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类水滑石CuNiAl,450 ℃焙烧后得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RD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体系对苯直接氧化制苯酚反应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和n(C6H6)∶n(H2O2)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类水滑石CuNiAl经焙烧后,催化苯直接氧化制苯酚反应的转化率提高,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10 mg,溶剂用量15 mL,n(C6H6)∶n(H2O2)=3∶1,产物中没有发现副产物,苯转化率达6.5%。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含铜类水滑石CuNiAl-LDHs、CuMgAl-LDHs和CuZnAl-LDHs,利用X射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该催化剂体系对苯直接氧化制苯酚反应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10 mg、溶剂用量15 mL和n(C6H6)∶n(H2O2)=3∶1的条件下,CuNiAl-LDHs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苯转化率达4.1%,苯酚选择性100%,无副产物。  相似文献   

3.
利用D72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与铁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制备Fe-D72树脂催化剂,将其运用到苯酚羟基化反应中。通过单因素法研究催化剂的含铁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苯酚(PH)/过氧化氢(H2O2)物质的量之比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n(PH)/n(H2O2)和反应温度对苯二酚收率的影响最大;在考察的正交范围内,n(PH)/n(H2O2)=1,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1 h,催化剂量为0.1 g时催化效果最好,此时苯酚转化率为42.4%,苯二酚选择性为94.1%,苯二酚收率为39.8%。Fe-D72催化剂连续重复利用4次,催化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离子液体作为助催化剂催化氧化2,3,6-三甲基苯酚合成2,3,5-三甲基苯醌的反应。催化剂CuCl2和MnCl2的用量分别为2,3,6-三甲基苯酚物质的量的10%,助催化剂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用量为2,3,6-三甲基苯酚物质的量的20%,空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 80 ℃反应4 h,转化率100%,选择性92.60%。在后处理过程中,离子液体易于分离和回收利用,为工业合成2,3,5-三甲基苯醌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简单加热并搅拌甲基咪唑盐酸盐和草酸的混合物合成了甲基咪唑盐酸盐/草酸([HMIM]Cl/H2C2O4)型酸性低共熔溶剂,以[HMIM]Cl/H2C2O4为萃取剂和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法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考察不同的脱硫体系、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氧硫比、模拟油中含硫化合物类型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模拟油量为5 ml、[HMIM]Cl/H2C2O4加入量为1.25 ml、O/S 12、反应时间为140 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2.2%。动力学分析表明,该氧化脱硫体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循环使用7次后催化剂的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H3PW12O40/SiO2)为催化剂,丁醛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丁醛乙二醇缩醛,探讨了H3PW12O40/SiO2/SiO2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醛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3PW12O40/SiO2/SiO2是合成丁醛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在固定丁醛用量为0.2mol的情况下,n(丁醛):n(乙二醇)=1:1.4,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环已烷用量为4mL,反应时间为45min的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77.6%。  相似文献   

7.
秦磊  刘少文  程娟  陈文 《工业催化》2014,22(4):316-322
对钒铌氧化物催化氧化乙二醛制乙醛酸进行研究,考察V2O5、Nb2O5及其混合物和工艺条件如乙二醛浓度、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NO3+NaNO2+Nb2O5体系中,在乙二醛质量分数20%、催化剂用量1 g、反应温度318 K和反应时间2 h条件下,乙二醛转化率为82%,乙醛酸选择性为79%。以SiO2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b2O5/SiO2催化剂,采用N2等温吸附-脱附和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Nb2O5负载量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氧化乙二醛合成乙醛酸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b2O5能提高硝酸催化氧化乙二醛体系中乙二醛转化率和乙醛酸选择性,Nb2O5/SiO2比纯Nb2O5的催化效果更好。HNO3+NaNO2+Nb2O5/SiO2体系中,在催化剂用量5 g、活性组分Nb2O5负载质量分数18%和反应时间2 h条件下,乙二醛转化率为85%,乙醛酸选择性为87%,Nb2O5/SiO2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H3PW6Mo6O40/TiO2-SiO2为催化剂,以合成丁酮1,2-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讨论丁酮、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3PW6Mo6O40/TiO2-SiO2对丁酮1’2-丙二醇缩酮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在n(丁酮):n(1,2-丙二醇)=1:1.4,催化荆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2%,环己烷用量为9mL,反应时问为60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产品收率可达84.3%。  相似文献   

