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9年3月1日起施行的HJ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相对于原评价导则,在修订中增加了环境风险潜势初判内容,改进了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针对导则的新要求,以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中配建的陆上油气终端为例,划分了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对物质危险性进行识别,进行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分级,对大气、地下水、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环境敏感特征分析结果。据此,得出终端工程环境风险潜势判定结果。对此类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型石油储罐区火灾风险预测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大型石油储罐区储运工艺特点与作业条件,通过对典型石油储罐区火灾事故案例的统计与分析,在对罐区关键设备与工艺设施泄漏、火灾、爆炸特性以及事故场景与灾害演化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石油储运罐区火灾风险影响因素以及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危险性进行研究。根据典型的火灾、爆炸事故场景特点,基于信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等)与远程信号动态监测技术,提出大型石油储罐区火灾风险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即通过对罐区工艺设施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对罐区危险源与火灾风险的动态评价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并与系统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以及优化决策等功能进行融合,以提高大型石油储罐区火灾防控以及灾害征兆预测预警技术能力与水平,实现对储罐区火灾风险的动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储罐区作为储库中的重大危险源,风险因素复杂繁多,有效的风险分析对于储罐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结合储罐区实际情况,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所得各危险因素的风险权重值进行了修正,增加了权重数据的科学性,形成了多层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针对储罐区数据来源少,各风险因素相关性复杂的特性,通过模糊分析进行风险因素先验概率的计算,构建贝叶斯网络实现了事故类型及概率的动态预测。该方法能很好地实现具有数据来源少、事故后果严重等事故特性的储罐区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降低炼厂储罐区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本文阐述了炼厂储罐存在的风险,根据目前的国内外罐区风险的现状,从安全技术及可行性上分析了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为风险消减起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燃油供应企业终端的安全生产经营,加油站事故的分析和管理已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从加油站经营流程出发,通过全面分析加油站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常见事故的风险和措施,借助故障树重点分析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总结出其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管理的薄弱环节是油气泄漏和火花的产生,这也是预防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方向和重心。从人、物、环境和管理因素出发,结合Bowtie模型总结成直观、明晰的加油站事故Bowtie图,为全面了解加油站事故发展,加强风险管理,为减轻事故后果、避免事故发生、定量分析提供新的思路,便于加油站终端的风险交流和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6.
从人们可承受的风险角度出发,以总容积大于5 000 m~3且小于10 000 m~3、单罐容积大于等于1 000 m~3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为研究对象,探讨储罐与周围建构筑物(居住区、村镇和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重要公共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储罐事故影响距离、风险评价均采用DNV PHAST软件进行计算。在事故影响距离中,储罐泄漏蒸气云爆炸的事故影响距离最大,达到1 278 m,但实际应用中不可能以该事故影响距离作为防火间距。由风险分析结果可知,在储配站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以南侧储罐大破裂的风险贡献率最大。因此,以储罐至10~(-5)a~(-1)风险等高线的最小间距(100 m)作为储配站与周边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在加强设备本质安全及加强风险管控的前提下,防火间距还可适当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某液化天然气站为例,对LNG储罐区构建事故树,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处理专家打分结果,给出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整个罐区的事故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火灾持续时间和火灾周围受热时间为基准建立引发多米诺效应的判定依据;结合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了确定事故模式传播途径的算法。采用Probit模型对储罐超压爆炸引发多米诺事故进行了风险分析。针对实际案例,在假设火灾爆炸事故场景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分析。得到了火灾环境下发生多米诺效应的不同途径的概率以及爆炸事故后果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9.
结合洋山港西港区地基处理项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该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并对主要风险事故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考虑到人为因素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分析过程中引入了人因修正系数,对各风险事故的专家调研结果进行了概率修正。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机械伤害为该项目的主要风险事故,需对其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油田主力油区年平均气温高且昼夜温差大,普通油气储罐的油气蒸发损耗大,同时由于油气蒸发导致储罐附近油气浓度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对储罐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CC-100复合型绝热涂层系统具有高反射率、高辐射率、低导热系数、低蓄热系数的特点,通过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油气储罐表面温度和油气损耗。文章对该绝热涂层系统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油田C井区是典型的含硫化氢区块,其中含硫化氢最高的井浓度达到了12 521.30 mg/m3。高硫化氢含量带来高生产风险,且C井区所在地属于环境敏感区域。文章主要针对C井区含硫化氢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评价技术展开研究,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分析方法,对C井区油气集输系统发生硫化氢泄漏进行预危险性分析,对该井区人员硫化氢中毒进行事故树分析,对负压闪蒸除硫工艺进行风险评价。通过安全评价研究,可较准确地把握井区油气集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控制指标和运行参数,有效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应用定量风险评价软件PHAST对某5 000 m~3LPG储罐泄漏后果(各种火灾、爆炸)进行模拟,根据事故后果伤害准则确定事故后果影响范围,分析泄漏场景、泄漏时间对事故后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海底油气管道退化状态的不可观测性,为防止出现管道泄漏等风险事故,提出基于PSO-HSMM的海底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此模型将海底油气管道全寿命周期数据依据其健康退化状态划分为3个阶段,将动态粒子群算法应用于优化传统隐半马尔可夫模型。利用油气管道全寿命数据建立隐半马尔可夫模型;将动态粒子群算法引入隐半马尔可夫模型进行动态优化,并利用"前向-后向"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通过某海底油气管道的全寿命周期数据对优化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PSO-HSMM的油气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提高了分类预测精度,为海底油气管道风险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比较多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对埋地油气长输钢质管道腐蚀状况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有效地维护管道,避免油气输送事故发生,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五凤煤矿的环境为基础,对可能出现排矸场溃堤,采煤诱发地质灾害、污废水事故排放及瓦斯综合利用装置、储罐设施爆炸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对五凤煤矿的环境采取防范对策,对五凤煤矿可能引起环境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避免内浮顶储罐由于雷击火花放电引起的火灾燃爆事故,在实验室建立了2 m直径内浮顶储罐模型,开展了储罐8/20μs模拟直击雷实验,结合理论分析及软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内浮顶储罐遭受雷击时,储罐相当于"几乎封闭但带有孔的法拉第笼",雷电流、感应电荷主要通过罐体泄放入地,但这些孔不断有油气泄放,有时能达到爆炸范围,具有较大的雷击危险性;储罐遭受雷击时的另一风险主要表现在雷击瞬时罐体呈现高电位,如罐体各部位等电位连接不可靠易引起火花放电。结合内浮顶储罐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罐顶通气孔安装阻火器、规范导静电线设置、导向柱设施与浮盘密封绝缘、液位仪及相连管线与储罐等电位连接等措施,可大大降低内浮顶储罐雷击火灾燃爆事故。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公路斜拉桥索塔施工的安全风险,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索塔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运用LEC评价法,最终确定出索塔施工风险防控的重点是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针对得出的风险防控的重点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环境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需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其核心是实施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而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是实现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对油品长输管道水环境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管道失效可能性”作为管道事故发生概率的评价指标,以“水环境敏感性”作为事故后果的评价指标,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等级划分原则和方法,最终运用风险评价矩阵综合确定管道(管段)水环境风险等级,可为管道企业水环境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液化烃的理化特性、存储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常用的全压力液化烃储罐结构和安全附件、储罐区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山东日照"7·16"事故案例重点研究了储罐泄漏火灾事故扑救的战术方法,提出液化烃储罐火灾扑救行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6)
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列举,针对目前核技术应用项目辐射环境风险评价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环境风险评价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为核技术应用项目单位控制辐射事故风险、减小辐射事故发生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同时,也为辐射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