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六年前,一个人带着他的团队,手中捧着一把宝剑,心中怀着一个梦想回到祖国。他认为自己是一名技术人员,他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将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所以,一直到现在,他仍然在这个领域中,从不曾离开。  相似文献   

2.
六年前,一个人带着他的团队,手中捧着一把宝剑,心中怀着一个梦想回到祖国。他认为自己是一名技术人员,他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将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所以,一直到现在,他仍然在这个领域中,从不曾离开。  相似文献   

3.
理顺、发展、提升、跨越、可持续,是开目2011年到2015年的发展定位。陈万领说,在有限的资源下,只有集中精力、专注、专业才能做好事情,开目的定位是,做一个自主创新的公司,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专注于PLM领域,并做到最好。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初,我国几乎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机床工业。到70年代末,我国已建立从重型、超重型机床到制造仪表零件用的台式机床;从高精度精密机床到组合机床、自动生产线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机床制造体系。到1979年累积生产了270万余台机床,为建立我国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机械制造业、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70年代末起,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机床工业也逐步摆脱了封闭状态,向世界开放。从国外引进技术、与国外合作生产,给我国机床工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还从国外引进资金,建立了一批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开创了我国机床的新局面。50年来,我国机床工业累积总共生产了582.8万台机床。年产值最高的年份(1993年)达29.7亿美元;当时  相似文献   

5.
成立农机合作社 来自天津蓟县夏康村的杨连庆出生于1980年,他2014年在家乡新成立了一家农机合作社并担任社长。他说:“我从初中毕业以后就开始做农机,从小就特别爱玩拖拉机和收割机,现已从事农机工作已有十五年了。”  相似文献   

6.
简介:鞍钢公司领导重视设备管理工作,公司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已形成制度化,如每周都开设备电话调度会;设备管理机构健全,专业管理人员齐全,并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方针目标管理,近几年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冶金行业中领先。公司各项规程、制度、定额、原始资料及档案等基础工作齐全、扎实、准确。现场设备维护保养做的好,文明生产、安全环保都比较好。坚持修改结合的原则,鞍钢结合设备大修做了大量的技术工作,如一初轧厂经五次大修改造,钢坯年产量从50万吨增到302万吨。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围绕安全生产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最合理、最可靠,这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总结以往安全生产的经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做到七勤,即脑勤、眼勤、耳勤、鼻勤、口勤、手勤、腿勤。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个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十二五”规划。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制造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规划时必须注重自己的实际情况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基地产业;通过对重点领域的兼并重组.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大科研投入重点扶持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转型升级.进一步做优做强...  相似文献   

9.
有句广告语是这么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看似最平常的一句话,却耐人寻味。他道出了一个企业最根本的精髓、生命力的所在——不断地超越自我。没有夸张的宣传,没有奢华的“糖衣”。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周总务实、谦逊的态度,即是如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编辑是为他/她人做嫁衣裳”。但我们,无论是几十年如一日工作着的老编辑,还是没干几年的新编辑,都像许许多多从事生产服务、科研、教学工作的专业同仁热爱自己专业技术工作一样,热爱自己的专业编辑工作,从“为他/她人做嫁衣裳”的工作中品尝酸甜苦辣。197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非常惊人的发展,年产量不断刷新历史最好记录,从2000年的207万辆起,在2002年突破300万辆后,一年攀上一个新台阶,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570万辆,一举进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行列。伴随中国汽车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值也与之呈现出同样可喜的增长。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一个辐射型的产业,汽车生产总是离不开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所以在汽车行业中,整车与零部件的采供关系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股主要力量,可以说,是整车产量的增长拉动了汽车零部件的增长,另一方面,汽车零件的发展又为整车产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机电新产品导报》2001,(3):126-126
本公司属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于1990年。公司占地面积4233M2,建筑面积2656M2。资产总额1798万元。现有职工60人,其技术和生产主力为原航天科技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18名,占职工总数的30%,科研、生产、工艺、测试等设施齐全。  相似文献   