9.
徐锋  吴扬  李创  朱丽华 《化工进展》2016,35(5):1446-1451
采用催化氧化的方法,将煤矿抽采瓦斯制成高价值的化学品或液体燃料甲醇是其综合利用的一个发展方向。寻找对瓦斯转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且能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普通催化剂是瓦斯催化氧化制甲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硝酸铁、硝酸铜和ZSM-5分子筛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2O3/ZSM-5、CuO/ZSM-5和Fe2O3-CuO/ZSM-5催化剂,并在乙酸溶剂中考察了3种催化剂催化低浓度瓦斯部分氧化合成甲醇的性能。结果表明,Fe2O3/ZSM-5、CuO/ZSM-5和Fe2O3-CuO/ZSM-5对瓦斯部分氧化制甲醇反应均有催化活性,但Fe2O3-CuO/ZSM-5的催化效果最明显,且Fe、Cu负载量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较为显著,Fe和Cu的最佳理论负载量分别为4.21%和3.22%。在Fe2O3-CuO/ZSM-5(xFe=4.21%,xCu=3.22%)添加量为0.1g、乙酸溶剂用量30mL的条件下,Fe2O3-CuO/ZSM-5催化甲烷体积分数为20%配制瓦斯制甲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反应压力4.0MPa、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3h。  相似文献   

10.
烷基取代的苯醌可用作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功能结构单元。提出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氧气氧化2,3,6-三甲基苯酚(TMP)得到2,3,5-三甲基-1,4-苯醌(TMQ,维生素E前体)的方法。利用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1,10-菲罗啉的交联多孔聚合物负载铜催化剂Cu/PPhen。采用氮气吸附脱附、SEM、FTIR和XPS对催化剂Cu/PPhen-4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获得了催化剂的基本结构特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加入量、溶剂、氧气压力、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u/PPhen-4催化氧化制备2,3,5-三甲基-1,4-苯醌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当2,3,6-三甲基苯酚的加入量为136 mg时,催化剂量为150 mg,乙腈量为2 ml,0.5 MPa的氧气,40℃下反应4 h,2,3,5-三甲基-1,4-苯醌的收率可以达到99%。催化剂Cu/PPhen-4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回收至少五次,活性几乎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高亚娜 《工业催化》2014,22(5):369-373
甲烷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反应过程具有反应速率快、能耗低和H2与CO物质的量比适用于合成甲醇及F-T合成等优点,是一种有希望替代传统水蒸汽重整的方法。研究在NiO/MgO蜂窝陶瓷整体式催化剂上的甲烷部分氧化过程,主要考察涂层载体、活性组分Ni含量、涂层载体前驱体、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H2-TPR和N2吸附等表征前驱体及其负载活性组分NiO后的晶相、还原特性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时,Mg(NO3)2为涂层载体MgO前驱体,在NiO负载质量分数20%、焙烧温度(500~600) ℃和还原温度750 ℃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NiO/MgO-N性能较好,活性较稳定;以NiO/MgO-N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800 ℃、n(O2)∶n(CH4)=0.5和空速9 723 h-1条件下,CH4转化率94.4%,H2选择性99.9%,CO选择性92.9%。  相似文献   

