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对于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多数研究对于中小城市关注度较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LUS模型并耦合规划政策的县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本文以庐江县为研究案例,在进行2014-2019年土地利用模拟和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对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结合生态与耕地保护等相关政策指标,最终划定庐江县城镇开发边界.结果显示,(1)2019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总体精度值为0.98,Kappa系数为0.97,模型展现出较高的精度;(2)预测2025年庐江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达64.9 km2,2020年至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增加13.1 km2;(3)兼顾土地利用发展自然规律与政策影响因素,城镇开发边界能有效地避免城镇用地对基本农田与生态红线的侵占,以实现三者之间良好的空间协调,可以为快速城镇化时期中小城市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中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电网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饱和负荷密度的城市远景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基于粗糙集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模拟城市不同类型的用地动态变化过程,根据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转换规则预测规划区域内未来的土地使用类型及面积变化;基于logistic饱和负荷预测模型预测出不同用地类型的饱和负荷密度曲线;最终根据不同用地类型的饱和负荷密度曲线及面积预测出城市远景空间负荷分布,并通过案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城市空间负荷预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GIS技术和Markov模型对江淮丘陵地区滁州市南谯区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南谯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其次为居民用地和水域,草地面积最小。2000—2015年南谯区土地利用总体上表现为居民用地明显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小。但总体土地利用转化活跃程度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稳定。景观格局方面,南谯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优势斑块呈现分散退化趋势,异质性增强。Markov模型预测表明未来南谯区居民用地增加速度远高于其它几类用地,同时耕地面积缩减严重,而林地小幅度增加,水域面积呈现先增后减趋势,草地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反映南谯区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省淮北市为研究区,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GeoSOS for ArcGIS平台,探究2005—2015两个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及转化方向,并使用ANN_CA模型对研究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淮北市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占研究区61%。2005—2010,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面积为29.68km~2;水域流出量为3.14km~2,转向建设用地;水域流入量为5.21km~2,来自耕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不明显。2010—2015,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面积为45.33km~2,草地向耕地和林地转移14.22km~2、10.47km~2。水域转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为10.76km~2、8.36km~2。2)运用ANN_CA模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总体精度为78.46%,满足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节约集约用地的背景之下,"小街区,密路网"模式在我国规划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增加的道路和后退红线面积会带来城市实际建设用地的减少,与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相悖.通过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模型,对小街区模式下的实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小街区模式中,道路与后退红线面积的增加会造成城市实际建设用地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最基层的一种,要求其指标准确、落位具体、措施得力。对焦作市类似地区而言,编制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注意要妥善处理好其与上级规划的衔接、与小城镇规划的衔接、各项用地预测、园地面积增加等几个关键问题,才能确保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生成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土地开发项目产生的新增交通量的问题,以北京市部分区域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办公区为例,结合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状况、交通特点和经济水平,建立土地利用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土地利用相关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根据规划年的土地利用推算出规划年土地开发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并就土地开发交通生成预测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其出行生成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通过CA-Markov模型完成区域2025年景观格局预测;对区域2025年景观分布进行6000米网格划分,采用景观易损度指数及景观类型面积比重结合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构建并计算网格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区域2025年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2015年到2025年,林地、草地和水域三种生态景观面积增大,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三种非生态景观面积减小;(2)2025年研究区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较低,其中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等级面积比例分别为34.92%,28.75%,31.53%,3.02%和1.91%;(3)景观生态风险全局Moran's I为0.8242,呈现很强的空间正相关,景观生态风险“低—低”值区分布较为集中,大范围分布在木兰县和通河县交界处林地景观范围,“高—高”值区分布也较为集中,大范围分布在主城区建设用地景观范围。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4年、2000年和2005年3期卫星遥感TM/ETM 图像,采用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江苏省丰县3个时相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该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趋向.结果表明,在1994-2005年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持续增加,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园地面积则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密集度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气候恶化,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为研究城市绿地与城市气候之间的关系,以武汉市东南部区域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武汉城市冠层模型(UCM)的中尺度气象(WRF)数字模拟。