原纤维织物进行阳离子氨基硅油柔软整理,并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服用性能,探讨了阳离子氨基硅油柔软整理对竹原纤维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阳离子氨基硅油对竹原纤维织物整理后,竹原纤维织物的悬垂性、抗皱性得到明显改善,透湿凉爽性能增加,服用性能得到改善,而柔软整理使织物的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顶破强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文中采用茉莉蜜胺树脂芳香微胶囊整理液对纯棉纬平针,纯棉1+1双罗纹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1+1双罗纹3种针织内衣常用织物进行芳香整理,测试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起球性、悬垂性、接触冷感、透气性、透湿性、润湿性以及芯吸效应,并分析整理后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得出经过芳香整理后的织物除透湿性有所降低,其他所测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三种针织内衣用的常用织物进行芳香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起球性、悬垂性、接触冷感、透气性、透湿性以及芯吸效应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木棉纤维润湿、吸湿及织物湿传递性能,对木棉纤维接触角、表面自由能、吸放湿回潮率及含木棉纤维织物的芯吸高度、水扩散面积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木棉纤维和棉纤维对去离子水的静态接触角都较大,表面润湿性差,两种纤维都属于低能表面材料,木棉纤维极性分量较棉纤维略小,表面疏水性略强。木棉纤维吸、放湿曲线规律与棉纤维相似,前者的回潮率和吸、放湿速率及吸、放湿性均较棉纤维好。木棉含量高时织物芯吸高度大,扩散面积大,并且二者均与木棉纤维含量呈线性相关,含木棉织物较棉织物具有更好的液态水传递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分别对六种有代表性的服装用织物进行芳香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起球性、悬垂性、透气性、透湿性、芯吸效应以及接触冷感等方面进行了测试、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无捻纱的设计要点和无捻纱机织物的湿传递性能。采用捻幅理论模型分析了反向合股法生产无捻纱所需的股线捻度,并进行了验证。比较了无捻纱平纹棉机织物与有捻纱平纹棉机织物的外观、厚度、紧度、透湿量和芯吸高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向合股捻度等于棉单纱捻度时,股线退维后棉纱可呈现无捻状态;无捻纱机织物的厚度、紧度和透湿量较有捻纱机织物大,无捻纱机织物的芯吸高度大于有捻纱机织物,且织物的经向芯吸高度大于纬向芯吸高度。指出:直径相同的棉纱和PVA短纤纱采用反向合股技术生产无捻纱时,采用的股线捻度应等于棉纱捻度;纱线捻度对织物的透湿状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旭  张弦 《针织工业》2012,(2):13-14
使用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纱、莫代尔纱、天丝A100纱及棉纱开发了3种针织物,分别测试它们的顶破性能、抗起球性能、悬垂性能、毛细管效应、导湿性能、透湿性能和透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蜂窝微孔改性涤纶针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起球性能、透湿性能和透气性能;顶破强力、悬垂性能、毛细芯吸高度和导湿性能介于改性涤纶与棉合股编织织物,改性涤纶与莫代尔、天丝A100纱合股编织织物之间。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成纱结构对短纤纱及其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以涤纶为原料,分别纺制28 tex的环锭纱、转杯纱和涡流纱。测试了三种纱的成纱结构及基本性能。采用毛细芯吸法和水滴扩散面积对比方法,分别对三种纱及其织物的导湿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织物芯吸高度与水滴扩散面积趋势一致,而纱线芯吸高度与相应织物芯吸高度和水滴扩散面积测试结果的趋势并不相同。认为:虽然涡流纱的芯吸高度较小,但其表面较少的毛羽对于提升织物导湿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适合春夏秋季的大麻、棉针织面料,设计大麻与棉混纺的毛圈织物和纬平针织物,经过煮漂、酶洗和染色工艺制成面料;评价两种织物的顶破强力、悬垂性和柔软度,以及织物的拉伸、剪切、弯曲和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毛圈织物具有更好的顶破强力和剪切性能,纬平针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柔软度,以及拉伸、弯曲和摩擦性能;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明显改善织物风格,并且对织物的损伤在允许范围内;酶洗大麻与棉混纺毛圈织物柔软厚实,适合做春秋卫衣面料;酶洗棉与大麻混纺纬平针织物清爽轻薄,适合做夏季轻薄面料。  相似文献   

15.