13.
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烟台机床附件厂,1949年前是胶东兵工厂,1953年开始专业化生产机床附件,主要产品为“环球”牌数控刀架、数控分度头、数控转台、数控中心架、机械分度头、机械转台、立铣头等100多个规格品种的机床附件及多种规格的数控专用机床,年产量3万余台。是国内分度类机床附件品种规格最齐全、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2003年国有资产全部退出,改制为由内部职工持股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4.
正无锡市惠华特种仪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华仪表")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现有员工50多名,是一家中小型股份制企业。2001年,俞惠华在无锡市特种压力表厂做一名业务员,机缘巧合,同学给她介绍了一个上海电厂客户。俞惠华及时抓住了这次自主创业的机会,从3位员工,3万元资金白手起家。当时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具备,没有资金、技术、人员的支持,就靠自己的一份信念、执着,艰难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经营起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与张世民总经理谋面前,只听说他留学英国、源自香港,从日立数据空降到MSO.Sofeware,上任两月低调行事,记者暗自思忖,他与前任中国区总经理Json的儒雅淡定有何不同,会对MSO、Sofeware带来怎样的冲击? 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对Bill的专访时,有幸张世民总经理充当了记者的翻译,这一次交流带给我太多惊奇,他对中国国情的熟知、对中国创新的深刻感悟,还有他熟练的国语,更意想不到他曾热爱书法,还向记者普及简体字的由来……热情、爽朗的感觉扑面而来。 在上海谈的意犹未尽,他如约在“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礼拜再次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这次的采访更像是老朋友间的漫谈,从北京的堵车谈到工程,引申到3工程学出身和就任MSG.Sofeware……在娓娓交谈中,张世民总经理勾勒出MSG.Sofeware未来发展的路线图,通过记者发布“做好、做深、做广”的中国宣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余姚市微型轴承厂,创建于1989年5月.公司以生产球轴承为主,涵盖微型、小型、中型球轴承及圆锥轴承、万向节等三大系列二百多种型号,拥有生产微、小型轴承的全自动生产线30多条,并配备了各种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齐全的检测设备.1997年10月,与美国通用轴承公司合资,创建了宁波通用轴承有限公司,总投资650万美元,设备全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自动连线,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李通 《中国机械》2003,25(17):80-82
广东大福公司从1996年成立开始,在没有外来巨资的注入下,靠自身滚动,资金从30万元积累到愈亿元,人员从20多人发展到近千人,性质从做摩托车代理到集摩托车生产、销售、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其发展步伐是快速而稳健的。如今她已经是一个通过ISO与3C认证的国家公告内摩托车生产企业,具有整车年产30万辆,发动机30万台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国外。  相似文献   

18.
张璐燕 《机电信息》2013,(25):82-82
2012年,格力的年销售额突破了惊人的千亿元,是中国首家实现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格力超越国内其他综合性的家电品牌,成为中国最优质的空调企业。如果单从数据来看,从1991年创立至今,20多年来,格力从2 000万元做到1 000亿元,从2万台做到4 000万台。20多年里,历经空调行业的洗礼,格力一路过关斩将,市场触角布局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过2.5亿,华丽  相似文献   

19.
戴蓓 《机电信息》2006,(7):32-37
“观念新、精力充沛”是人们对王丰的评价。今年35岁的王丰年轻时倒过螃蟹,卖过贺年卡、晚报、冰棍。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清华附属实验中专上学的时候,他就是个小“倒爷”。做销售的经历给王丰后来的企业管理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包括他认为的最大长处——资源整合“,销售就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当积累了一些资金后,1993年,王丰东拼西凑了11万元注册了“圣火”,1996年王丰筹建了北京圣火科贸有限公司。历经十五年的风雨拼搏,圣火暖通超市年收入上千万元,25家暖通超市遍布北京各区。正像他的企业被命名为“圣火”一样,作为圣火暖通商城的董事长,王丰心中燃烧着一团永不熄灭的“圣火”,他把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做大圣火、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消除贫困等一系列企业建设和公益活动之中。圣火企业的董事长王丰先生做客搜狐嘉宾聊天室讲述了他与圣火企业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13日,冬日的暖阳普照着大地,宽敞的车库内,张金强正手拿铁锤维修农具,叮咚的碰击声,奏出一首幸福的乐曲。“现在,我的年收入逾40万元。”谈起今昔变化,他感慨万千。张金强是莱州市文峰路街道马神庙张家村村民。10年前,他只有初始资金13万元,家中也只有一台小型拖拉机机和几台配套农机具,年收入不过2万元。现如今,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先后购置了大功率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土地深松联合耕整机等十多种农机具,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要哈有哈,只要是农田作业,无一例外都使唤农机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