经过对两个不同土地使用方式案例的气象模拟,提取气象模拟值的比较,寻找差异,揭示城市边缘区绿地被开发后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希望为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城市边缘区土地,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供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空间扩展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把握城市空间格局的结构性特征和发展模式,其监测数据可以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提供基础依据。文章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和专题资料,利用空间象限方位、紧凑度、分形维数等计算方法,对2000至2017年济南市城区空间扩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至2017年间,济南市主要沿东西方向扩展,平均扩展速度为13.07 km~2/a;在5个监测时段,济南市城区的分形维数值均1.5,城区边界图形复杂,紧凑度指数均1,形状紧凑度较差,扩展类型由外部扩展向内部填充转变;济南市新增城区的土地来源主要为耕地,其次为建设用地,且逐年的耕地占比减少,建设用地占比增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时相TM/ETM+影像,运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蚌埠市景观进行分类,解译得到2004和2012年土地利用专题图,采用景观指数法分析了蚌埠市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湖泊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景观类型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城市化进程导致建设用地急速增长,占用了草地、耕地,使城区不透水面积增加,改变了城市地表径流和入渗原有的产汇流条件,导致城市湖泊水质下降.城市的景观平均分维数较低,反映出蚌埠市景观格局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大,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综合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昌水专学报》2022,(1):40-46
城市用水总量预测是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预测结果直接影响给水系统调度决策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及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2002—2019年各年间估算的城市用水总量(计算需水量)与供水总量(实际供水量)为基础研究数据,建立了两个灰色GM(1,1)预测模型,选择精度较高的模型响应式对贵阳市未来5 a的城市用水总量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系统调度决策等工作服务。以实际供水量为原始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精度检验为合格级,且模型响应式精度更高;对2002—2019年模型响应式的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预测模型结果可靠、预测数据的增长趋势和相符性符合控制要求。预测表明贵阳市2022年城市用水总量约为39 514.32万m3,并将逐步增加到2025年的约43 096.08万m3,并将逐步增加到2025年的约43 096.08万m3,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93%。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的供需平衡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合肥市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分析合肥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与特征,提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建设用地利用的趋势,预测并分析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障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从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三方面构建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西安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采用均方差决策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对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现状及可持续利用进行预测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2001~2012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呈现低开高走的上升趋势,2012年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根据预测,至2025年西安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最终将达到2.5830,而社会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发展则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6.
《南昌水专学报》2013,(3):36-40
收集了江西省2003—2010年土地违法用地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违法治理政策、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以及土地财政对土地违法作用机理,选取历年间土地违法用地面积与其各影响因素来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以期揭示土地违法的直接原因以及预测江西省"十二五"时期的违法用地面积,最后结合江西省当前土地管理特点来分析未来违法用地趋势性和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出现交通拥挤,而交通需求产生的根源在于土地利用,因此从交通的角度去考虑用地规划问题成为一种需要。城市土地适度混合利用的理念已为许多学者和专家所认同,但结合交通的混合用地具体结构还没有一个定量的表述。不同的城市因为有不同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和人口,应该有不同的用地结构规划。同时,不同的城市内部分区功能或布局不同,也应有不同的用地结构规划。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建立模型,从缓解交通拥挤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使得城市区间居民出行量最小的混合用地结构的优化方法。通过模型量化混合用地的结构,满足不同城市和不同分区的差别,充分体现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一体化,使得用地规划更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生态系统服务敏感性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探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确保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措施。基于盐池县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TM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来测量单向土地转移过程中的交叉敏感性系数。结果表明,2005—2015年,盐池县土地利用面积整体波动趋势不明显;10年间,盐池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低服务功能土地向高服务功能土地转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正向效应越来越显著;与2005年和2010年相比,2015年盐池县的土地转移交叉敏感性系数呈现上升趋势,水体面积不断萎缩,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生态脆弱性明显加剧。在未来,环境变化中土地生态敏感性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借助RS和GIS技术对滁州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居民用地和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较小。2000—2015滁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居民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稳定。变化过程主要是耕地转化为居民用地和林地。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滁州市景观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提高,异质性增强。滁州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城市化和退耕还林是滁州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合肥市2011年~201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合肥市2011年~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未利用地变化最为明显,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增大,耕地变化不显著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利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