12.
针对磷钨酸比表面积小和不易回收利用等缺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磷钨酸负载量的H3PW12O40/SiO2固体酸催化剂,用XRD和N2-吸附对H3PW12O40/SiO2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苯甲醛和甘油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磷钨酸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H3PW12O40/SiO2固体酸是平均颗粒在(20.9~26.4)nm的无定形催化剂,在苯甲醛甘油缩醛的合成中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最佳条件:焙烧温度500℃,H3PW12O40负载质量分数10%,催化剂用量0.5 g,n(苯甲醛)∶n(甘油)=1∶1.1、甲苯15 mL,反应时间2.0 h。最佳条件下,苯甲醛转化率达99.2%。H3PW12O40/SiO2固体酸催化剂独特的Keggin阴离子结构和表面酸中心、高比表面积和准液相在苯甲醛和甘油的缩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Cu-MCM-41催化剂的制备及在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蒸氨沉淀法制备了Cu-MCM-41分子筛催化剂,并采用BET、TEM、XRD和TPR等表征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说明所研制催化剂具有规整有序的介孔结构并且活性组分铜得到了良好的分散。通过对该催化剂在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二醇反应中反应性能的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酯比和液时空速等工艺参数均对催化活性产生重要影响。结果表明,Cu-MCM-41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73 K,反应压力2.5 MPa,n(氢)∶n(酯)为80~100时表现出最佳的加氢反应性能,液时空速在2.0 h-1时,DMO仍然可以完全转化并且乙二醇(EG)选择性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百年  叶圣武 《广东化工》2011,38(9):119-121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Fe3O4纳米粉体,以下简称催化剂1和催化剂2,并采用XRD、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以合成的Fe3O4纳米粉体作为催化剂,采用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处理模拟含酚废水,探讨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含酚废水浓度为1000 mg/L,20%H2O2用量35 mL/L,为1.5 g/L的条件下,用催化剂1湿式催化氧化苯酚,反应180 min,COD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72.99%和88.19%;在60℃,含酚废水浓度为1000 mg/L,20%H2O2用量45 mL/L,催化剂添加量为2.0 g/L的条件下,用催化剂2湿式催化氧化苯酚,反应180 min,COD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77.68%和94.71%。  相似文献   

15.
徐强  杜咏梅  李春迎  吕剑 《工业催化》2010,18(12):52-54
以过氧化氢为氧源,磷钨酸及甲基三辛基叔丁胺为催化剂,在水相/有机相两相体系中进行双环戊二烯的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和物料配比对反应转化率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催化剂磷钨酸用量0.6 g、相转移催化剂甲基三辛基氯化铵用量0.7 g、n(过氧化氢):n(双环戊二烯)=2.0的条件下,20 mL的CHCl_3中反应8 h,双环戊二烯转化率接近100%,收率达94.3%。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新型催化剂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酚过氧化氢氧化反应产物进行分析,以苯酚转化率和苯二酚收率为评价指标,对催化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随铜与锰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研磨时间等因素的增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与络合剂的还原性有关。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室温下,按锰与铜物质的量比1:2将Cu_2(OH)_2CO_3、MnCO_3和适量H_2C_2O_4·2H_2O混匀,置于研钵匀速研磨10 min,马弗炉400℃焙烧2 h。最佳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63.7%,苯二酚收率为59.1%。  相似文献   

17.
谢小莉  焦华 《工业催化》2013,21(12):68-71
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方块和纳米微球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α-Fe2O3,研究超强酸的制备条件,并以此为催化剂,考察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条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450 ℃制备的纳米微球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α-Fe2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条件为:n(酸)∶n(醇)=2.5∶1,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95 ℃,酯化率为91.5%。  相似文献   

18.
自制了杂多酸盐磷钨酸铯和磷钨酸铈,并采用红外技术进行了表征。分别将两种杂多酸盐为催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了己二酸,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催化活性高,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无有害气体排放,有利于环保等优点。反应条件为n(环己酮):n(磷钨酸铯):n(30%H2O2):n(NaHSO4)=1:0.00664:3.92:0.00833(摩尔比),回流反应6h,己二酸收率可达63.7%。以磷钨酸铈为催化剂,反应条件为n(环己酮):n(磷钨酸铈):n(30%H2O2):n(NaHSO4)=1:0.00331:3.92:0.00833(摩尔比),回流反应6h,己二酸收率可达61.6%。  相似文献   

19.
在有机溶剂中,以质量分数30%过氧化氢作氧源,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钨酸钠、硫酸氢钠为酸性催化剂,催化氧化香紫苏醇合成香紫苏内酯,考察了硫酸氢钠、钨酸钠、四丁基溴化铵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当n(香紫苏醇):n(双氧水):n(四丁基溴化铵):n(钨酸钠):n(硫酸氢钠)=100:300:2:1:1,在回流温度下,反应6h,产率可达72%。  相似文献   

20.
以超细氧化硅为载体,高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为活性组分,挤条制成催化剂,用氧化钙和氧化镧的前驱体化合物改性,分别在800℃焙烧和600℃水蒸汽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在500℃、0.1MPa、水与碳四质量比0.2和碳四空速3 h-1的条件下,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对成型、改性、水热处理和再生后的催化剂采用BET、NH3-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