探讨集聚赛络纱及其织物的性能特点。为了推广应用开发集聚赛络纱织物,测试了集聚赛络纱的结构、毛羽、捻度、条干、强伸性及其织物的透气性、芯吸、悬垂性、拉伸强力、耐磨性能,并与环锭纱织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纱具有股线结构特征,成纱紧密,表面光洁,毛羽少,强力高;集聚赛络纱织物的透气性好,芯吸效应明显,坚牢耐磨,悬垂性比环锭纱织物稍差。认为:用集聚赛络纺纱织物适合开发男式衬衫面料和床上用品面料。  相似文献   

16.
对5种棉/Coolmax异纬织物的吸水性、透湿性、透气性进行测试,建立Coolmax纤维含量与经向芯吸高度、纬向芯吸高度、透湿量、透气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纬纱中Coolmax纤维含量的增加,棉/Coolmax异纬织物的吸水性、透湿性和透气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选择黏胶、涤纶(65∶35),黏胶、腈纶(65∶35)涡流纺混纺纱线,全黏胶涡流纺纱线,编织3种典型针织物:单面集圈、双罗纹、涤盖棉,通过测定织物回潮率、透湿量、透气率,以及芯吸爬高等性能,对织物的湿传递性能进行研究,并选择棉涤混纺(65∶35)环锭纺双罗纹织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纱线和织物吸湿性能主要由纱线中纤维成分决定;透气率关系为单面集圈﹥涤盖棉﹥双罗纹;透湿性关系为单面集圈﹥双罗纹﹥涤盖棉,表明织物厚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液态水传递方面双罗纹织物芯吸效应显著,3种组织结构中,各纤维芯吸高度关系为黏腈混纺纱黏涤混纺纱全黏胶纱。该研究为选用涡流纺纱线开发新型导湿快干针织面料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织物湿传导途径的基础上,分析织物的吸湿、润湿特性和导湿机制,推导织物中毛细管液态水运输总流量公式,并介绍五叶形涤纶纤维Coolfibre的截面形状和芯吸特性,得出芯吸时间与芯吸高度的回归方程。分析了人体出汗时如要迅速达到干爽,织物从内向外应具备的材料结构和几何结构。通过试验发现采用Coolfibre涤纶长丝作为经纱形成的经支持面织物,有利于保持皮肤与织物内侧微气候区的干爽。设计并分析了5种织物的强伸性能、透气性、透湿性、芯吸高度、润湿保湿性和干燥性能,为干爽织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含沟槽异形涤纶(PET)纤维的吸湿透湿性能,选用五连环形、U形、三叶形及十字形4种含沟槽异形PET丝和不含沟槽的扁平丝,分别制成纯织、交织、间隔排列交织等几种织物样品,测试分析了织物的滴水扩散时间、液体芯吸高度以及透湿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织物中使用一定量的含沟槽异形PET丝可以明显缩短其滴水扩散时间,提高液体芯吸高度值;含沟槽异形丝含量对二者影响明显,纤维异形度对滴水扩散时间影响效果更明显;异形丝对织物透湿率值的影响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铜氨纤维/棉氨纬弹织物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立 《印染》2009,35(2)
根据铜氨纤维的性能和特点,探讨了铜氨纤维/棉包氨纶纱交织织物的染整工艺.试验证明,采用纯碱和双氧水精练预缩,酶洗抛光,以及适当的染色工艺,可获得手感柔软、悬垂性好、色牢度佳的成品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